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64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该吊篮包括:顶部连接架和两个支撑架;其中,两个支撑架均位于顶部连接架的下方,两个支撑架分别与所述顶部连接架的两端相连接,并且,各支撑架与顶部连接架之间均通过上过渡圆弧段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过渡圆弧段实现支撑架与顶部连接架之间的连接,减少了尖端设计,均化支撑架与顶部连接架连接处的电场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以防出现尖端放电,使得作业人员可安全运送至导线处,对线路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提高了通过吊篮进行直升机带电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对象线路造成的风险,解决了现有吊篮进入电场过程中会发生局部放电导尖端放电增加了带直升机电作业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潜在风险的问题。线路正常运行的潜在风险的问题。线路正常运行的潜在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

技术介绍

[0002]特高压电网在整个国家电网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旦投入运行很难停电进行检修。因此,带电作业作为特高压电网运行检修的重要技术手段,对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直升机吊篮法是带电作业检修中的一项重要方法,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直升机悬吊该吊篮到导线正上方后,逐步下放吊篮,让该吊篮跨坐在6或8分裂导线上的最上端的两根导线上,该吊篮上带滑轮可以在导线上滑动,吊篮滑动到相关的位置后,采用刹车装置固定吊篮,然后检修人员直接在吊篮里对导线损伤部位进行检修,在必要的情况下,人还可以爬出吊篮进入导线上进行检修。
[0004]但由于吊篮法带电作业所用吊篮体积较大,其等效电容比人体大很多,建立电位和脱离电位瞬间的放电能量可达数个焦耳(500kV电压),而吊篮存在边缘尖端处,容易造成电荷聚集,导致电场畸变,相对于其他部位,电场强度更大,更易发生尖端放电,增加了带直升机电作业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潜在风险,会对检修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也可能造成输电线路的相间、极间短路,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
[0005]参见图1,其为现有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吊篮的两侧外部的顶部A处和底部B处均设有尖端,由于尖端影响,为了开展直升机带电作业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线路空气间隙距离,才能保证直升机带电作业中不会引发相间或极间的放电。但是,已建工程并未把直升机带电作业的需求作为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如果不对吊篮进行优化,就会使直升机带电作业的适用范围减小,不利于直升机带电作业工作的开展。
[0006]同时对于带电作业来讲,为了保证带电作业的开展,吊篮并不能大幅度减少体积或尺寸,否则一次作业的载荷太低且无法装载太多的作业必须品,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和作业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旨在解决现有吊篮进入电场过程中会发生局部放电导尖端放电增加了带直升机电作业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潜在风险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该吊篮包括:顶部连接架和两个支撑架;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架均位于所述顶部连接架的下方,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顶部连接架的两端相连接,并且,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顶部连接架之间均通过上过渡圆弧段相连接,用于均化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顶部连接架连接处的电场分布。
[0009]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各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
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其中,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呈四边形排布;两个所述外侧竖向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内侧竖向支撑杆之间、相邻设置的外侧竖向支撑杆和内侧竖向支撑杆之间均通过横向连接杆相连接,用于将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连接为一个整体骨架。
[0010]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两个所述外侧竖向支撑杆的长度长于两个所述内侧竖向支撑杆的长度。
[0011]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的顶端平齐设置,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的底端设置在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底端的下方。
[0012]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相邻设置的外侧竖向支撑杆和内侧竖向支撑杆的底端通过下圆弧过渡段相连接,用于均化外侧竖向支撑杆和内侧竖向支撑杆底端连接处的电场分布。
[0013]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各所述支撑架背向另一支撑架的一侧均设有均压环,用于对所述支撑架外侧电场集中的位置进行屏蔽,以达到均压的目的。
[0014]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所述均压环与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0015]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各所述支撑架的各个外侧竖向支撑杆上在所述外侧竖向支撑杆与横向连接杆的连接处均设有均压环,用于对横向连接杆和所述外侧竖向支撑杆连接处进行屏蔽,以达到均压的目的。
[0016]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所述顶部连接架的下方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设有卡固结构,用于卡固在导线上。
[0017]进一步地,上述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所述顶部连接架和/或所述支撑架均为绝缘骨架结构。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通过上过渡圆弧段实现支撑架与顶部连接架之间的连接,采用圆弧化的方式对其处理,也就是说,通过将吊篮较为尖锐的上端顶角利用圆弧进行巧妙过渡,减少了尖端设计,均化支撑架与顶部连接架连接处的电场分布,使得电场分布更加均匀,以防出现尖端放电,进而使得作业人员可安全运送至导线处,对线路进行检修维护工作,缩短了直升机带电作业所需的相间、极间导线的距离,扩大了直升机带电作业的适用范围,同时降低了吊篮进入电场过程中可能发生尖端放电的可能,提高了直升机带电作业时输电线路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性,也就是说,不仅可以保护检修人员的安全,还降低了直升机带电作业对线路正常运行的潜在风险,提高了直升机带电作业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吊篮进入电场过程中会发生局部放电导尖端放电增加了带直升机电作业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潜在风险的问题。同时,该吊篮结构稳定,不影响吊篮的载荷,该吊篮可行性强,进出电场较为方便,能搭接于导线之上,方便带电作业人员进行检修工作。
[0019]进一步地,通过下圆弧过渡段实现外侧竖向支撑杆和内侧竖向支撑杆底端的连接,采用圆弧化的方式对其处理,也就是说,通过将吊篮较为尖锐的上端顶角利用圆弧进行巧妙过渡,减少了尖端设计,均化外侧竖向支撑杆和内侧竖向支撑杆底端连接处的电场分布,使得电场分布进一步地均匀,进一步防止尖端放电的发生。
[0020]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在支撑架外侧的均压环,对支撑架外侧电场集中的位置进行屏蔽,以屏蔽电场,达到均压的目的,更进一步地减少尖端放电。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目前,根据图1所示的现有吊篮进行试验作业,记录其不同位置情况下的放电电压及放电位置,可确定现有吊篮的设计薄弱点即易放电位置,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连接架和两个支撑架;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架均位于所述顶部连接架的下方,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顶部连接架的两端相连接,并且,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顶部连接架之间均通过上过渡圆弧段相连接,用于均化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顶部连接架连接处的电场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其中,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呈四边形排布;两个所述外侧竖向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内侧竖向支撑杆之间、相邻设置的外侧竖向支撑杆和内侧竖向支撑杆之间均通过横向连接杆相连接,用于将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连接为一个整体骨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侧竖向支撑杆的长度长于两个所述内侧竖向支撑杆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升机带电作业吊篮,其特征在于,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和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的顶端平齐设置,两个外侧竖向支撑杆的底端设置在两个内侧竖向支撑杆底端的下方。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修远丁玉剑苏宇邱志慧马杨李帅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