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把易拆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469 阅读:14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伞把易拆解结构,包括定位珠、弹簧和内套,定位珠固定在伞中棒的下端,内套固定在伞把的安装孔中,内套具有供伞中棒插置的轴向插孔,轴向插孔的侧壁形成供定位珠随伞中棒的插置而滑入的轴向侧槽、供定位珠随伞中棒旋转的径向滑槽和供定位珠旋转后定位的轴向定位槽,径向滑槽的一端与侧槽的底端连通而另一端与轴向定位槽连通,轴向定位槽上端的水平位置高于径向滑槽;轴向插孔的底部与伞中棒的下端之间装有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伞把易拆解结构,使拆解操作方便容易、安全,且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和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把易拆解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伞把通常是通过销钉等固定件组装在伞中棒的下端。这种固定方式 牢固,产品一经成型,伞把与伞中棒之间就难于拆解。在销售和使用中,很难根据消费者的 喜爱拆换伞把,无法做到DIY,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而且,当伞报废回收 时,伞把和伞中棒若不拆解,则不利于废料的分类回收,造成只能废弃或混杂回收,不利于 资源的再利用和环保,若强行拆解,拆解相当费力,操作十分不方便,也不安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伞把易拆解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把易拆解结构,使拆解操作方便容易、安全,满足消 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和环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伞把易拆解结构,包括定位珠、弹簧和内套,定位珠固定在伞中棒的下端,内套固 定在伞把的安装孔中,内套具有供伞中棒插置的轴向插孔,轴向插孔的侧壁形成供定位珠 随伞中棒的插置而滑入的轴向侧槽、供定位珠随伞中棒旋转的径向滑槽和供定位珠旋转后 定位的轴向定位槽,径向滑槽的一端与侧槽的底端连通而另一端与轴向定位槽连通,轴向 定位槽上端的水平位置高于径向滑槽;轴向插孔的底部与伞中棒的下端之间装有弹簧。所述径向滑槽的另一端与轴向定位槽的中段连通,轴向定位槽下端的水平位置低 于径向滑槽。所述易拆解结构还包括一防止定位珠滑出的孔销,孔销紧固在轴向侧槽中。所述孔销呈倒U型,两个竖脚上向外形成凸粒,轴向侧槽的两个侧壁上则形成凹 槽,孔销插在轴向侧槽中,借助凸粒卡入凹槽中而紧固在轴向侧槽中。所述弹簧的下端抵在轴向插孔的底部,上端伸入伞中棒中并抵在定位珠上。所述内套一体成型在伞把的安装孔中。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组装时,先将定位珠固定在伞中棒的下端,并将内套固定 在伞把的安装孔中,再将弹簧放入轴向插孔的底部,然后,将伞中棒沿轴向插孔插置在内套 中,定位珠随之滑入轴向侧槽中,再将伞中棒旋转一定角度,使定位珠滑过径向滑槽至轴向 定位槽中,受弹簧向上顶起的作用,使定位珠卡入轴向定位槽的上端,此时,伞把就与伞中 棒卡住定位,实现伞把与伞中棒的组装。本专利技术拆解时,将伞中棒压入一小段,使定位珠可以滑入径向滑槽,再将伞中棒回 转一定角度,使定位珠滑过径向滑槽至轴向侧槽中,此时,伞中棒可以顺利地从轴向插孔中 抽出,将伞把和伞中棒分解开来,拆解操作方便容易、安全。鉴于本专利技术易于拆解,在销售和使用中,消费者可根据喜爱拆换伞把,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而且,当伞报废回收时,因伞把和伞中棒易于拆解,有利于废料的分 类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和环保。本专利技术也可通过增加孔销来进一步来确保伞把与伞中棒的牢固连接。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状态定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组合状态定位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的伞把易拆解结构,包括定位珠2、弹簧6和内套3。定位珠2固定在 伞中棒1的下端(可以是一体成型在伞中棒1上,也可以是分体成型后再固定),内套3固 定在伞把4的安装孔中,内套3具有供伞中棒1插置的轴向插孔41,轴向插孔41的侧壁形 成供定位珠2随伞中棒1的插置而滑入的轴向侧槽31、供定位珠2随伞中棒1旋转的径向 滑槽32和供定位珠2旋转后定位的轴向定位槽33,径向滑槽32的一端与侧槽31的底端 连通而另一端与轴向定位槽33连通,具体可以与轴向定位槽33的中段连通,使轴向定位槽 33的上端高于径向滑槽32的同时,其下端低于径向滑槽32 (此为本实施例所示),也可以 是仅与轴向定位槽33的底部连通,使轴向定位槽33仅有上端高于径向滑槽32 (本文未予 图示),轴向插孔41的底部与伞中棒1的下端之间装有弹簧6。