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4004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酯组合物主要由芳香族二元羧酸单元和脂肪族二元醇单元构成,其中含有相对于聚酯组合物总量为1~150ppm的纳米催化剂,在聚酯组合物合成阶段到达目标粘度时添加特定的磷化合物,纳米催化剂与磷化合物中磷元素的摩尔比为2.2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酯组合物可以有效的避免现阶段钛系催化剂由于副反应引起的色调变差的问题,在保持聚酯的反应性的同时,所得到的聚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色调以及良好的耐热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组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含有纳米催化剂和三价磷化物、色调以及耐热性优良的聚酯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聚酯树脂,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衣料、产业用纤维、磁带、表面涂层用薄膜,以及轮胎子午线、网线等工业领域。
[0003]目前聚酯的合成催化剂以乙二醇锑、三氧化二锑、醋酸锑等锑催化剂为主,锑系催化剂活性高,但是容易还原成金属锑,导致产品色泽下降,部分催化剂发生沉淀并结块,污染纺丝过滤器、组件和喷丝板,或者在薄膜的制造过程中容易生成异物等,对聚酯纤维、薄膜的性能也有恶劣影响。
[0004]钛系催化剂催化活性高,用量低,国内外已经普遍应用,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锑系催化剂的产品。但是钛系催化剂对缩聚副反应的催化活性较高,因此制备的聚酯耐热性差、黄化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钛系催化剂的应用。在使用钛系催化剂的场合,一般会通过添加磷化合物来提高聚酯的耐热性。日本专利特开2008

111088公开了有机钛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酯组合物,主要由芳香族二元羧酸单元和脂肪族二元醇单元构成,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组合物中含有相对于聚酯组合物总量为1~150ppm的纳米催化剂,以及如式1和/或2所示磷化合物;所述纳米催化剂与所述如式1和式2所示磷化合物中磷元素的摩尔比在2.2以下;所述聚酯组合物中三价磷占所有磷元素总量的95mol%以上;式1,式2,式1中R1~R
12
分别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氢原子;式2中R
13
~R
18
分别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氢原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纳米催化剂为氮化钛和/或氮化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纳米催化剂的含量为以相对于聚酯组合物总量的1~30pp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纳米催化剂与所述如式1和式2所示磷化合物中磷元素的摩尔比为0.006~0.60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如式1所示磷化合物为四(2,4

二叔丁基酚)

4,4'

联苯基二亚膦酸酯或四(2,4

二叔丁基
‑5‑
甲基苯基)

4,4'

联苯二膦酸酯;所述如式2所示磷化合物为双(2,6

二叔丁基
‑4‑
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或双(2,4

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组合物中如式1和式2所示磷化合物的含量以其中的磷元素计相对于聚酯组合物为10~300ppm。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纳米催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娟胡永佳望月克彦陈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