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480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酚单体和碱性体系搅拌混合得到A溶液;(2)向步骤(1)得到的A溶液中加入醛单体、含磷试剂,搅拌后得到B溶液;(3)向步骤(2)得到的B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得到酚醛树脂;(4)将步骤(3)得到的酚醛树脂溶于醇中,进行交联得到磷掺杂酚醛树脂基前驱体;(5)将步骤(4)得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前驱体碳化,得到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容量。提高电池的容量。提高电池的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材料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技术成为了当下热门的研究领域。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突出优点,已成为满足储能系统日益增长需求的重要动力源。然而由于锂在地壳中的存储含量有限,且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锂的成本急剧上升,急需寻找替代品。
[0003]钠作为锂同一族元素,与锂有许多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钠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资源储备充足,成本低廉,可以作为锂很好的替代。但钠离子半径过大,且不能与石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石墨并不能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因此要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需要寻找一种价格低廉且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
[0004]硬碳因具有物化性能优异、低成本等优势,成为了钠离子电池有希望的负极材料。其中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凭借残碳率高、成本低、储钠性能优异,是硬碳负极研究的重点之一。如CN105355867A一种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CN109742383A 基于酚醛树脂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都对硬碳负极材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最终所获得的电池成品的能量密度和电池首效仍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容量。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酚单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溶液,调节溶液的pH>7,在40

50℃下持续搅拌,得到A溶液;其中对A溶液的浓度没有特定的限制;(2)向步骤(1)得到的A溶液中加入醛单体、磷酸铵,DOPO(9,10

二氢
‑9‑
氧杂

10

磷杂菲

10

氧化物)、苯基磷酰二氯得到B溶液;其中醛单体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7wt%,B溶液中醛单体和酚单体的摩尔比为1

2:1;DOPO的具体种类没有限制。
[0007](3)将步骤(2)得到的B溶液在80

95℃的环境下继续搅拌,并持续添加聚乙烯醇使其发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4)将步骤(3)得到的酚醛树脂溶于醇溶液中,放入80

120℃的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交联,交联时间为12

30小时,过滤干燥后得到磷掺杂酚醛树脂基前驱体;(5)将步骤(4)得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前驱体在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分段碳化,
碳化程序为升温速率为1.5

2.5℃/min升温至90

110℃保温1.5

2小时,再以4

6℃/min升温至250

300℃保温2

3小时,之后以2

3℃/min的速度升温至500

600℃保温1.5

2小时,最后保持2

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

1400℃并保温2

3小时,最后冷却至室温。
[0008]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酚单体为苯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三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醛单体为甲醛、苯甲醛、糠醛、对苯二甲醛中的一种或多种;酚单体与醛单体的摩尔比例为1:2。极性溶液和聚乙烯醇的加入可以提升酚醛树脂聚合物的交联度。酚醛树脂的交联度越高,在碳化过程中交联结构可以组止碳层的生长,在层间距不变的情况下,较短碳层的结构会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且交联度越高,硬碳的形状越规整,拥有适合的表面缺陷程度,对储钠性能的提升有帮助。
[0010]进一步地,步骤(2)中磷酸铵、DOPO、苯基磷酰二氯含量分别占B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

3%、0.1

1%、0.1

1%;其中含磷试剂与酚醛树脂发生反应,以化学键的形式与酚醛树脂形成了杂环结构。碳元素的电负性比磷的大,在掺杂结构中为电子供体,在碳骨架中可产生大量的缺陷和活性位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钠离子的吸附容量。磷原子的原子半径大,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石墨微晶层间间距,进一步提高了硬碳材料的储钠能力。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引入了P

O

C、P=O等价键,改变硬碳中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也能扩大一定的石墨微晶层间间距。由于氧原子的引入,还可以为钠离子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进一步提升了储钠性能。
[0011]本专利技术步骤(5)中的碳化方法,在碳化过程中采用了分段碳化的工艺,使得前驱体的残碳率显著提升、硬碳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好。其中碳化过程中在100℃、300℃的稳定化处理分别是将多余的醇溶液去除、保证酚醛树脂的结构稳定并降低材料热裂解导致的挥发。之后600℃保温处理是对硬碳材料进行预碳化处理,调控碳层的生长,进一步提升了硬碳材料的结构稳定。待冷却到室温后制备得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上述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得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应用于电池负极材料。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通过在酚醛树脂合成的时候引入了聚乙烯醇,能够显著地提高交联度,硬碳形貌更规整,且拥有适合的表面缺陷程度,进而提高储钠性能。且含磷试剂的加入使其以化学键的形式与酚醛树脂形成了杂环结构。磷元素的电负性比碳大,在掺杂结构中为电子供体,在碳骨架中可产生大量的活性位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钠离子的吸附容量。磷原子的原子半径大,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石墨微晶层间间距,也可以为钠离子的储存提供了位点。引入了P

O

C、P=O等价键,改变硬碳中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也能扩大一定的石墨微晶层间间距。由于氧原子的引入,也可以为钠离子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提升了储钠性能。通过上述作用,将该材料应用于电池负极时,能够显著地提高电池容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验例2所得到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比容量

电压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酚单体和碱性体系搅拌混合得到A溶液;(2)向步骤(1)得到的A溶液中加入醛单体、含磷试剂,搅拌后得到B溶液;(3)向步骤(2)得到的B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得到酚醛树脂;(4)将步骤(3)得到的酚醛树脂溶于醇中,进行交联得到磷掺杂酚醛树脂基前驱体;(5)将步骤(4)得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前驱体碳化,得到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碱性体系的碱物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酚单体包括苯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三酚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醛单体包括甲醛、苯甲醛、糠醛、对苯二甲醛中的一种或多种;酚单体与醛单体的摩尔比例为1:1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反应温度为80

95℃;步骤(4)中的反应温度为80

1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掺杂酚醛树脂基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聚乙烯醇的添加量为B溶液质量的4

6%。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宝曹一民冯宁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