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57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涉及深基坑施工技术领域,该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降水;基坑开挖;集水坑开挖;深挖层开挖;局部土方换填,对集水坑进行深挖,并使用透水材料对集水坑深挖部分进行换填;导水管二次降水;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防水层施工;防水保护层施工;基础钢筋绑扎;基础混凝土浇筑;停止降水;通过在集水坑深挖部分进行两次透水材料填充,将导水管中的集水管的一部分埋设于透水材料中,以将集水坑内的地下水导出至市政管网进行降水,不仅能够通过透水材料增加土壤的渗水速度和减少排水过程中水土的流失,而且导水管位于基础垫层之下无需二次处理。处理。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施工
,具体是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地基与基础施工时,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应用,深基坑工程时常出现在各个施工项目中,受地下水位、土质、降水方式等影响,降水效果往往未能达到最终目标。电梯基础、集水坑等局部低于建筑物基础部位地下水位高于施工标高,需要二次降水,降水方式多数采用轻型井点和集水明排,两者降水方式适用于不同土质,对基础施工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0003]但是,明排水法是利用明沟、明渠地表设施将排水污水引流,实现地面排水,其需要浪费大量的材料;而轻型井点法适用于排水量较小,想要快速降水只能对降水井进行深挖,因此,上述两种方式均不能在节约用料的同时保证降水效果以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旨在解决一般技术中的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不能在节约用料的同时保证降水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降水,通过降水井对待施工区域进行初步降水使水面高度降至基坑底平面的高度;基坑开挖,按照图纸设计对基坑进行开挖;集水坑开挖,按照基础设计标高在基坑底平面挖出集水坑,集水坑底面位于水面高度以下;深挖层开挖,对集水坑底部深挖;局部土方换填,使用透水材料对集水坑深挖部分进行换填,换填土方高度与集水坑底平面平齐以使换填土方上表面形成集水坑底面;导水管二次降水,将导水管埋设于深挖层的透水材料中,并将导水管与水泵进行连接,以通过水泵抽出集水坑及深挖层中水,使水位降至集水坑底面以下;浇筑基础垫层,在基坑底平面、集水坑底面及侧壁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垫层;防水层施工,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开展闭水试验;防水保护层施工,防水层经验收合格后浇筑防水保护层;基础钢筋绑扎,防水保护层浇筑完成后,按照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基础钢筋;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基础钢筋隐蔽验收后,开始基础混凝土浇筑;停止降水,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待混凝土终凝后关闭水泵以停止降水。
[0006]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集水坑进行深挖,并在集水坑深挖部分进行两次透水材料填充,将导水管中的集水管的一部分埋设于透水材料中,并将与集水管相连的送水管与水泵进行连接,以将集水坑内的地下水导出至市政管网进行降水,避免了对降水井的深挖,不仅能够通过透水材料增加土壤的渗水速度和减少排水过程中水土的流失,而且导水管位于基础垫层之下无需二次处理,不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施工。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深挖层开挖步骤中,所述集水坑深挖的高度为三百毫米,且所述集水坑深挖部分的形状与集水坑的形状相对应。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局部土方换填步骤中,所述透水材料为粗砂,所述透水材料分两次进行换填,首次将所述透水材料在人工清土层内平铺一百五十毫米,然后再在平铺完成的透水材料上换填剩余部分。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导水管二次降水步骤中,,所述导水管由集水管和送水管组成。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集水管呈水平布置于透水材料中,所述集水管呈水平布置基坑底部,且集水管的部分向下延伸并埋设于透水材料中。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集水管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收集集水坑内部的地下水的集水孔,所述集水管的外表面绕设有滤水布,所述滤水布用于对集水孔所导入的水进行过滤以避免砂石等对其造成堵塞。
[0012]有益效果是:能够对集水管的进水进行过滤,以避免砂石堵塞集水孔影响其正常工作,进而影响降水效率。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送水管沿基坑轮廓排管至基础外侧。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送水管的排水端与水泵连接,所述送水管的抽水端与集水管进行连接,以通过所述水泵将集水坑内部的地下水导出并排至市政管网进行降水。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水泵安装在基坑以外。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防水层施工步骤中,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需要开展闭水试验,经验收合格后开展下道工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深挖层的截面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导水管安装示意图。
[0020]图中:1