易拆解结构还包括一防止定位珠2滑出的孔销5,孔销5紧固在轴向侧槽31中。 孔销5呈倒U型,两个竖脚上向外形成凸粒51,相应地,轴向侧槽31的两个侧壁上则形成凹 槽34,孔销5插在轴向侧槽31中,借助凸粒51卡入凹槽34中而紧固在轴向侧槽31中。弹簧6的下端抵在轴向插孔41的底部,上端伸入伞中棒1中并抵在定位珠2上。组装时,如图2、图3所示,先将定位珠2固定在伞中棒1的下端,并将内套3固定 在伞把4的安装孔中,再将弹簧6放入轴向插孔41的底部,然后,将伞中棒1沿轴向插孔31 插置在内套3中,定位珠2随之滑入轴向侧槽31中,再将伞中棒1旋转一定角度,使定位珠 2滑过径向滑槽32至轴向定位槽33中,受弹簧6向上顶起的作用,使定位珠2卡入轴向定 位槽33的上端,此时,伞把4就与伞中棒1卡住定位,实现伞把4与伞中棒1的组装。在使 用过程中,若定位珠2受力下滑,则会落入轴向定位槽33的下端使伞把4与伞中棒2保持 定位,避免定位珠2反转致使伞把4脱落。即便使用者在使用时将伞把倒立,并无意中对伞 把4施力旋转(如图4所示),致使定位珠2从轴向定位槽33脱出沿径向滑槽32进入轴向 插孔31,由于受到孔销5的限制也无法从伞把4中脱出。拆解时,将伞中棒1压入一小段,使定位珠2可以滑入径向滑槽32,再将伞中棒1 回转一定角度,使定位珠2滑过径向滑槽32至轴向侧槽31中,此时,伞中棒1带动定位珠2 可连带孔销5 —起顺利地从轴向插孔41中抽出,将伞把4和伞中棒1分解开来,拆解操作 方便容易、安全。本实施例中,内套3也可一体成型在伞把4的安装孔中。 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案实施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专利技术根据 本
的常用技术手段所作的变换或设计,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伞把易拆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珠、弹簧和内套,定位珠固定在伞中棒的下端,内套固定在伞把的安装孔中,内套具有供伞中棒插置的轴向插孔,轴向插孔的侧壁形成供定位珠随伞中棒的插置而滑入的轴向侧槽、供定位珠随伞中棒旋转的径向滑槽和供定位珠旋转后定位的轴向定位槽,径向滑槽的一端与侧槽的底端连通而另一端与轴向定位槽连通,轴向定位槽上端的水平位置高于径向滑槽;轴向插孔的底部与伞中棒的下端之间装有弹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易拆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滑槽的另一端与轴向 定位槽的中段连通,轴向定位槽下端的水平位置低于径向滑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易拆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拆解结构还包括一防止 定位珠滑出的孔销,孔销紧固在轴向侧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易拆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销呈倒U型,两个竖脚上 向外形成凸粒,轴向侧槽的两个侧壁上则形成凹槽,孔销插在轴向侧槽中,借助凸粒卡入凹 槽中而紧固在轴向侧槽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易拆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下端抵在轴向插孔 的底部,上端伸入伞中棒中并抵在定位珠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易拆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一体成型在伞把的安 装孔中。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伞把易拆解结构,包括定位珠、弹簧和内套,定位珠固定在伞中棒的下端,内套固定在伞把的安装孔中,内套具有供伞中棒插置的轴向插孔,轴向插孔的侧壁形成供定位珠随伞中棒的插置而滑入的轴向侧槽、供定位珠随伞中棒旋转的径向滑槽和供定位珠旋转后定位的轴向定位槽,径向滑槽的一端与侧槽的底端连通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伞把易拆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珠、弹簧和内套,定位珠固定在伞中棒的下端,内套固定在伞把的安装孔中,内套具有供伞中棒插置的轴向插孔,轴向插孔的侧壁形成供定位珠随伞中棒的插置而滑入的轴向侧槽、供定位珠随伞中棒旋转的径向滑槽和供定位珠旋转后定位的轴向定位槽,径向滑槽的一端与侧槽的底端连通而另一端与轴向定位槽连通,轴向定位槽上端的水平位置高于径向滑槽;轴向插孔的底部与伞中棒的下端之间装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福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