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499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包括水体、输液管道以及连续流反应装置本身,水体包括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所述连续流反应装置靠近水生植物进行设置,连续流反应装置包括传输管道、延流机构以及进料组件。该技术方案通过水生植物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使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植物的周围,进料组件将含有微生物的水转移至传输管道内部,使传输管道内的污水与微生物进行接触并被微生物进行降解,此过程中污水传输机构还会控制污水的流量,从而增加污水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的时间以及面积,进而增加微生物的降解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物处理
,具体是涉及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多通过微生物、物理、化学处理法进行污水处理,使处理后达到出水指标的污水传输至自然水体内,通过水体的自净功能继续进行降解,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但是这种方式一般多会增加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承受压力。
[0003]现有的通过水体自净功能继续降解的污水,多是通过微生物进行降解,例如活性污泥法,即是通过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污泥状絮凝物,该培育的好氧性微生物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而将污水通入自然水体内,也多是通过好氧性微生物对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而现有技术中在排放污水前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物质,防止大量生物生长,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在此过程中多会通过连续流反应装置,从而通过搅拌、混合、加热以及增加污水流动时长等方式,使污水达到能够排放的标准进行排放。
[0004]现有技术中对于污水与水体内的生物接触导致大量生物生长的情况,其多是通过多个管路以及阀门的方式,控制对不同水体以及同一水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排放,以控制污水的排放量,从而防止水体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但是由于水体的对于污水的净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人们对于水体对于污水的净化效率只能够进行估测,而因为人们的需求,化工产品需要不断的进行生产,从而会导致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一但出现污水长时间排放的现象,难免会出现水体被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包括水体、输液管道以及连续流反应装置本身,水体包括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连续流反应装置设置在水体内部,连续流反应装置两端均与输液管道连接:所述连续流反应装置靠近水生植物进行设置,连续流反应装置包括传输管道、延流机构以及进料组件,传输管道与输液管道进行连接,延流机构用于控制污水的流量,进料组件分别与传输管道以及水体连通,进料组件用于将水体内的微生物转移至延流机构内,进料组件包括用于防止水体与延流机构连通的封堵机构。
[0007]所述传输管道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进料组件连通的开口,进料组件包括罩壳、电磁铁、驱动块、转动机构以及延伸机构;罩壳套设在传输管道的外侧,罩壳中间部位设置有进水口,罩壳位于进水口的两端均设置有抵靠板;电磁铁设置在罩壳与传输管道之间并且位于传输管道的左右两端;驱动块设置在抵靠板的左右两端,驱动块为磁性材质构成;转动
机构设置在两个驱动中间之间,转动机构的两端与驱动块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积水腔和第二积水腔;延伸机构设置在第一积水腔和第二积水腔上,延伸机构用于调节驱动块与转动机构之间的距离;当第一积水腔和第二积水腔朝向第一开口进行移动时,转动机构以及第二积水腔会先与抵靠板进行接触,第一积水腔上的驱动块未与封堵机构接触,当第一积水腔上的驱动块与封堵机构接触时,第二积水腔以及转轮机构处于与抵靠板的接触状态,第一积水腔与开口连通且并未与进水口连通,第二积水腔与进水口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延伸机构包括推板以及转板,推板与驱动块转动连接,推板上设置有朝转动机构延伸的拨杆,转板与转动机构连接,转板上设置有套设在拨杆外侧且与拨杆滑动连接的滑套,滑套与拨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块、驱动轮、环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一电机;转动块用于与转板连接,环套套设在两个转动块之间并与两个转动块转动连接,环套与两个转动块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驱动轮设置在空腔内并与两个转动块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设置在环套上并与驱动轮啮合,第二齿轮设置在环套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设置,第一直齿轮与第二齿轮连接,第二锥齿轮设置在环套上并且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电机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传输管道上设置有导向滑槽,转动块上设置有与导向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动块,转动块与滑动块转动连接,转动块与滑动块上分别设置有密封槽以及密封圈。
[0011]优选的,延流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与两个开口对应,延流机构的输入端与开口连通,延流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依次排列在传输管道内部,第一导向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引流孔,第二导向板的底端内设置有第二引流孔,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形成一个腔室,第一引流孔、腔室以及第二引流孔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延长污水流动距离的延流通道。
