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组件及包含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18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组件及包含其的车辆,所述玻璃组件包括:玻璃单元,其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偏振光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外层玻璃和所述内层玻璃之间,以便:在来自所述外层玻璃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大于设定角度的情形下,降低所述玻璃组件的透射率,旨在解决现有的玻璃组件无法降低较大入射角的入射光穿过玻璃组件的透射率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偏振光元件选择性透过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入射光,保证乘员主要视野区的光线的透射率以看清路况,过滤正午的日照光线以及靠近车辆的行人的俯视视线,保证乘坐舒适性以及私密性,使玻璃组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组件及包含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组件及包含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领域的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用户对汽车安全性、隐私性以及舒适性等均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如汽车通常需要配置隐私玻璃以遮挡车外行人的视线,从而保证车内的隐私空间。另外,隐私玻璃通常为有色部件,能够起到降低透射率和吸热的作用,可以反射、吸收部分太阳直射光。不过,考虑到驾驶需求,前挡风玻璃以及两侧玻璃均需要保证乘员尤其是司机的平视视野亮度,以保证安全驾驶。
[0003]目前,隐私玻璃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隐私玻璃采用半透膜技术,如镀银等,可以使外部光线形成镜面反射,从而达到保护隐私的效果,该技术方案由于过于醒目在市场上较为少见;另一种隐私玻璃采用离子掺杂技术,使玻璃着色,不过,隐私玻璃颜色过深会影响乘员视野,颜色太浅则会影响隐私和隔热效果。现有的隐私玻璃均无法满足在保证驾驶员的平视视野的同时,降低较大入射角方向的入射光(如正午的太阳光、车辆外人员俯视方向的光线)的透射率。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技术介绍
只是通过具有更明显的入射角问题的场景来说明提出本技术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显然,也可以将本技术的玻璃组件配置于其他需要更明显的各向异性的光学特征的产品,如手表、电脑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玻璃组件无法降低入射光的入射角大于设定角度时玻璃组件的透射率的问题。
[0007]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组件,该玻璃组件包括:玻璃单元,其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偏振光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外层玻璃和所述内层玻璃之间,以便:在来自所述外层玻璃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大于设定角度的情形下,降低所述玻璃组件的透射率。
[000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能够通过偏振光元件选择性透过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入射光,入射光低于设定角度的范围主要指乘员的平视视野范围,在此范围内,光线的透射率增加而反射率降低。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大于设定角度时,入射光主要指正午的日照光线以及靠近车辆的行人的俯视方向的光线,在此范围内,光线的透射率降低,反射率增加。
[0009]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玻璃的组分、是否着色以及颜色深浅进行灵活调整。示例性地,在偏振光元件对玻璃组件的各方向的入射光线的透射率进行调整后,可能仍然需要通过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对透射率进行进一步的调整,通过调节玻璃的组分,如调节SiO2和Na2CO3比例,实现尽量大的折射率。
[0010]由于玻璃具有反射属性,因此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均应满足菲涅尔反射定律,具体而言,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应避免镀电导层或更改其电介质属性。
[0011]在上述玻璃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偏振光元件为S型线偏振光元件。
[0012]自然光由空气入射到外层玻璃,反射光以S型线偏振光为主,透射光以P型线偏振光为主,为保证隐私效果,选用S型线偏振光元件,使透射光经过S型线偏振光元件时P型线偏振光被过滤而无法通过,S型线偏振光则被允许通过。
[001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满足菲涅尔反射定律的玻璃单元能够对光线的透射率和反射率进行调节,以便达到保证隐私的作用。其中玻璃单元一般均为电介质,应避免增加导电元件。为简化问题,忽略玻璃组件对光的吸收,在入射角为0
°
至约40
°
这段人的主要视野区中,无论是S型线偏振光、P型线偏振光还是自然光的透射光系数差别不大。然而,在入射角为约40
°
增大到约90
°
这段区间内,S型线偏振光透射光系数的减弱率大于自然光透射率减弱率,大于P型线偏振光透射光系数减弱率,于是在该段区间内,偏振光元件需要尽可能多地优先过滤P型线偏振光。因此,设定角度一般为40
°
左右,如40
±5°
等。
[0014]在上述玻璃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S型线偏振光元件为S型线偏振光膜片,所述S型线偏振光膜片通过连接层固定至所述玻璃单元。
[00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给出了S型线偏振光元件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其固定方式,玻璃组件为一组固定连接的整体。
[0016]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连接层的种类以及安装方式等进行灵活设置。示例性地,连接层可以为一种粘接层,如PVB膜或者PVB涂料,PVB膜可以直接粘贴至S型线偏振光膜片与玻璃单元之间,而PVB涂料可以通过涂抹或者灌装的方式设置于S型线偏振光膜片与玻璃单元之间预留的空隙中。
[0017]其中,PVB层可以设置为有色结构或者无色结构,无色结构的PVB层能够起到连接的作用,而有色PVB层在实现连接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吸收入射光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玻璃是否着色、着色程度以及所需玻璃组件的透射率和折射率等对PVB层是否着色以及着色程度进行灵活选择。
[0018]在上述玻璃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璃单元和/或所述连接层为着色结构,以便吸收至少一部分入射光。
[001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着色结构能够吸收一部分入射光,以起到降低入射光的透射率的作用,还能够吸收一部分热量,避免太阳或其他光源直射时导致玻璃组件内部环境温度升高的问题。
[0020]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玻璃单元的着色方式进行灵活选择,除最为常见的离子掺杂着色外,还可以通过向玻璃原料中添加化合物胶体粒子、金属胶体粒子或者半导体等材料使玻璃着色,另外,还可以通过喷涂等方式使玻璃表面着色。
[0021]当玻璃单元为着色部件时,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可以均为着色玻璃,还可以仅将一层玻璃设置为着色玻璃。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的着色方式可以相同或者而不同。
[0022]在上述玻璃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S型线偏振光膜片经所述连接层与所述外层玻璃和/或所述内层玻璃粘接。
[002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给出了S型线偏振光膜片与玻璃单元的具体固定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实现粘接所借助的介质。
[0024]在上述玻璃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层为有色PVB层。
[002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给出了连接层的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具体而言,通过有色PVB层作为连接层实现了S型线偏振光膜片和外/内层玻璃之间的粘接。并且,由于有色PVB层为着色结构,因此能够起到吸收入射光和热量的作用。
[0026]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层可以为有色PVB涂料或者有色PVB膜,有色PVB涂料通过灌装的方式设置于S型线偏振光膜片与外层玻璃和/或内层玻璃之间,而有色PVB膜能够直接粘贴至玻璃单元。
[0027]在上述玻璃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有色PVB层为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组件包括:玻璃单元,其包括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偏振光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外层玻璃和所述内层玻璃之间,以便:在来自所述外层玻璃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大于设定角度的情形下,降低所述玻璃组件的透射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光元件为S型线偏振光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线偏振光元件为S型线偏振光膜片,所述S型线偏振光膜片通过连接层固定至所述玻璃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单元和/或所述连接层为着色结构,以便吸收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纳霄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