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多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33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多肽及其应用,该多肽为如下任一种:A1)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A2)将A1)所述的多肽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述的多肽具有80%以上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同功能的多肽;A3)在A1)或A2)所述的多肽的氨基端和/或羧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该多肽具有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或促进子宫内膜增厚的功能,经动物实验验证优于干细胞;并且该多肽对细胞无潜在毒性影响,也没有干细胞的伦理争议等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多肽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多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认为子宫内膜是胚胎孕育的基础,相对较厚的子宫内膜有着更好的承载效果,如果子宫内膜较薄,着床率和着床后的妊娠率都会受到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公认标志是子宫内膜的厚度,满足成功的胚胎移植的最小子宫内膜厚度为7mm,当小于这个数值时,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将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内膜厚度小于5mm时,通常不能进行胚胎移植,即便是强行移植,胚胎的存活率也会明显降低。所以,生殖周期中持续变薄的子宫内膜可能与较低的着床率以及较高的流产率有关。人工流产、刮宫、宫腔手术、感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都可能引起内膜再生障碍,导致月经减少、闭经、反复流产及不孕。
[0003]据报道,在不孕症患者中,内膜损伤的发生率约为五分之一。目前对于子宫内膜薄的患者没有很好的办法治疗,多是采用孕雌激素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报道显示,干细胞治疗对子宫内膜损伤修复具有一定效果,但干细胞制剂生产工艺复杂,获取及使用存在一定伦理争议,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由于子宫内膜损伤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使得很多女性丧失了生育能力。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寻找一种能够修复子宫内膜损伤的方法,以促进损伤后的子宫内膜增厚至正常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多肽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潜在修复作用的多肽,并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了一种能够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多肽。
[0006]为此,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肽,所述多肽为如下任一种:
[0007]A1)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0008]A2)将A1)所述的多肽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述的多肽具有80%以上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同功能的多肽;
[0009]A3)在A1)或A2)所述的多肽的氨基端和/或羧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涂抹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子宫内膜表面,有利于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及促进子宫内膜增厚。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多肽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方法之一:
[0012]B1)通过固相合成法或液相合成法合成所述多肽;
[0013]B2)构建表达所述多肽的宿主细胞,在适于表达所述多肽的条件下培养所述宿主细胞,对培养所述宿主细胞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0014]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宿主细胞包含表达所述多肽的表达载体和/或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多肽。
[0016]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肽以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或促进子宫内膜增厚的浓度存在于所述组合物中。
[0017]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所述多肽的浓度为10~30μg/mL或1~3%(w/w)。
[0018]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所述多肽的浓度可以为约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等。
[0019]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所述多肽的浓度可以为约1%、1.5%、2%、2.5%、3%等。
[0020]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为药品。
[0021]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还包括透明质酸钠。
[0022]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所述透明质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1~10%(w/w);例如,所述透明质酸钠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约1%、2%、3%、5%、6%、7%、8%、9%、10%等。
[0023]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还包括生理学可接受的辅料。
[0024]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理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生理盐水。
[0025]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呈溶液、乳状、膏状或凝胶的形式。
[0026]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多肽和/或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以下产品方面的应用:
[0027]C1)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产品;
[0028]C2)促进子宫内膜增厚的产品。
[0029]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为局部施用产品。
[0030]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为外用的局部施用产品。
[0031]在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呈溶液、乳状、膏状或凝胶的形式。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具有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或促进子宫内膜增厚的功能,经动物实验验证优于干细胞;并且该多肽对细胞无潜在毒性影响,也没有干细胞的伦理争议等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003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分子量较小,即使通过固相合成或化学合成法进行制备,成本仍低于干细胞;此外,由于分子量较小,易于通过构建蛋白表达载体进行生物合成和分离纯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具有易于制备、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6]图1:双侧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在给药治疗后,子宫组织HE染色结果;
[0037]图2:双侧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在给药治疗后,子宫组织Masson染色结果;
[0038]图3:双侧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在给药治疗后,子宫内膜腺体数量统计结果;
[0039]图4:双侧宫腔粘连大鼠模型在给药治疗后,子宫内膜纤维化比例统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1]临床上认为,较薄的子宫内膜厚度对胚胎着床率和着床后的妊娠率都会明显的不利影响。目前对于子宫内膜薄的患者,有报道采用孕雌激素、干细胞治疗,然而,前者效果不理想,后者受限于复杂的生产工艺和伦理争议,其应用受到限制。
[0042]本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潜在修复作用的多肽,并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了一种能够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合成多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肽为如下任一种:
[0043]A1)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0044]MNRCMIAECKWALFLSSSSSGQHDSSRSLGSLTIAEGSGQQHGTGFGRS PGQVR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为如下任一种:A1)包含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A2)将A1)所述的多肽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述的多肽具有80%以上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同功能的多肽;A3)在A1)或A2)所述的多肽的氨基端和/或羧基端融合蛋白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2.权利要求1所述多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任一种方法进行制备:B1)通过固相合成法或液相合成法合成所述多肽;B2)构建表达所述多肽的宿主细胞,在适于表达所述多肽的条件下培养所述宿主细胞,对培养所述宿主细胞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3.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以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或促进子宫内膜增厚的浓度存在于所述组合物中;可选地,所述组合物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男黄湘东刘志成陈德
申请(专利权)人:首玺广州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