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汽车顶棚区域电器件模块增大和内饰设计的变化,位于顶棚的眼镜盒逐渐被取消,但用户仍有存放眼镜存的需求。副仪表板区域是用户常用的储物区域,将眼镜盒布置在副仪表板区域可以方便用户取用眼镜。传统的眼镜盒为固定结构,盒壁为整体注塑成型零件,若储物盒较深,则不利于取放物品。
[0003]专利技术专利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通过连杆机构实现眼镜盒底部升降,使眼镜盒底部随眼镜盒盖板的开启、关闭而升降。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包括眼镜盒本体、支撑顶杆和连杆机构;其中,
[0007]所述眼镜盒本体包括盖板、壳体、底板和盖板翻转结构;
[0008]所述盖板设置于壳体顶部,通过盖板翻转结构与壳体连接,所述盖板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眼镜盒本体、支撑顶杆(4)和连杆机构(5);其中,所述眼镜盒本体包括盖板(1)、壳体(2)、底板(3)和盖板翻转结构;所述盖板(1)设置于壳体(2)顶部,通过盖板翻转结构与壳体(2)连接,所述盖板(1)能够翻转,具有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所述底板(3)设置于壳体(2)内,位于壳体(2)底部;所述支撑顶杆(4)与壳体(2)的一侧外壁导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顶杆(4)的上端在盖板(1)开启时,能够抵靠在盖板(1)上,其下端抵靠在连杆机构(5)的首端;所述连杆机构(5)的末端与底板(3)连接,所述连杆机构(5)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59);当盖板(1)开启时,所述支撑顶杆(4)在盖板(1)的作用下沿导轨向下运动,所述连杆机构(5)的末端向上运动,抬起底板(3);当盖板(1)关闭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9)使所述连杆机构(5)的首端向上运动,使底板(3)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5)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和第四连杆(54);所述第一连杆(51)呈V字型,包括支撑板(511)和两个杆部(512),所述支撑板(511)为连杆机构(5)的首端,其一端与支撑顶杆(4)连接,两个杆部(512)分别设置在支撑板(511)另一端的相对两侧;所述支撑板(511)所在平面与两个杆部(512)所在平面的夹角α为钝角;两个杆部(512)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穿过两个杆部(512)的第一固定轴(55)和第一移动轴(56);所述第一固定轴(55)设置于支撑板(511)与两个杆部(512)的连接处,其两端固定于壳体(2)上;所述第二连杆(52)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杆(52)的一端通过第一移动轴(56)分别与两个杆部(512)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穿过两个第二连杆(52)的第二移动轴(58);所述第三连杆(53)为两个,两个第三连杆(53)的一端通过第二移动轴(58)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杆(52)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穿过两个第三连杆(53)的第二固定轴(57),所述第二固定轴(57)的两端固定于壳体(2)上;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凹槽(32),所述第四连杆(54)为连杆机构(5)的末端,容纳于凹槽(32)内;所述第四连杆(54)中部设有第一滑槽(541),所述第一移动轴(56)和第二移动轴(58)穿过第一滑槽(541),能够在第一滑槽(541)内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53)为靠近第二固定轴(57)的两个端部相连接的U型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可升降的副仪表板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9)套设于第一固定轴(55)上,其一端固定于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行,李赫男,方垒,白玉昊,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