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储能装置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5101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储能装置和用电装置。该负极材料包括硬碳,硬碳具有多孔结构,硬碳满足:0.32≤Dv50/1000V≤2.40,其中,硬碳的Dv50的单位为μm,硬碳中多孔的总体积为V,单位为cm3/g。该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容量和首周充放电效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有利于兼顾电池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储能装置和用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储能装置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与石墨负极相比,硬碳具有丰富的无序结构,且层间距较大,可加快离子扩散,被认为是十分有前景的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硬碳材料的首周充放电效率较低,容量较低和倍率特性不佳,阻碍了硬碳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基于以下问题和发现提出的:
[0004]为了改善硬碳负极活性材料首周充放电效率低,容量低和倍率特性不佳等问题,人们尝试多种方法对硬碳结构进行调整,例如,有通过对硬碳进行软碳包覆,覆盖硬碳表面的微孔,从而降低其比表面积,减少硬碳与电解液的副反应,进而提高电池的首周充放电效率,但软碳包覆硬碳的方式会减少离子(如钠离子等)的活性位点,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再例如,有在硬碳材料中掺杂磷、氮、硫等原子,以提高硬碳材料的容量和倍率性能,但该方法会降低电池首周充放电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硬碳,所述硬碳具有多孔结构,所述硬碳满足:0.32≤Dv50/1000V≤2.40,其中,所述硬碳的Dv50的单位为μm,所述硬碳中多孔的总体积为V,单位为cm3/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碳满足:0.42≤Dv50/1000V≤1.4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硬碳的Dv50为5μm

18μm;所述硬碳中多孔的总体积V为0.005cm3/g

0.022cm3/g;所述硬碳中多孔的平均孔径为3nm

1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硬碳的Dv50为5μm

14μm;所述硬碳中多孔的总体积V为0.008cm3/g

0.016cm3/g。5.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为2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颖鑫王铈汶谌庆春朱开达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