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52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一种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包括根据目标害虫亚洲玉米螟基因组中特异性DNA设计的引物对和Taqman荧光探针;所述亚洲玉米螟基因组特异性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引物对包括YZY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取食玉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群聚取食心叶叶肉,2、3龄幼虫大多爬入心叶内潜藏为害;此后,陆续蛀入茎秆继续为害,蛀孔口常堆有大量粪渣;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对亚洲玉米螟的有无进行定性检测,并对其密度进行定量测定,对控制其虫害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害虫生物残留物DNA的定量测定,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分析结果。因为每个物种的DNA都具有特定的基因序列,所以我们只要根据这些特异性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制得此序列的荧光探针。将特定的荧光探针与我们得到的环境DNA进行融合并扩增,然后用qPCR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通过荧光颜色和荧光强度的差别来判断害虫的种类,然后通过对相应害虫曲线的进行分析,得到它们的环境DNA含量,以此来判断污染农作物的害虫种类和估算虫害破坏的规模。以此为依据来减少因害虫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为来年防治害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0003]然而当前大多数的专利技术都是围绕害虫图像自动检测识别的技术,通过采集害虫标本建立物理特征性数据库(音频、图像等)、监控生境获取害虫物理特征,从而对害虫进行分析识别,最终获得害虫的种属和分布信息。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820022929.8:一种害虫检测装置,专利技术人构建多种物理性传感器,使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接,控制器再与网络通信模块相连,通过各部件的配合,能采集大量经过传感器的害虫的信息。此害虫检测装置可以采集大量现场的图像数据、害虫经过传感器的数量以及害虫检测附近的声音,便于研究人员通过图像数据、害虫经过传感器的数量分析害虫的种类和规模,因而表现出高效、灵敏的特点。但此项装置在害虫检测检疫的准确度方面,由于害虫所处复杂的背景、众多的干扰因素、装置的多重标准以及研究人员判断与分析的误差,使得检测的结果并不十分客观,因此准确度上还有待提高。此类物理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存在着相似的优点和不足——即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
[0004]近年来,兴起的基于昆虫遗留在环境中的DNA(eDNA)的定量检测技术实现了物种检测中的高特异性和高效性的统一。但由于各类昆虫eDNA的释放量和富集难易程度不一样,目前大多专利技术应用在水生生境中,例如:N201610662966.0中华鲟环境DNA检测PCR扩增引物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CN201920125138.2一种收集海水中环境DNA的装置;CN201510005835.0用于鱼类群落结构研究的环境DNA鉴定方法;CN201510640527.5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鱼类DNA丰度估算的联合分析法等等,都是针对水生生境的环境DNA。
[0005]另有极少数专利与陆生生境的环境DNA相关,如CN200710066211.5一种快速提取植物根际土中AM真菌环境DNA的方法;CN201910525589.X一种检测环境微生物砷氧化基因物种组成的PCR引物及方法。但这些专利都无一例外地是以微生物为检测对象,鲜有基于环境DNA技术的害虫检测方面的专利技术。陆生害虫的定量检测仅见极少数报道(如Valetine等人2018年发表的关于茶翅椿的研究)。与水体的环境DNA相比,陆生生物的环境DNA比较难获取。陆生害虫分布区域广泛且种类繁多,大多体积较小,尤其是亚洲玉米螟一般会分布在玉米心叶的位置,正常活动所遗留在环境中的DNA量甚微,不容易集中到滤膜上进行采样,检测的敏感性低。且环境DNA难以提取和分离,采集区域的DNA并不一定是研究区域的生物DNA,容易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还易发生交叉污染,而本专利技术则需克服并改进现有技术,尽量提高检测的敏感性,达到早期预防虫害的目的。
[0006]现有的陆生农业害虫检测技术多需要针对虫体本身进行判断,识别监测过程中难以排除外界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使技术人员不能做出十分客观的判断。且单次检测对象单一、时效性差、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0008]为达到以上目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包括根据目标害虫亚洲玉米螟基因组中特异性DNA设计的引物对和Taqman荧光探针;所述亚洲玉米螟基因组特异性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引物对包括YZYMM

F和YZYMM

R,所述YZYMM

F的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YZYMM

R的D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Taqman荧光探针的DNA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聚碳酸酯蚀滤膜(Φ=10μm)和缓冲试剂。
[0009]所述的陆生环境DNA检测试剂盒在陆生环境检测亚洲玉米螟的应用。
[0010]其应用方法如下:
[0011]S1、取玉米心叶样本在去离子水中震荡漂洗得到漂洗液;
[0012]S2、用卡默尔蠕动泵和直径47mm、孔径10um的Millipore聚碳酸酯蚀滤膜过滤所述漂洗液,使eDNA富集在所述聚碳酸酯蚀滤膜上;
[0013]S3、收集所述eDNA,用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试剂盒进行qPCR反应,根据扩增反应曲线中的Cq值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含有亚洲玉米螟。当实验组Cq值大于NTC组Cq值,说明环境中含有亚洲玉米螟。
[0014]所述的陆生环境DNA检测试剂盒在陆生环境检测亚洲玉米螟的应用还包括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如下:
[0015]S4、提取亚洲玉米螟的基因组DNA,将所述基因组DNA进行梯度稀释;
[0016]S5、用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试剂盒进行qPCR反应,用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试剂盒进行qPCR反应,按基因组DNA浓度和DNA反应扩增曲线Cq值建立标准曲线;
[0017]S6、将待测eDNA的Cq值代入所述标准曲线中进行计算,获得eDNA含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陆地环境DNA来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它能快速、准确
地检测出某种害虫,对于物种的特异性较高,且检测的结果比较精准。相对于常规的形态学的检测方法,在分子生物学层面进行检测更具有可信度和通用性;而且该方法仅需采集样品进行eDNA富集,之后进行qPCR反应,比传统的检测方式节省了很多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目标害虫亚洲玉米螟基因组中特异性DNA设计的引物对和Taqman荧光探针;所述亚洲玉米螟基因组特异性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引物对包括YZYMM

F 和 YZYMM

R,所述YZYMM
ꢀ‑
F的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YZYMM

R的DNA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Taqman荧光探针的DNA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陆生环境DNA检测亚洲玉米螟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聚碳酸酯蚀滤膜(Φ=10
µ
m)和缓冲试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在陆生环境检测亚洲玉米螟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凯月张翼飞王晓霞彭建军孙远东陈芝兰崔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