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缘层、背接触导电集成背板、光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绝缘层、背接触导电集成背板以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的绝缘层采用封装胶膜材料,绝缘层通过粘接层与电池板粘接固定。
[0003]然而,在进行可靠性测试过程中以及长时间的日常使用环境下,受到外界热作用会出现熔融、收缩变形等,并导致绝缘层与背板或电池板之间出现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稳定性更高。
[000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绝缘层,包括:支撑层、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支撑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粘接层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粘接层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多层聚烯烃薄膜,且至少与被粘接材料接触的一层所述聚烯烃薄膜包括:1~2重量份的其他聚烯烃材料、0.1~1重量份的聚丙烯材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层(10),所述支撑层(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粘接层(20),所述第一粘接层(20)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粘接层(30),所述第二粘接层(30)贴合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20)和/或所述第二粘接层(30)包括多层聚烯烃薄膜,且至少与被粘接材料接触的一层所述聚烯烃薄膜包括:1~2重量份的其他聚烯烃材料、0.1~1重量份的聚丙烯材料;其他聚烯烃材料为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氯乙烯、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聚烯烃薄膜至少包括: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外层聚烯烃薄膜(a)、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内层聚烯烃薄膜(b),所述外层聚烯烃薄膜(a)包括:1~2重量份的其他聚烯烃材料、0.1~1重量份的聚丙烯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聚烯烃薄膜(a)包括:聚乙烯、聚丙烯以及乙烯丁烯共聚物,且重量比例满足1:0.1:0~1: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聚烯烃薄膜(b)包括:1重量份的其他聚烯烃材料、1~10重量份的聚丙烯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聚烯烃薄膜(b)包括:聚丙烯以及乙烯丁烯共聚物,且重量比例满足1:1~10: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聚烯烃薄膜(a)与所述内层聚烯烃薄膜(b)之间还叠置有至少一层中间层聚烯烃薄膜(c),且多个所述中间层聚烯烃薄膜(c)的各组分重量比例相同或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聚烯烃薄膜(c)包括:2~11重量份的其他聚烯烃材料、1~10重量份的聚丙烯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聚乙烯薄膜包括:聚乙烯、聚丙烯以及乙烯丁烯共聚物,且重量比例满足1:1:1~1:10:10。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聚烯烃薄膜(a)、所述中间层聚烯烃薄膜(c)以及所述内层聚烯烃薄膜(b)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宁,司朋飞,冒艺,昝涛,陈军,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