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71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腹水引流管固定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截面呈圆锥形结构,固定板底部固定有一圈用于将固定板固定在患者身上的胶带,固定板顶部开设有上下相通且用于引流管穿过的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呈“L”字型结构的弧形板,弧形板上铰接有用于限制引流管位移的限位板,限位板上与弧形板贴合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卡块,对应卡块在弧形板上与限位板贴合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卡块相互卡接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较好的将引流管固定在弧形板和限位板内,避免其松动或脱落。避免其松动或脱落。避免其松动或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腹水引流管固定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腹水可能是腹膜炎、肝硬化、腹腔肿瘤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腹水过多会引起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因而需要将过多的腹水通过穿刺引流排出体外,腹水引流通常是在患者左髂前上棘和脐线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取2%利多卡因局麻,选择静脉穿刺针穿刺入腹腔,见淡黄色或血性液体,然后将导丝通过穿刺针放入腹腔,用穿刺针将腹腔穿刺,导管沿导丝放置,妥善固定腹腔穿刺导管并拔出导丝,引流管的外口接引流袋,每天定时排出腹腔液或通过腹腔穿刺导管向腹腔内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
[0003]目前引流管通常是采用胶布将其固定在患者身上,胶带直接与患者穿刺部位接触,会引起患者不适,当胶带发生松动时很容易扯动引流管使其松动或脱落,且穿刺部位被胶布遮挡后不便于对穿刺点进行观察,如若引流管发生松动或穿刺点渗透出血液,医护人员无法及时知晓对其采取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能较好的对引流管进行固定。
[0005]所述的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截面呈圆锥形结构,固定板底部固定有一圈用于将固定板固定在患者身上的胶带,固定板顶部开设有上下相通且用于引流管穿过的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呈“L”字型结构的弧形板,弧形板上铰接有用于限制引流管位移的限位板,限位板上与弧形板贴合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卡块,对应卡块在弧形板上与限位板贴合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卡块相互卡接的卡槽。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有呈环形结构的防滑垫。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中心处设置有便于观察引流管的透明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一侧开设有与通孔连接相通的开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和限位板内壁均设置有防滑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通过将引流管穿过固定板上的通孔,利用胶带将固定板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在弧形板的约束下,转动限位板使其侧壁与弧形板的侧壁向贴合,利用卡块与卡槽相互卡接,从而能较好的将引流管固定在弧形板和限位板内,避免其松动或脱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为图1中A

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中各部件名称:1、固定板2、透明板3、弧形板4、限位板5、防滑垫6、胶带7、开口8、卡块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截面呈圆锥形结构,固定板1底部固定有一圈用于将固定板1固定在患者身上的胶带6,固定板1顶部开设有上下相通且用于引流管穿过的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呈“L”字型结构的弧形板3,弧形板3上铰接有用于限制引流管位移的限位板4,限位板4上与弧形板3贴合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卡块8,对应卡块8在弧形板3上与限位板4贴合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卡块8相互卡接的卡槽9,
[0020]固定板1底部黏贴有胶带6,胶带6为双面胶,双面胶一面黏贴在固定板1底部,一面黏贴有离型纸,使用时将离型纸撕掉,通过胶带6将固定板1固定在患者穿刺点周围,避开穿刺点,避免对穿刺点进行挤压,造成二次伤害,造成患者的不适,当双面胶粘性不好时,可将双面胶从固定板1底部撕掉更换新的,重新对固定板1进行使用,固定板1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固定板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处焊接或黏贴有弧形板3,弧形板3整体呈“L”字型结构,其截面呈弧形结构,弧形板3竖段的底部焊接或黏贴在通孔处,弧形板3横段上通过合页铰接有限位板4,限位板4截面也呈弧形,且当限位板4的两个侧壁与弧形板3横段的两个侧壁贴合时,弧形板3和限位板4的截面呈圆形结构,远离铰接点的限位板4侧壁上焊接或黏贴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卡块8,对应卡块8在远离铰接点的弧形板3横段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8相互卡接的卡槽9,通过卡块8与卡槽9相互卡接,弧形板3的内壁和限位板4的内壁与引流管的外壁接触,从而将引流管夹持在弧形板3和限位板4内,当引流管一端位于腹部后,将固定板1固定在穿刺点周围,引流管另一端从通孔处通孔处穿出固定板1,弧形板3对引流管进行引导将其放置在弧形板3上,再转动限位板4使其的侧壁与弧形板3的侧壁贴合,限位板4侧壁上的卡块8与限位板4侧壁上的卡槽9相互卡接,从而将引流管固定在弧形板3和限位板4内,避免其发生位移,再将引流管的活动端与引流袋连接,从而对患者进行腹水引流;
[0021]如图1所示,固定板1底部黏贴有防滑垫5,防滑垫5呈环形结构,且防滑垫5与胶带6相贴,防滑垫5底部与胶带6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防滑垫5可增加固定板1与患者皮肤之间的摩擦力,能更好的将固定板1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同理,也使引流管固定更稳定;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弧形板3和限位板4的内壁均开设有若干条防滑纹,也可在弧形板3和限位板4的内壁固定若干条防滑条,可增加引流管的弧形板3与限位板4至件的摩擦力,可以起到增加弧形板3和限位板4的夹持稳定性的作用,能更好的将引流管固定在弧形板3和限位板4之间。
[002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引流管一端穿入患者腹部,引流管另一端穿过固定板1上的通孔,再利用胶带6将固定板1固定在患者穿刺点周围,将引流管放入弧形板3内,然后转动限位板4使其侧壁与弧形板3的侧壁向贴合,最后在卡块8与卡槽9的相互卡接作用下,将引流管外侧壁与弧形板3和限位板4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将引流管固定在弧形板3和限位板4内,避免其松动或脱落。
[0024]实施例2
[0025]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1中心处设置有便于观察引流管的透明板2,固定板1上开设有内外相通且呈圆形结构的通槽,且通槽与通孔连接相通,在通槽处焊接或黏贴有呈环形结构的透明板2,通过透明板2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穿刺点处的引流管,如若引流管发生松动或穿刺点渗透出血液,医护人员可及时采取措施。
[0026]实施例3
[0027]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板1一侧开设有与通孔连接相通的开口7,开口7呈矩形结构,开口7贯穿固定板1与透明板2与通孔连接相通,可直接将引流管从开口7处卡进通孔处,开口7的宽度尺寸小于通孔的直径,使引流管在通孔内不会松动,便于将引流管卡进固定板1,从而对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水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截面呈圆锥形结构,固定板(1)底部固定有一圈用于将固定板(1)固定在患者身上的胶带(6),固定板(1)顶部开设有上下相通且用于引流管穿过的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呈“L”字型结构的弧形板(3),弧形板(3)上铰接有用于限制引流管位移的限位板(4),限位板(4)上与弧形板(3)贴合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卡块(8),对应卡块(8)在弧形板(3)上与限位板(4)贴合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卡块(8)相互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仕勇
申请(专利权)人:通江县诺水河中心卫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