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筛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84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筛查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筛查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乙酸含量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筛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

技术介绍

[0002]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β

内酰胺环的一类天然或半合成抗生素的总称。该类抗生素自发现以来一直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目前仍是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物,占全球抗感染药物使用量的60%。按其结构特点,可细分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和一些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类,如氧头孢类、碳青霉烯类以及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等等。β

内酰胺类药物多为有机酸,酸性较强,难溶于水,易与碱金属离子成盐,不仅可以改善其溶解性,还利于其精制纯化,进而改善其生物学特性。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主要为钾盐或钠盐。已报道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成盐剂主要有异辛酸钠(钾),乙酸钠和乳酸钠等。在成盐剂的使用过程中,很可能在终产物中产生异辛酸、乳酸和乙酸等残留。其中,异辛酸不仅属于有害物质,还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异辛酸的残留控制研究较为充分,中国药典也针对相关品种设置了专门的检查项目。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使用乙酸钠作为成盐剂所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收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异辛酸钠作为成盐剂的产品,加之乙酸被中国药典规定为第三类残留溶剂,毒性较低,使得越来越多的β<br/>‑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生产企业选择乙酸钠作为成盐剂,原料中乙酸的残留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至今未见一种通用的简便易行的可以筛查β

内酰胺类成盐抗生素原料中乙酸残留量的方法。
[0003]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筛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背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筛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在不同因素水平进行了实验,确定了β

内酰胺类成盐原料中乙酸含量检测的最优流动相组成、比例和pH值,从专属性、检出限和定量限、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六个方面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对19种β

内酰胺类成盐原料进行了测定,能够有效的检出β

内酰胺类成盐原料中乙酸的含量,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现有检测方法无有效针对β

内酰胺类成盐抗生素原料中乙酸残留量筛查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筛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系统适用性溶液制备,包括乳酸钠和乙酸钠;
[0008]流动相设置,包括流动相A液和流动相B液,流动相A液包括水和盐溶液,流动相B液为甲醇或乙腈,通过磷酸调节流动相pH值在2.1

2.8之间;
[0009]HPLC方法测定,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将以上组分流动相分别进样系统适用性溶液,梯度洗脱程序为:0

10min,洗脱液为95%流动相A液和5%流动相B液;10

12min,A液降为10%和B液升至90%;12

20min,洗脱液为10%流动相A液和90%流动相B液;20

21min,A液升至95%和B液降至5%;21

30min,洗脱液为95%流动相A液和5%流动相B液;以乙酸峰和乳酸峰保留时间、分离度和拖尾因子为评价指标,确定流动相组分;
[0010]对照品溶液的配置,精密称取10mg乙酸钠加水稀释溶解至10ml量瓶中,再精密量取1ml至50ml量瓶,加水稀释定容作为对照品溶液;
[0011]供试品溶液的配置,精密称取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100mg加水稀释溶解至10ml量瓶中;
[0012]选择流动相组分参数分别进样对照品溶液、空白溶剂水、供试品溶液,梯度洗脱程序与上述相同,借助对照品溶液色谱峰面积和供试品溶液色谱峰面积以外标法得出供试品中乙酸含量。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HPLC方法测定中,采用C18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20nm,进样量设定为20ul,柱温25℃。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筛选流动相A液和流动相B液,通过磷酸调节流动相A液pH值为2.1、2.4和2.8。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流动相A液用磷酸调节水相pH值至2.4。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甲醇或乙腈浓度梯度为:0%;1%;5%。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流动相B液为5%甲醇。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流动相A液为纯水、0.01mol/L磷酸二氢钾或0.02mol/L磷酸二氢钾。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流动相A液为0.02mol/L磷酸二氢钾。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在不同因素水平进行了实验,确定了β

内酰胺类成盐原料中乙酸含量检测的最优流动相组成、比例和pH值,从专属性、检出限和定量限、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六个方面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对19种β

内酰胺类成盐原料进行了测定,能够有效的检出β

内酰胺类成盐原料中乙酸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便于针对β

内酰胺类成盐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5%乙酸水溶液紫外光谱;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乙酸溶液色谱峰面积对溶液浓度作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适用性溶液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一
[0027]1仪器
[0028]Waters 2695HPLC色谱仪,Waters 2998PAD检测器;色谱柱:资生堂MGⅡCAPCELL PAK C18柱(4.6mm*250mm*5μm,Col.No.A4AD 22092)、菲罗门Titank C18柱(4.6mm*250mm*5μm,Ser.No.125HB00071)、月旭科技OAA有机酸专用柱(4.6mm*300mm*5μm,Ser.No.60211202455,Lot No.2201.53);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液相色谱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系统适用性溶液制备,包括乳酸钠和乙酸钠;流动相设置,包括流动相A液和流动相B液,流动相A液包括水和盐溶液,流动相B液为甲醇或乙腈,通过磷酸调节流动相pH值在2.1

2.8之间;HPLC方法测定,采用多因素组内设计将以上组分流动相分别进样系统适用性溶液,梯度洗脱程序为:0

10min,洗脱液为95%流动相A液和5%流动相B液;10

12min,A液降为10%和B液升至90%;12

20min,洗脱液为10%流动相A液和90%流动相B液;20

21min,A液升至95%和B液降至5%;21

30min,洗脱液为95%流动相A液和5%流动相B液;以乙酸峰和乳酸峰保留时间、分离度和拖尾因子为评价指标,确定流动相组分;对照品溶液的配置,精密称取10mg乙酸钠加水稀释溶解至10ml量瓶中,再精密量取1ml至50ml量瓶,加水稀释定容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配置,精密称取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100mg加水稀释溶解至10ml量瓶中;选择流动相组分参数分别进样对照品溶液、空白溶剂水、供试品溶液,梯度洗脱程序与上述相同,借助对照品溶液色谱峰面积和供试品溶液色谱峰面积以外标法得出供试品中乙酸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查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原料中乙酸含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艳春裴文莉王晨朱俐田冶崇小萌宋暤昀赵瑜邹文博王琰张培培姚尚辰宁保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