[0012]优选的,所述延流机构还包括转轮以及第二电机,转轮设置有多个依次分布在腔室内部,转轮与腔室转动连接,转轮用于收集并传导穿过腔室的污水,转轮的两端均设置有转轴以及与转动连接的传动轮,相邻的两个转轮通过传动轮连接,第二电机仅与一个传动轮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两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传输管道的输入端以及传输管道的中间部位,两个开口上均设置有凹槽,封堵机构包括封堵板、传动板、传动杆以及第二弹性件,封堵板均滑动的设置在开口上,封堵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凹槽的凸板,凸板的外表面为柔性材质,凸板与凹槽过盈配合,靠近传输管道输入端设置的封堵板能直接与驱动块接触,靠近传输管道中间部位设置的封堵板与传动杆以及传动板连接,传动杆能与驱动块接触,第二弹性件用于连接传输管道以及封堵板,第二弹性件用于连接传输管道以及传动板,传动板、传动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非磁性材质构成。
[0014]优选的,所述两个延流机构之间还设置有搅拌导流机构,搅拌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环板、导向筒、搅拌杆以及支撑环板;导流环板设置在延流机构与位于传输管道中间部位的开口之间,导流环板上设置有通孔,导向筒用于分隔通孔与开口,搅拌杆设置在导向筒之间,支撑环板还设置在导向筒与传输管道之间。
[0015]优选的,所述传输管道输入端与位于传输管道输入端的开口之间设置有限流机
构,限流机构包括限流支架以及移动块,限流支架上设置有传输孔,移动块与封堵板进行连接,移动块上设置有用于封堵传输口的封堵块,封堵块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流通道。
[0016]本专利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申请通过水生植物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使大量的微生物会聚集在植物的周围,之后通过进料组件将含有微生物的水转移至传输管道内部,使传输管道内的污水与微生物进行接触并被微生物进行降解,此过程中污水传输机构还会控制污水的流量,从而增加污水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的时间以及面积,进而增加微生物的降解效果。封堵组件则是防止大量污水从进料组件中排出,从而转移至水体内部,导致水体内部的生物大量繁殖,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0017]2.本申请通过将连续流反应装置位于水体内部,导致水能够穿过进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包括水体、输液管道(1)以及连续流反应装置本身,水体包括微生物以及水生植物,连续流反应装置设置在水体内部,连续流反应装置两端均与输液管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流反应装置靠近水生植物进行设置,连续流反应装置包括传输管道(2)、延流机构(3)以及进料组件(4),传输管道(2)与输液管道(1)进行连接,延流机构(3)用于控制污水的流量,进料组件(4)分别与传输管道(2)以及水体连通,进料组件(4)用于将水体内的微生物转移至延流机构(3)内,进料组件(4)包括用于防止水体与延流机构(3)连通的封堵机构(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道(2)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进料组件(4)连通的开口(21),进料组件(4)包括罩壳(42)、电磁铁(43)、驱动块(44)、转动机构(45)以及延伸机构(46);罩壳(42)套设在传输管道(2)的外侧,罩壳(42)中间部位设置有进水口(421),罩壳(42)位于进水口(421)的两端均设置有抵靠板(422);电磁铁(43)设置在罩壳(42)与传输管道(2)之间并且位于传输管道(2)的左右两端;驱动块(44)设置在抵靠板(422)的左右两端,驱动块(44)为磁性材质构成;转动机构(45)设置在两个驱动中间之间,转动机构(45)的两端与驱动块(44)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积水腔(441)和第二积水腔(442);延伸机构(46)设置在第一积水腔(441)和第二积水腔(442)上,延伸机构(46)用于调节驱动块(44)与转动机构(45)之间的距离;当第一积水腔(441)和第二积水腔(442)朝向第一开口(21)进行移动时,转动机构(45)以及第二积水腔(442)会先与抵靠板(422)进行接触,第一积水腔(441)上的驱动块(44)未与封堵机构(41)接触,当第一积水腔(441)上的驱动块(44)与封堵机构(41)接触时,第二积水腔(442)以及转轮(33)机构处于与抵靠板(422)的接触状态,第一积水腔(441)与开口(21)连通且并未与进水口(421)连通,第二积水腔(442)与进水口(42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机构(46)包括推板(461)以及转板(462),推板(461)与驱动块(44)转动连接,推板(461)上设置有朝转动机构(45)延伸的拨杆(4611),转板(462)与转动机构(45)连接,转板(462)上设置有套设在拨杆(4611)外侧且与拨杆(4611)滑动连接的滑套(4622),滑套(4622)与拨杆(461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6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的连续流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45)包括转动块(451)、驱动轮(452)、环套(453)、第一齿轮(454)、第二齿轮(455)、第一锥齿轮(456)、第二锥齿轮(457)和第一电机(458);转动块(451)用于与转板(462)连接,环套(453)套设在两个转动块(451)之间并与两个转动块(451)转动连接,环套(453)与两个转动块(451)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驱动轮(452)设置在空腔内并与两个转动块(451)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54)设置在环套(453)上并与驱动轮(452)啮合,第二齿轮(455)设置在环套(453)上并与第一齿轮(454)啮合,第一锥齿轮(456)与第二齿轮(455)同轴设置,第一直齿轮与第二齿轮(455)连接,第二锥齿轮(457)设置在环套(453)上并且第一锥齿轮(456)啮合,第二锥齿轮(457)与第一电机(45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微生物、水生植物共生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亮周军舍恩椿田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杞林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