一种支撑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03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墙结构,包括:钢框架,呈网格状,由多根条形钢件组合形成;支撑装置,包括柔性支撑装置和/或刚性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网格中,以与所述钢框架配合形成支撑墙结构;其中,所述柔性支撑装置由高强度拉索形成,所述刚性支撑装置由防屈曲支撑结构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墙结构简单,且抗侧刚度大,承载性能优。承载性能优。承载性能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结构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支撑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日益重视,现代大型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垃圾焚烧工艺的要求,其厂房具有高度大、平面尺寸适中等特点,因此抗震设计中对其结构的抗侧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其结构设计在不影响工艺布置的情况下,能满足受力高效、制作与安装方便等条件。
[0003]因此,为了满足工艺和抗侧力的要求,目前大多垃圾焚烧发电厂房采用截面更为开展的格构式柱

格构式梁形成的框架结构,该结构形式比较笨重,所需杆件种类和个数多,节点数量多且连接复杂,存在设计经济性差、制作复杂、运输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抗侧刚度大,承载性能优的支撑墙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墙结构,包括:
[0006]钢框架,呈网格状,由多根条形钢件组合形成;
[0007]支撑装置,包括柔性支撑装置和/或刚性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网格中,以与所述钢框架配合形成支撑墙结构;
[0008]其中,所述柔性支撑装置由高强度拉索形成,所述刚性支撑装置由防屈曲支撑结构形成。
[0009]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多根条形钢件包括第一条形钢件与第二条形钢件,多根所述第一条形钢件与第二条形钢件配合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单元格的所述钢框架,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单元格中。
[0010]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条形钢件为横截面为工字形的工型钢,所述第二条形钢件为横截面为箱型的箱型钢。
[0011]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每根所述第二条形钢件纵向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条形钢件沿横向均匀排列,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条形钢件之间沿纵向均匀设有多根第一条形钢件,每根所述第一条形钢件具有至少排列形成工字形的三块钢板条,每个所述钢板条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条形钢件相连。
[0012]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条形钢件用于连接第一条形钢件处均设有T形连接钢件,所述T形连接钢件包括第一钢件及与所述第一钢件垂直连接的第二钢件,所述第一钢件纵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条形钢件螺接;
[0013]所述第一条形钢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板条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条之间的第二钢板条,所述第二钢件横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钢板条平行,且所述第二钢件与所述第一钢板条螺接;
[0014]所述第二条形钢件上位于两个所述T形连接钢件之间设有L形连接钢件,所述L形
连接钢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条形钢件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条形钢件的第二钢板条螺接。
[0015]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条形钢件内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钢件的第一钢板条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钢板条位于同一延伸线上的内隔板。
[0016]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柔性支撑装置包括两组沿所述单元格的对角线而交叉设置的柔性支撑组件;
[0017]所述柔性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单元格的对角线对称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二条形钢件上的耳板、与所述耳板转动连接的销栓、与所述销栓相连的索夹,所述高强度拉索与两个所述索夹相连。
[0018]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销栓用于连接所述索夹的一端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沿其螺纹走向间隔设有多个胶珠,或沿所述螺纹槽的螺纹走向对应设有螺旋状胶珠条,所述胶珠及胶珠条均由封装膜以及由所述封装膜封装的胶黏剂形成;
[0019]所述索夹一端与所述高强度拉索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螺纹槽配合的外螺纹,当所述索夹的一端转动接入所述螺纹槽后,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槽配合连接,同时压破所述胶珠或胶珠条,使胶黏剂溢出以黏接所述外螺纹与螺纹槽;
[0020]其中,所述索夹与所述螺纹槽连接后,所述索夹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螺纹槽外。
[0021]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防屈曲支撑结构包括横截面为十字型的条形钢板内核,及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钢板内核外用于限制其形变的外围约束组件,由所述防屈曲支撑结构形成的刚性支撑装置的两端分别沿所述单元格的任一对角线固定设于所述单元格内,每个所述单元格内设有一个所述刚性支撑装置,
[0022]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外围约束组件包括四根横截面为L形的条形角钢,四根所述条形角钢通过螺栓配合连接形成横截面为十字形的限位腔室,所述钢板内核固定在所述限位腔室中;
[0023]其中,所述限位腔室内位于相邻两根所述条形角钢之间夹固有弹性垫块,基于所述弹性垫块使得所述条形角钢的内表面与钢板内核间具有间隙。
[0024]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5](1)设置的支撑装置可以将钢框架承受的剪切作用力转化为支撑装置的轴向压缩力或拉伸作用力。当支撑装置采用高强度拉索或防屈曲支撑形成柔性支撑装置或刚性支撑装置时,均可以有效提高支撑墙结构整体的抗侧承载力,同时高强度拉索能够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状态,防屈曲支撑也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故二者均可以改善支撑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其抗倒塌能力。
[0026](2)由于支撑墙结构的抗侧承载力主要由支撑装置承担,本实施例通过将现有方案中结构笨重复杂的格构梁柱更换为具有截面简单的实腹式截面构件的钢框架,且其内部条形钢件间连接节点采用螺栓连接,不仅用钢量大大降低,安装也变得更加便捷,总体建造成本降低。
[0027](3)相比起现有方案中格构式梁柱框架,本实施例提出的钢框架及支撑装置结构形式均更为简单,所用构件相对单一且易于制备获得,整体施工也更加高效准确,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0028]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2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支撑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钢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柔性支撑装置与钢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刚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图5中所示结构的横截面剖视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
第一条形钢件;2

第二条形钢件;3

柔性支撑装置;3
‑1‑
高强度拉索;3
‑2‑
索夹;3
‑3‑
销栓;3

4耳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呈网格状,由多根条形钢件组合形成;支撑装置,包括柔性支撑装置和/或刚性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网格中,以与所述钢框架配合形成支撑墙结构;其中,所述柔性支撑装置由高强度拉索形成,所述刚性支撑装置由防屈曲支撑结构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条形钢件包括第一条形钢件与第二条形钢件,多根所述第一条形钢件与第二条形钢件配合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单元格的所述钢框架,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单元格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钢件为横截面为工字形的工型钢,所述第二条形钢件为横截面为箱型的箱型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第二条形钢件纵向设置,多根所述第二条形钢件沿横向均匀排列,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条形钢件之间沿纵向均匀设有多根第一条形钢件,每根所述第一条形钢件具有至少排列形成工字形的三块钢板条,每个所述钢板条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条形钢件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形钢件用于连接第一条形钢件处均设有T形连接钢件,所述T形连接钢件包括第一钢件及与所述第一钢件垂直连接的第二钢件,所述第一钢件纵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条形钢件螺接;所述第一条形钢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钢板条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钢板条之间的第二钢板条,所述第二钢件横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钢板条平行,且所述第二钢件与所述第一钢板条螺接;所述第二条形钢件上位于两个所述T形连接钢件之间设有L形连接钢件,所述L形连接钢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条形钢件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条形钢件的第二钢板条螺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形钢件内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钢件的第一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琦孙豪君白洪吉田夙鸣古钧晖赵翔宇贺雄闻陈宝叶洺溪王雨麒苏野何沛基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北京安定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