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46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棉衣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择;竹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S2.通过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蒸纱和络筒工序,将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一纱线,将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二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竹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混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不仅保持了竹纤维细度细、手感柔和、富有丝质效应,还具有独特的天然抗菌性能,使得面料强力高,耐磨悬垂性好及手感柔软的优点。耐磨悬垂性好及手感柔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棉衣料
,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棉纤维是生产纺织品和棉衣料的重要原料,尽管现在有许多高性能的合成纤维应用于纺织工业,但由于棉纤维自身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暖性、柔软性等特点,使得棉纤维仍是纺织业的首选原料,但是。
[0003]棉衣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破坏,蔽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一次性破坏的有拉伸断裂.撕裂、顶裂、燃烧、熔孔等,反复多次破坏的有疲劳、磨损等,织物抵抗与另一物体摩擦而磨损的性能称为耐磨性,在织物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磨损是最常见的,如内衣、袜子、被单、衬衣及外衣的领口与人体皮肤的摩擦而产生的磨损,衣服相互间或与外界的桌、椅、物件以及活动场地摩擦而产生的磨损等,通过对被单、棉衣料损坏原因的研究发现,70%是由磨损而引起的,所以,磨损是织物损坏的一个主要方面,它直接影响棉衣料的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耐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原料选择;竹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
[0007]S2.通过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蒸纱和络筒工序,将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一纱线,将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二纱线;
[0008]S3.在常温下,将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浸泡在浆液中进行二浸二轧,之后取出,在100℃烘干,涂蜡,之后将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织造成具有双面组织结构的坯布;
[0009]S4.将坯布经过后处理制成棉衣料。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离子涤纶纤维的细度为1.60dtex,所述涤纶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所述竹纤维的细度为1.56dtex,所述棉纤维的细度为1.34dtex。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离子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82cN
·
dtex
‑1,所述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5.54cN
·
dtex
‑1,所述竹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38cN
·
dtex
‑1,所述棉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92cN
·
dtex
‑1。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清棉需注意如下:
[0013](1).在开清棉中应充分开松,适量打击;
[0014](2).梳针滚简的速度应适当放慢,避免损伤纤维;
[0015](3).棉卷定量适当加重,减少破卷、粘卷和减少梳棉时破网问题;
[0016](4).工艺参数:梳针打手速度为780r/min,综合打手速度为960r/min,棉卷定量
16kg/卷。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梳棉需注意如下:
[0018](1).采用“较轻定量,适当隔距,合理分梳”,工艺重点是保证对纤维的充分梳理的基础上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0019](2).刺辊速度快,分梳好,但过快易增加纤维的损伤,因此应适当放慢,锡林与盖板之间应偏小掌握;
[0020](3).工艺参数:生条定量18g/5m,锡林速度330r/min,刺辊速度900r/min,盖板线速度185mm/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17mm、0.15mm、0.15mm、0.15mm和0.17mm。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精梳需注意:在预并工序采用总牵伸倍数小于并和根数,并配以较大后区牵伸倍数的牵伸工艺。
[002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并条需注意如下:
[0023](1).采用两道并合,并合根数为8根;
[0024](2).采用“头大二小”的牵伸工艺。
[002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粗纱需注意如下:
[0026](1).粗纱工艺按“大隔距、中加压、偏大捻度、轻定量、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安排生产;
[0027](2).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偏小,后区罗拉隔距适当偏大;
[0028](3).采用中加压,有利于牵伸区纤维运动的有效控制,粗纱定量偏轻控制,可以减轻细纱机牵伸负担,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粗纱捻系数较大,防止意外牵伸;
[0029](4).工艺参数:定量4g/10m,捻系数69,后区牵伸1.3,罗拉隔距25mm
×
35mm。
[003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中后处理包括退浆、水洗、预缩、定形处理。
[003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的浆液为阳离子柔软剂,pH值为5,浆液用量按照织物重的6%。
[003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竹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混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不仅保持了竹纤维细度细、手感柔和、富有丝质效应,还具有独特的天然抗菌性能,使得面料强力高,耐磨悬垂性好及手感柔软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5]本实施例的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原料选择;竹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
[0037]S2.通过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蒸纱和络筒工序,将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一纱线,将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二纱线;
[0038]S3.在常温下,将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浸泡在浆液中进行二浸二轧,之后取出,在100℃烘干,涂蜡,之后将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织造成具有双面组织结构的坯布;
[0039]S4.将坯布经过后处理制成棉衣料。
[004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离子涤纶纤维的细度为1.60dtex,所述涤纶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所述竹纤维的细度为1.56dtex,所述棉纤维的细度为1.34dtex。
[004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离子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82cN
·
dtex
‑1,所述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5.54cN
·
dtex
‑1,所述竹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38cN
·
dtex
‑1,所述棉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92cN
·
dtex
‑1。
[004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中清棉需注意如下:
[0043](1).在开清棉中应充分开松,适量打击;
[0044](2).梳针滚简的速度应适当放慢,避免损伤纤维;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择;竹纤维、涤纶纤维、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S2.通过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蒸纱和络筒工序,将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一纱线,将棉纤维和负离子涤纶纤维混纺为第二纱线;S3.在常温下,将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浸泡在浆液中进行二浸二轧,之后取出,在100℃烘干,涂蜡,之后将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织造成具有双面组织结构的坯布;S4.将坯布经过后处理制成棉衣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涤纶纤维的细度为1.60dtex,所述涤纶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所述竹纤维的细度为1.56dtex,所述棉纤维的细度为1.34dtex。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82cN
·
dtex
‑1,所述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5.54cN
·
dtex
‑1,所述竹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38cN
·
dtex
‑1,所述棉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92cN
·
dtex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清棉需注意如下:(1).在开清棉中应充分开松,适量打击;(2).梳针滚简的速度应适当放慢,避免损伤纤维;(3).棉卷定量适当加重,减少破卷、粘卷和减少梳棉时破网问题;(4).工艺参数:梳针打手速度为780r/min,综合打手速度为960r/min,棉卷定量16kg/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棉衣料耐磨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月琴施家云杨慧星陈传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丽宸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