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85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包括夹杆,夹杆的头部铰接有夹持头,夹持头包括外壳、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传动机构以及主动轮,第二夹板上安装有一对从动转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传动机构、从动转动杆以及主动轮,使得缝合针在被夹持后,第二拉绳牵引主动轮转动可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主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缝合针被递送,无需夹持头反复拉扯缝合针进行缝合创口面的缝合工作,防止出现缝合针被不断带动运动时出现的缝线打结现象,同时夹持头在患者体内的动作较小,可防止出现缝合针在被夹持运动时刮伤患者体内组织的情况。组织的情况。组织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腹腔镜持针器
,具体为一种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腹腔镜手术中,手术完成后需要在人体内进行缝合,当缝合针将创口穿刺在一起之后需要使用腹腔镜持针器夹住穿刺过来的缝合针头然后往外拉,使缝合针带动缝合线将创口面收紧,在进行创口面的缝合时需要使用持针器来夹持住缝合线并不断进行拉扯,使创口面能够被缝合线缝合,由于缝合使用的缝合线通常较长且患者体内空间较为狭小,使得腹腔镜持针器进行拉扯缝线时会使缝线容易缠绕打卷,影响下一次的穿刺缝合,且持针器在对缝合针夹持并在患者体内运动时也容易剐蹭到患者体内的组织上,导致患者二次受伤。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包括夹杆,所述夹杆的头部铰接有夹持头,所述夹杆的首端设有一对凸端,两个所述凸端之间插接并固定有插轴,所述插轴的首末两端外围处均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夹持头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夹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板上的传动机构以及主动轮,所述第一夹板的末端设有第一拨轮,所述第二夹板的末端设有第二拨轮,所述第二夹板上安装有一对从动转动杆,所述主动轮夹设在所述第一拨轮与所述第二拨轮之间,所述第一拨轮、所述第二拨轮以及所述主动轮均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末端设有铰台,所述铰台套设在所述插轴的外侧并与所述插轴转动连接,所述铰台的尾部套设有第一拉绳。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表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第一拨轮和所述第二拨轮上均套设有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的端部依次从所述导向轮和所述转轮处经过。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夹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板的表面上开设有一对凹槽,所述从动转动杆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夹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转动杆在所述第二夹板上呈凸出状,所述凹槽的末端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夹板表面上还开设有避空槽。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板上的一对主动转动杆、连接两个所述主动转动杆的连接齿轮以及与所述连接齿轮相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主动转动杆的末端同轴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连接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直齿轮之间
并与所述第一直齿轮相啮合,所述连接齿轮的末端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左侧位置处同轴连接有第二直齿轮。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板的表面上开设有一对安装槽,所述主动转动杆套设在所述主动转动杆内并与所述第一夹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末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齿轮槽和第二齿轮槽,所述第一直齿轮和所述连接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齿轮槽内,所述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二直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齿轮槽内。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轮上套设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首末两端均伸入到所述夹杆内,所述主动轮外侧边缘表面上开设有齿槽,第二直齿轮与所述齿槽相啮合。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插轴上开设有一对通口,第二拉绳的首末两端分别从两个所述通口中穿过。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头上插接有一对挡轴,两个所述挡轴挡在第二拉绳的外侧。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铰台的左右两侧表面上均开设有活动槽,第二拉绳从所述活动槽中穿过。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夹板上的传动机构和第二夹板上的从动转动杆并在夹持头中设置有主动轮,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将缝合针进行夹持后,通过驱动第二拉绳的牵引来控制主动轮进行转动即可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主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使被夹持的缝合针随着主动转动杆的转动而被递送,无需夹持头反复拉扯缝合针进行缝合创口面的缝合工作,防止出现缝合针被不断带动运动时出现的缝线打结现象,同时夹持头在患者体内的动作较小,可防止出现缝合针在被夹持运动时刮伤患者体内组织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简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杆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头的结构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头的前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壳的结构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夹板的结构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夹板的爆炸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拉绳被挡轴限制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夹杆;11

凸端;12

插轴;121

通口;13

转轮;2

夹持头;21

外壳;211

铰台;212

第一拉绳;213

导向轮;214

挡轴;215

活动槽;22

第一夹板;221

第一拨轮;222

安装槽;223

第一齿轮槽;224

第二齿轮槽;23

第二夹板;231

第二拨轮;232

凹槽;233

从动转动杆;234

避空槽;24

传动机构;241

主动转动杆;2411

第一直齿轮;242

连接齿轮;2421

第一锥齿轮;243

第二锥齿轮;2431

第二直齿轮;25

主动轮;251

第二拉绳;252

齿槽;26

第三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0]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包括夹杆(1),所述夹杆(1)的头部铰接有夹持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1)的首端设有一对凸端(11),两个所述凸端(11)之间插接并固定有插轴(12),所述插轴(12)的首末两端外围处均转动连接有转轮(13),所述夹持头(2)包括外壳(21)、设置在所述外壳(21)中的第一夹板(22)、设置在所述外壳(21)中的第二夹板(23)、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板(22)上的传动机构(24)以及主动轮(25),所述第一夹板(22)的末端设有第一拨轮(221),所述第二夹板(23)的末端设有第二拨轮(231),所述第二夹板(23)上安装有一对从动转动杆(233),所述主动轮(25)夹设在所述第一拨轮(221)与所述第二拨轮(231)之间,所述第一拨轮(221)、所述第二拨轮(231)以及所述主动轮(25)均与所述外壳(21)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的末端设有铰台(211),所述铰台(211)套设在所述插轴(12)的外侧并与所述插轴(12)转动连接,所述铰台(211)的尾部套设有第一拉绳(2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的左右两侧表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213),所述第一拨轮(221)和所述第二拨轮(231)上均套设有第三拉绳(26),所述第三拉绳(26)的端部依次从所述导向轮(213)和所述转轮(13)处经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23)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板(22)的表面上开设有一对凹槽(232),所述从动转动杆(233)安装在所述凹槽(232)内并与所述第二夹板(23)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转动杆(233)在所述第二夹板(23)上呈凸出状,所述凹槽(232)的末端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夹板(23)表面上还开设有避空槽(23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送线结构的腹腔镜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4)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夹板(22)上的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昂陈军石彦冯青袁丹凤熊欢王家玲余佩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