基坑、2

积水坑、21

深挖层、31

集水管、32

送水管、33

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

图3所示,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降水,通过降水井对待施工区域进行初步降水使水面高度降至基坑1底平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降水井开设在基坑所在区域的四周,且间隔设置有多个。
[0023]基坑开挖,待基坑所在位置的水位下降至基坑底面高度以下时,按照图纸设计对
基坑1进行开挖。
[0024]集水坑开挖,按照基础设计标高在基坑1底平面挖出集水坑2,集水坑2底面位于水面高度以下。
[0025]深挖层开挖,对集水坑2底面继续向下深挖形成深挖层,本实施例中,深挖层深度为300mm,且集水坑深挖层的截面形状与集水坑的截面形状相对应,此时,集水坑及深挖层由于位于水位以下,从而在集水坑与深挖层具有积水。
[0026]局部土方换填,使用透水材料对集水坑2深挖层进行换填,换填土方的厚度为300mm,也即换填土方高度与集水坑2底平面平齐以使换填土方上表面形成集水坑2底面,在本实施例中,透水材料为粗砂,透水材料分两次进行换填,首次将透水材料在人工清土层内平铺一百五十毫米,然后再在平铺完成的透水材料上换填剩余部分。
[0027]导水管二次降水,将导水管埋设于深挖层21的透水材料中,并将导水管与水泵33进行连接,以通过水泵33抽出集水坑2及深挖层21中水,使水位降至集水坑2底面以下,导水管由集水管31和送水管32组成,集水管31呈水平布置基坑1底部,且集水管31的一部分向下延伸并埋设于透水材料内部的中部,集水管3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收集集水坑2内部的地下水的集水孔,集水管31的外表面绕设有滤水布,滤水布用于对集水孔所导入的水进行过滤以避免砂石等对其造成堵塞。送水管32沿基坑1轮廓排管并与基坑1外部的水泵33相连,送水管32位于基坑1内的一端与集水管31相连,以通过水泵33将集水坑2内部的地下水导出并排至市政管网进行降水,在本实施例中,集水管31和送水管32均为PPR材质,滤水布为尼龙材质。
[0028]浇筑基础垫层,在基坑1底平面、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降水,通过降水井对待施工区域进行初步降水使水位高度降至基坑底平面的高度;基坑开挖,按照图纸设计对基坑进行开挖;集水坑开挖,按照基础设计标高在基坑底平面挖出集水坑,集水坑的底面位于水位高度以下;深挖层开挖,对集水坑底部深挖;局部土方换填,使用透水材料对集水坑深挖层进行换填,换填透水材料的高度与集水坑底平面平齐以使换填的透水材料上表面形成集水坑底面;导水管二次降水,将导水管埋设于深挖层内的透水材料中,并将导水管与水泵进行连接,以通过水泵抽出集水坑及深挖层中水,使水位降至集水坑底面以下;浇筑基础垫层,在基坑底平面、集水坑底面及侧壁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垫层;防水层施工,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开展闭水试验;防水保护层施工,防水层经验收合格后浇筑防水保护层;基础钢筋绑扎,防水保护层浇筑完成后,按照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基础钢筋;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基础钢筋隐蔽验收后,开始基础混凝土浇筑;停止降水,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待混凝土终凝后关闭水泵以停止降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深挖层开挖步骤中,所述集水坑深挖的高度为300mm,且所述集水坑深挖层的截面形状与集水坑的截面形状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土层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局部土方换填步骤中,所述透水材料为粗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峰张立伟吴东昌张瑞兵金天单永胜耿雪洁夏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