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电池单体及电池注液密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88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电池单体及电池注液密封方法,其中,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包括开设有注液口和第一通道的第一部件,其中与注液口相适配设有第一密封件;开设有第二通道的第二部件,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与第二通道的一端开口处于同一轴线;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以及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过盈配合;本申请所公开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电池完成一次注液后,即可通过外力将第二密封件打入第一通道。进而避免了在后续的搬运移动过程中对第二密封件的撞击及掉落。避免了在空气中的水汽、杂质等不良因素进入电池内部引起电芯不良,保证了电池的生产质量。保证了电池的生产质量。保证了电池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电池单体及电池注液密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电池单体及电池注液密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市场上主要充电电池有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或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
[0003]在二次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负压化成和二次注液的工艺,该工艺要求电池一次注液后注液口需采用可拆卸的密封方式以方便二次注液,而现有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主要通过可拔出式胶钉对注液口进行密封,而可拔出式胶钉在转运过程中可能被误撞击掉落或因电芯内部产气而被内部气压顶出,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杂质进入到电池内部进而影响电池的质量。为防止空气中的水汽进入到电池内部,通常在一次注液后的活化、化成后的老化需要控制空气中的湿度,需要较大的设备投资成本。
[0004]因此,现有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二次注液过程中存在容易掉落或密封不良引入外部不良因素进入电池内的问题,且环境湿度控制的设备投资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电池单体及电池注液密封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二次注液过程中存在容易引入外部不良因素进入电池内及环境的问题及减少电池在注液后的活化静置、化成后的老化静置过程中环境湿度控制的设备投资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包括:
[0007]第一部件,开设有注液口和第一通道,与所述注液口相适配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注液口连接并贯穿所述第一部件;
[0008]第二部件,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相配合设置,当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开口处于同一轴线;
[0009]导流结构,用于将电池液导入电池池芯,包括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所述第一导流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所述第二导流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0010]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能够通过所述注液口塞入所述第一通道,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从所述第一通道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当所述第二密封件移动到位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整体越过所述第一导流口的位置。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从所述第一通道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的路径上;
[0012]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件表面的固定棱边,所述棱边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的连接处开设的第一凹槽,当所述棱边随所述第二密封体移动至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棱边与所述第一凹槽嵌合。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内壁上的第二凹槽,当所述棱边随所述第二密封体移动至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棱边与所述第二凹槽嵌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件为柱体结构,当所述棱边与所述第二凹槽嵌合后,所述第二密封件上平面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口底边缘平齐。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一密封件由可焊接金属制成,所述第一部件朝向电池内部的一侧设有防护层。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上设有所述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
[0020]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电池注液密封方法,所述的电池注液密封方法基于所述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实施,其步骤包括:
[0021]向所述注液口第一次注入第一预定量的电池液;
[0022]将第一个所述第二密封件通过所述注液口移入所述第一通道中;
[0023]按预定时间静置后,将第一个所述第二密封件从所述第一通道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
[0024]向所述注液口第二次注入第二预定量的电池液,将第二个所述第二密封件通过所述注液口移入所述第一通道中;
[0025]用所述第一密封件将所述注液口密封。
[0026]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包括开设有注液口和第一通道的第一部件,其中与注液口相适配设有第一密封件;开设有第二通道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相配合设置,当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开口处于同一轴线;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以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过盈配合;本申请所公开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电池完成一次注液后,即可通过外力将第二密封件打入第一通道并且第二密封件不露出注液口,进而避免了在后续的搬运移动过程中对第二密封件的撞击及掉落。同时当电芯内部反应产气时第二密封件的固定棱边与第一限位部可防止低二密封件被内部气压顶出,进而避免了在空气中的水汽、杂质等不良因素进入电池内部引起电芯不良,保证了电池的生产质量。同时该结构中独特的双导流口的设计液保证了第二密封件在结构中移动后不会对电池液进入池芯形成阻碍,保证了电池的生产质量。同时由于此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脱落性,对于注液后、化成后的静置环境可不进行湿度控制,大大减少了环境设备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一次注液前的状态图;
[0031]图4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一次注液后的状态图;
[0032]图5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二次注液时的状态图;
[0033]图6为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在二次注液后的状态图;
[0034]其中:
[0035]1、第一部件;11、注液口;12、第一密封件;13、第一通道;14、防护层;
[0036]2、第二部件;21、第二通道;
[0037]3、导流结构;31、第一导流口;32、第二导流口;
[0038]4、第二密封件;41、第一限位部;42、第二限位部;43、第三限位部
[0039]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开设有注液口和第一通道,与所述注液口相适配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注液口连接并贯穿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相配合设置,当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安装到位时,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开口处于同一轴线;导流结构,用于将电池液导入电池池芯,包括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所述第一导流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所述第二导流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接;以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能够通过所述注液口塞入所述第一通道,并且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从所述第一通道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当所述第二密封件移动到位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整体越过所述第一导流口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从所述第一通道移动至所述第二通道的路径上;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件表面的固定棱边,所述棱边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注液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的连接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尧云钟恩强
申请(专利权)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