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0001]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8年8月9日、申请号为201880051840.7的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的申请案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在通信系统中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3]为了满足第4代(4G)通信系统商业化之后对无线数据流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第5代(5G)或预5G(pre
‑
5G)通信系统。5G或预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期长期演进(LTE)系统。
[0004]为了实现高数据速率,已经考虑在超高频(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5G通信系统。为了减轻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增加超高频带中无线电波的传送距离,已经针对5G通信系统讨论了诸如波束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
‑
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规模天线的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从基站接收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的时间提前量(TA)命令;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以及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所述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
·2‑
μ
来确定,以及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一步基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采样持续时间来确定并且具有的值为1/(480000
×
4096)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BWP的子载波间隔在索引值为0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5kHz,在索引值为1的情况下被确定为30kHz,在索引值为2的情况下被确定为60kHz,以及在索引值为3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20kHz。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为所述终端配置了第一BWP和第二BWP的情况下,还包括:识别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是否与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以及在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之一确定第二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6.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在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向终端发送时间提前量(TA)命令;以及基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BWP上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其中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
·2‑
μ
来确定,以及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一步基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采样持续时间来确定并且具有的值为1/(480000
×
4096)秒。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BWP的子载波间隔在索引值为0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5kHz,在索引值为1的情况下被确定为30kHz,在索引值为2的情况下被确定为60kHz,以及在索引值为3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20kHz。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BWP和第二BWP并且所述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
述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中的一个来确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相元,薛鹏,柳炫圭,柳贤锡,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