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3858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包括坯料上料工序、分料工序以及淋胶工序,坯料上料工序用于向分料工序供应包括上壳与下壳的工件;淋胶工序用于对分料工序上输送的上壳与下壳进行淋胶;分料工序包括转接机构、用于输送上壳的第一输送件与用于输送下壳的第二输送件。转接机构位于第一输送件与第二输送件之间,用于根据感应的工件信息向第一输送件转运下壳以及用于向第二输送件转运上壳,第一输送件以及第二输送件均按照上壳、下壳交替排列的顺序将工件输送至淋胶工序。由此,能及时将工件在第一输送送件和第二输送件之间协调输送,使得淋胶工序处对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二者均分别输送的上壳和下壳交替淋胶,提高了生产效率。高了生产效率。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智能黑板副屏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配套设备也在不断的升级,智能黑板便是其中一种教学设备。而智能黑板通常包括主屏以及与主屏配合使用的副屏,主屏一般是具有操作系统的大屏幕一体机,可以触控操作。副屏可用于粉笔书写板书或者其它。
[0003]一般地,副屏在生产的过程中,其壳体通常由独立的上壳和下壳粘结而成,上壳以及下壳在生产的过程中均分别是由独立的输送带直接输送到淋胶工位处进行淋胶,产品进入淋胶机时,产品需要按照上盖

下盖

上盖

下盖依次进入。待淋胶完成后,需再将加工后的上壳和下壳集中至一起,并以一上壳配合一下壳的方式粘结加固后形成副屏的壳体,但是,上述对于上壳、下壳的输送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包括坯料上料工序、分料工序以及淋胶工序,所述坯料上料工序用于向所述分料工序供应工件,所述工件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淋胶工序用于对所述分料工序上输送的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进行淋胶;所述分料工序包括转接机构、用于输送所述上壳的第一输送件与用于输送所述下壳的第二输送件,所述转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件与所述第二输送件之间,所述转接机构用于根据感应的工件信息向所述第一输送件转运所述下壳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输送件转运所述上壳,所述第一输送件以及第二输送件均按照交替顺序输送至所述淋胶工序,所述交替顺序是指所述上壳、所述下壳、所述上壳、所述下壳交替排列的顺序。
[0007]可选地,所述转接机构包括第一转运件、第二转运件、多个传感器以及多组用于转变工件运输方向的转接组件,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的两端均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输送件以及所述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衔接的两处位置均设置至少一组所述转接组件,所述第二输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衔接的两处位置均设置至少一组所述转接组件,所述第一转运件、所述第二转运件、所述第一输送件以及所述第二输送件均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用于感应工件信息。
[0008]可选地,所述转接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连杆以及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杆,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连杆带动多个所述滚轮转动,以驱使工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运件和/或所述第二转运件运输,从而实现工件在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
送件之间运输。
[0009]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可选地,所述坯料上料工序包括第一坯料上料工位和第二坯料上料工位,所述第一坯料上料工位用于对上壳的毛坯料进行成型加工后供应给所述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二坯料上料工位用于对下壳的毛坯料进行成型加工后供应给所述第二输送件。
[0010]可选地,所述淋胶工序包括第一淋胶工位和第二淋胶工位,所述第一淋胶工位位于所述第一输送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淋胶工位位于所述第二输送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淋胶工位用于对所述第一输送件交替输送的上壳和下壳进行淋胶,所述第二淋胶工位用于对所述第二输送件交替输送的上壳和下壳进行淋胶。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一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感应件用于感应是否有工件进入所述第一淋胶工位,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于感应是否有工件进入所述第二淋胶工位。
[0011]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还包括复合工序,所述复合工序用于将淋胶后的上壳和下壳进行粘结。
[0012]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还包括压合工序,所述压合工序用于对粘结后的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进行施压固化。
[0013]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还包括堆垛工序,所述堆垛工序用于将经过压合工序加工后的工件进行堆垛。
[0014]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包括坯料上料工序、分料工序以及淋胶工序,坯料上料工序用于向分料工序供应工件,工件包括上壳与下壳;淋胶工序用于对分料工序上输送的上壳与下壳进行淋胶;分料工序包括转接机构、用于输送上壳的第一输送件与用于输送下壳的第二输送件,转接机构位于第一输送件与第二输送件之间,转接机构用于根据感应的工件信息向第一输送件转运下壳以及用于向第二输送件转运上壳,第一输送件以及第二输送件按照交替顺序将工件输送至淋胶工序,交替顺序是指上壳、下壳交替排列的顺序。由此,采用此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有利于及时将坯料上料工序供应的工件在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之间协调输送,使得淋胶工序处能及时对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二者均分别输送的上壳和下壳交替进行淋胶,有助于提高壳体组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6]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的工序顺序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的结构框图;
[0018]图3是图1中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的参考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分料工序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3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坯料上料工序;2、分料工序;3、淋胶工序;11、第一坯料上料工位;12、第二
坯料上料工位;21、第一输送件;22、第二输送件;23、转接机构;231、第一转运件;232、第二转运件;233、转接组件;234、传感器;2331、连杆;2332、滚轮;2341、第一传感器;2342、第二传感器;2343、第三传感器;2344、第四传感器;31、第一淋胶工位;32、第二淋胶工位;4、第一感应件;5、第二感应件;6、复合工序;7、压合工序;8、堆垛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坯料上料工序与分料工序,所述坯料上料工序用于向所述分料工序供应工件,所述工件包括上壳与下壳;淋胶工序,所述淋胶工序用于对所述分料工序上输送的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进行淋胶;所述分料工序包括转接机构、用于输送所述上壳的第一输送件与用于输送所述下壳的第二输送件,所述转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件与所述第二输送件之间,所述转接机构用于根据感应的工件信息向所述第一输送件转运所述下壳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输送件转运所述上壳,所述第一输送件以及所述第二输送件均按照交替顺序将工件输送至所述淋胶工序,所述交替顺序是指所述上壳、所述下壳、所述上壳、所述下壳交替排列的顺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包括第一转运件、第二转运件、多个传感器以及多组用于转变工件运输方向的转接组件,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的两端均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输送件以及所述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衔接的两处位置均设置至少一组所述转接组件,所述第二输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运件以及所述第二转运件衔接的两处位置均设置至少一组所述转接组件,所述第一转运件、所述第二转运件、所述第一输送件以及所述第二输送件均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工件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连杆以及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杆,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连杆带动多个所述滚轮转动,以驱使工件通过所述第一转运件和/或所述第二转运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