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97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包括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壳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二防护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耳罩,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内腔设置有滤网框,所述滤网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防尘滤网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尘滤网本体,起到了能够对外界灰尘进行阻挡,防止灰尘通过防尘滤网本体进入到耳机的内部,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起到了能够便捷的对滤网框连同防尘滤网本体进行拆卸和安装,解决了由于大多数的防尘滤网与耳机为固定连接,不易清理防尘滤网上的灰尘,灰尘长期附着在智能耳机的防尘滤网上,不仅不利于耳机进行聆听声音,也大大阻碍了耳机使用的进行聆听声音音质的问题。声音音质的问题。声音音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耳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

技术介绍

[0002]降噪耳机是指利用某种方法达到降低噪音的一种耳机,降噪耳机有两种分别为:主动降噪耳机和被动降噪耳机,主动降噪功能就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被动式降噪耳机主要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声;
[0003]在降噪音智能耳机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在播放声音时,耳机通常会产生大量的静电,静电会吸附大量的灰尘附着在耳机的防尘滤网上,由于大多数的防尘滤网与耳机为固定连接,不易清理防尘滤网上的灰尘,进而导致灰尘长期附着在智能耳机的防尘滤网上,不仅使耳机出声声音变小,且大大降低了耳机的音质。
[0004]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大多数的防尘滤网与耳机为固定连接,不易清理防尘滤网上的灰尘,进而导致灰尘长期附着在智能耳机的防尘滤网上,不仅使耳机出声声音变小,且大大降低了耳机音质的问题。
[0006]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包括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壳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二防护壳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耳罩,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内腔设置有滤网框,所述滤网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防尘滤网本体,所述滤网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防护壳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远离滤网框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并与限位槽的内腔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护壳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第一防护壳正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远离第二防护壳的一端延伸至插槽的内腔并与插槽的内腔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杆。
[0009]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下端贯穿至防护盒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拉杆位于防护盒内腔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块的顶部和防护盒的内腔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上端所述插块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插杆的底部贯穿防护盒并延伸至限位孔的内腔且与限位孔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箍,两个所述头箍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头箍的内腔并与头箍的内腔活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起到了能够对耳机的内部元件进行防护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智能耳机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耳罩,起到了能够对外界声音进行隔绝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对耳朵进行降噪。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尘滤网本体,起到了能够对外界的灰尘进行阻挡的效果,从而防止灰尘通过防尘滤网本体进入到耳机的内部,从而影响智能耳机的播放效果,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起到了能够对滤网框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滤网框在运动的过程中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从而也实现了对滤网框进行清理时,能够便捷的对滤网框连同防尘滤网本体进行拆卸和安装,解决了由于大多数的防尘滤网与耳机为固定连接,不易清理防尘滤网上的灰尘,进而导致灰尘长期附着在智能耳机的防尘滤网上,不仅使耳机出声声音变小,且大大降低了耳机的音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第一防护壳、滤网框、第二防护壳的爆炸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第二防护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防护盒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第一防护壳;2、第二防护壳;3、耳罩;4、滤网框;5、防尘滤网本体;6、限位块;7、限位槽;8、插块;9、插槽;10、防护盒;11、拉杆;12、挡块;13、弹簧;14、插杆;15、限位孔;16、头箍;17、调节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包括第一防护壳1,第一防护壳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防护壳1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二防护壳2,第二防护壳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耳罩3,第一防护壳1的内腔设置有滤网框4,滤网框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防尘滤网本体5,滤网框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第一防护壳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7,限位块6远离滤网框4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7的内腔并与限位槽7的内腔活动连接。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防护壳2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8,第一防护壳1正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插槽9,插块8远离第二防护壳2的一端延伸至插槽9的内腔并与插槽9的内腔活动连接,通过插块8和插槽9的配合,起到了能够对第二防护壳2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防护壳2在运动的过程中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防护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盒10,防护盒10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杆11,通过设置防护盒10,起到了能够对拉杆11、挡块12和弹簧13进行防护的效果,防止挡块12、弹簧13和插杆14受到外界碰触从而造成损坏。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拉杆11的下端贯穿至防护盒10的内腔并固定连
接有挡块12,拉杆11位于防护盒10内腔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3,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挡块12的顶部和防护盒10的内腔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拉杆11、挡块12和弹簧13的配合,拉动拉杆11,能够带动挡块12对弹簧13进行挤压,从而产生弹力,弹簧13的复位弹力从而能够起带动插杆14产生向下运动的效果。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挡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14,上端插块8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15,插杆14的底部贯穿防护盒10并延伸至限位孔15的内腔且与限位孔15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插杆14和限位孔15的配合,起到了能够将插块8进行固定和解锁的效果,从而防止耳罩3出现掉落的情况。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防护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头箍16,两个头箍1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架17,调节架1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头箍16的内腔并与头箍16的内腔活动连接,通过头箍16和调节架17的配合,起到了能够对智能耳机进行佩戴调节,从而提高了智能耳机佩戴者的舒适度。
[0028]具体工作原理:
[0029]首先向上拉动拉杆11,拉杆11带动挡块12和插杆14向上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音智能耳机,包括第一防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第二防护壳(2),所述第二防护壳(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耳罩(3),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内腔设置有滤网框(4),所述滤网框(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防尘滤网本体(5),所述滤网框(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所述第一防护壳(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7),所述限位块(6)远离滤网框(4)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7)的内腔并与限位槽(7)的内腔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音智能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壳(2)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8),所述第一防护壳(1)正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插槽(9),所述插块(8)远离第二防护壳(2)的一端延伸至插槽(9)的内腔并与插槽(9)的内腔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降噪音智能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洪李黎巫映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西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