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线粒体基因COI与核基因28SrDNA联合鉴定嗜尸性甲虫物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347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粒体基因COI与核基因28SrDNA联合鉴定嗜尸性甲虫物种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首次使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联合的方法对中国常见嗜尸性鞘翅目物种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筛选选取了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作为分子标记,发现将其联合用于嗜尸性昆虫分子鉴定时,准确度更高,为嗜尸性昆虫的检测及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式。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粒体基因COI与核基因28SrDNA联合鉴定嗜尸性甲虫物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线粒体基因COI与核基因28SrDNA联合鉴定嗜尸性甲虫物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生物学分类主要依据物种的形态差异,对于形态相似或样本不完整的物种,在形态学观察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鉴,这对于法医昆虫学研究者无疑存在更大的困难,一方面是大多数的鉴定检索表提供的是成虫的形态学鉴定特征,而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昆虫证据一般是非成虫期,采集的样本多数为卵、低龄幼虫或蛹。由于此阶段缺乏系统完整的分类鉴定研究,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其带回实验室,饲养到成虫才能准确鉴定,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延迟死亡时间准确推断,而且可能会错失最佳的破案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有时因死亡现场特殊,采集的昆虫样本可能不完整,无法进行准确地形态鉴定。另一方面,传统的形态鉴定需要专业且系统的昆虫分类学知识,绝大部分法医工作者很难仅根据形态特征准确鉴别。然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DNA水平进行昆虫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0003]Sperling等人首先提出用基于DNA的方法来鉴定与法医相关的昆虫。目前对于嗜尸性甲虫的分子数据研究尚未完善,已知的相关报道相比于嗜尸性蝇类较少,并且几乎都选择线粒体基因作为遗传标记,然而对于与法医相关的嗜尸性昆虫的分子鉴定并没有一个昆虫学家一致认同的位点。
[0004]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基因组成稳定、基因排列相对保守、进化速率较快等特点,但是线粒体基因严格遵守母系遗传,所含的遗传信息并不能准确反映父本母本的进化历史。而核基因是来自父母双方,在系统发育中,利用核基因筛选的合适标记能够反映父本的进化史,因此选择线粒体和核基因联合作为分子标记能够更全面和真实的反映物种的系统进化过程,但是目前并没有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联合鉴定嗜尸性甲虫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次证实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联合可用于嗜尸性甲虫的物种鉴定,为法医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嗜尸性甲虫物种分子鉴定的检测试剂盒,所述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待鉴定样本的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即含有检测其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的试剂。
[0007]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试剂盒中含有扩增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的引物。
[0008]进一步地,扩增所述线粒体基因COI的引物如SEQ ID NO.1

2所示。
[0009]进一步地,扩增所述核基因28SrDNA的引物如SEQ ID NO.3

4所示。
[0010]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试剂盒中还可包括已知物种的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
28SrDNA。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的扩增引物在制备嗜尸性甲虫物种鉴定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的扩增引物在制备死亡时间推断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0013]进一步地,扩增所述线粒体基因COI的引物如SEQ ID NO.1

2所示。
[0014]进一步地,扩增所述核基因28SrDNA的引物如SEQ ID NO.3

4所示。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定嗜尸性甲虫物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采用上述检测试剂盒扩增待鉴定物种的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
[0017]S2、联合扩增得到的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鉴定其物种。
[0018]进一步地,所述聚类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最大似然树。
[0019]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首次使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联合的方法对中国常见嗜尸性鞘翅目物种进行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系统发育关系,发现选用线粒体基因COI、核基因28SrDNA联合作为分子标记来鉴定中国常见嗜尸性鞘翅目昆虫,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物种鉴定且全面真实地反映物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嗜尸性昆虫的检测及鉴定奠定了基础。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详细附图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图1为中国常见嗜尸性鞘翅目COI基因的最大似然(ML)树。
[0024]图2为中国常见嗜尸性鞘翅目28SrDNA基因的最大似然(ML)树。
[0025]图3为中国常见嗜尸性鞘翅目COI+28SrDNA基因的最大似然(ML)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7]实施例
[0028]一、样本采集
[0029]实验室人员分别在2021

2022年在中国济南、济宁、苏州、石嘴山、中山、沈阳市野外用猪尸体或者腐肉陷阱诱集嗜尸性甲虫,每个物种2

5只,共18组样本,后置于75%乙醇溶液中处死,带回苏州大学法医昆虫实验室。经形态学鉴定共计7科7属15种(Dermestes maculatus(白腹皮蠹);Dermestes tessellatocollis(赤毛皮蠹);Dermestes coarctatus(双带皮蠹);Dermestes dimidiatus(白背皮蠹);Dermestes frischii(拟白腹皮蠹);Creophilus maxillosus(大隐翅甲);Saprinus planiusculus(平腐阎甲);Saprinus aeneus(暂无中文名);Nitidula bipunctata(二纹露尾甲);Nitidula rufipes(暗色露尾
甲);Necrobia ruficollis(赤颈郭公甲);Necrobia rufipes(赤足郭公甲);Necrodes littoralis(滨尸葬甲);Onthophagus tricornis(三角嗡蜣螂);Onthophagus fasciatus(暂无中文名)),后置于新的75%乙醇溶液中,在4℃保存。样本及其对应种属的形态学鉴定结果见表1。
[0030]表1嗜尸性甲虫标本形态学鉴定结果
[0031][0032][0033]二、基因组DNA提取
[0034]使用灭菌的镊子和剪刀取成虫样本腿部肌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嗜尸性甲虫物种分子鉴定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待鉴定样本的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盒中含有扩增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的引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扩增所述线粒体基因COI的引物如SEQ ID NO.1

2所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扩增所述核基因28SrDNA的引物如SEQ ID NO.3

4所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盒中还包括已知物种的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6.线粒体基因COI和核基因28SrDNA的扩增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禹郭艺李亮亮胡更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