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序法显示器中调整白平衡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437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调整白平衡的方法,包括根据复数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一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一矩阵;根据该复数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于白平衡时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二矩阵;根据复数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三矩阵;储存该第一矩阵、第二矩阵、以及第三矩阵;将该第二矩阵乘上该第一矩阵的逆矩阵以产生一校正矩阵;将该第三矩阵乘上该校正矩阵以产生一第四矩阵;然后只需根据该第四矩阵与该第二矩阵的差异,便能迅速且有效地调整该复数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待调整的背光模块及面板调整至最佳的白平衡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调整白平衡的装置及方法,尤指一种色序法显示器中 调整白平衡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显示器中色彩显示的混色方法,可以分为时间和空间两种。时间性混色为利用不同的时间轴让RGB的光源通过来混色,例如同时加法混色法、继续 加法混色法,两者都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让人类的视觉系统感知混色 的效果。空间性混色,例如并置加法混色法,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TFT-LCD)为例,每一显示画素均由彩色滤光片上分布的红、绿、蓝(RGB) 三个子画素所构成,这些子画素在小于人眼可分辨的视角范围下,让人类的 视觉系统感知混色的效果。请参考图1,图l为并置加法混色法,同时加法混 色法,以及继续加法混色法的示意图。目前以采用彩色滤光片的并置加法混 色法,为显示器主要的混色方法,但是时间性混色的同时加法混色法,渐渐 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与并置加法混色法比较起来,同时加法混色法具有1. 高分辨率;2.驱动IC数目可以减少;3.可以进行彩色平衡调整;4.少了彩色滤 光片,使液晶穴的构成单纯化,并可以减少空间等等的优点,采用同时加法 混色法的显示器称为场序式液晶显示器(Field Sequenti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S-LCD)。请参考图2。图2为传统的FS-LCD的驱动电路IO的方块图。图2中包 括一视讯源12, — FS-LCD控制器14, 一内存16, 一显示面板18,以及一 背光模组20。如图2所示,并列的视频讯号RGB以及控制讯号由视讯源12 输入FS-LCD控制器14。 FS-LCD控制器14中另包括緩存器(buffer) Fl以及 F2, —转换器141,以及一内存的输出输入143。緩存器F1用来接收由视讯 源12所传来的信号,如前述的并列的视频讯号RGB以及控制讯号,转换器 141用来将并列的视频讯号RGB转换为序列的视频讯号RGB,緩存器F2用7来输出由转换器141所传来的序列的视频讯号RGB,而内存的输出输入143 用来传输或接收内存16所传来或接收的信号。接着緩存器F2输出由转换器 141所传来的序列的视频讯号RGB至显示面板18,并输出色序法(Color SequentialMethod)驱动信号至背光模组20。当緩存器F2输出色序法驱动信号 至背光模组20时,FS-LCD控制器14会同步控制背光模组20,使其配合所 欲显示的不同的RGB信号,点亮相对应的背光光源。请参考图3,图3为传统的FS-LCD的背光模组20的驱动电路200的结 构图。背光模组20的驱动电路200包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2, —绿色 发光二极管串列204, —蓝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6,开关212、 214、 216, 一 直流电源208, 一^妄地电源210,以及电阻222、 224、以及226。电阻222电 性连接于直流电源208以及红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2之间,电阻224电性连 接于直流电源208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4之间,电阻226电性连接于 直流电源208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6之间。开关212电性连接于红色 发光二极管串列202和接地电源210之间,开关214电性连接于绿色发光二 极管串列204和接地电源210之间,开关216电性连接于蓝色发光二极管串 列206和接地电源210之间。背光模组20中的驱动电路200搭配所欲显示的不同的RGB信号,开关 相对应的不同颜色的二极管开关212、 214、以及216。请参看图4,图4为传 统FS-LCD背光模组20的驱动波型示意图。由图4中可看出,当一影像画面 的红色的影像信号被写入后,背光模组20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2配合 着被点亮,接着该影像画面的绿色的影像信号被写入后,背光模组20中的绿 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4配合着被点亮,最后当该影像画面的蓝色的影像信号 被写入后,背光模组20中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串列206即配合着被点亮。如图 4所示,发光二极管的开关周期固定,因此要调整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可以调 整图3中的电阻222、 224、以及226的电阻^i。传统的啦文法用手动的方式调 整电阻值,以控制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但此做法仅能用人眼去判断发光 二极管的亮度,而且手动调整时,微调不易,因此容易使得画面产生色偏(例 如画面偏红或偏蓝),白平4軒的岁文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待调整的背光模块及面 板调整至最佳之白平衡状态的色序法显示器中调整白平衡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另 一种将待调整的背光模块及 面板调整至最佳之白平衡状态的色序法显示器中调整白平衡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将待调整的背光模块及面 板调整至最佳之白平衡状态的色序法显示器中调整白平衡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四在于提供另 一种将待调整的背光模块及 面板调整至最佳之白平衡状态的色序法显示器中调整白平衡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的 一种色序法显示 器中调整白平衡的方法,包括根据至少一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光学特性 在一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至少一第一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 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及至少一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 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一矩阵;储存该第一矩阵;根据该至少 一第 一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于白平衡时在该色域坐标 的各轴向的值、该至少一第一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于白平衡时在该色 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及该至少一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于白平衡 时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二矩阵;储存该第二矩阵;根据至少 一 第二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 值、至少一第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及 至少一第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三矩阵;储存该第三矩阵;将该第二矩阵乘上该第 一矩阵的逆矩阵以产生 一校正矩阵; 将该第三矩阵乘上该校正矩阵以产生一第四矩阵;以及9根据该第四矩阵与该第二矩阵的差异,调整该至少一第二红色发光二极 管的光学特性、调整该至少一第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以及调整该 至少 一 第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其中根据该第四矩阵与该第二矩阵的差异,调整该至少一第二红色发光 二极管的光学特性、该至少一第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以及该至少一第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包括根据该第四矩阵与该第二矩阵的差 异,调整该至少一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脉宽调变的工作周期,调整该至少一蓝 色发光二极管的脉宽调变的工作周期,以及调整该至少一绿色发光二极管的 脉宽调变的工作周期。其中根据该第四矩阵与该第二矩阵的差异,调整该至少一第二红色发光 二极管的光学特性、该至少一第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以及该至少 一第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包括根据该第四矩阵与该第二矩阵的差 异,通过一数字模拟转换器输出模拟电压,调整流过该至少一红色发光二极 管的电流以改变该至少一红色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调整流过该至少一蓝色发 光二极管的电流以改变该至少一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以及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色序法显示器中调整白平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至少一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光学特性在一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至少一第一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及 至少一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一矩阵; 储存该第一矩阵; 根据该至少一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于白平衡时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该至少一第一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于白平衡时在该色域坐 标的各轴向的值、及该至少一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于白平衡时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二矩阵; 储存该第二矩阵; 根据至少一第二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至少一第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 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及至少一第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在该色域坐标的各轴向的值,产生一第三矩阵; 储存该第三矩阵; 将该第二矩阵乘上该第一矩阵的逆矩阵以产生一校正矩阵; 将该第三矩阵乘上该校正矩阵以产生一第四矩阵;以及  根据该第四矩阵与该第二矩阵的差异,调整该至少一第二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调整该至少一第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以及调整该至少一第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启铭周志升陈鸿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