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346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由基底和在基底一侧上阵列分布的微针组成;所述微针负载药物A和药物B,所述基底负载药物C。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微针贴片依据次序释药原理,基底先溶解释放药物,达到止疼作用,微针继续留在口腔粘膜中缓慢溶胀和释放药物,达到修复作用,以解决现有口腔溃疡多病因、药物无法在口腔内长时间停留的问题。药物无法在口腔内长时间停留的问题。药物无法在口腔内长时间停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其特征是疼痛和反复溃疡。一般来说,年轻患者、女性和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发生RAS,平均患病率为20%。这些病变是良性、自限性的,但通常也是慢性的,且经常复发,导致口腔功能受到影响,影响生活质量。RAS的病因尚不清楚。它被认为是多因素疾病。一些病因机制,包括造血素缺乏特别是叶酸和铁、微生物感染、机械创伤、化学物质如阴离子洗涤剂、遗传因素以及压力或焦虑等等,已被证明与RAS有关。近年来,免疫功能障碍也被认为是RAS最可能的病因。
[0003]RAS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局部或全身皮质类固醇、抗炎药和免疫调节剂。与皮肤不同,口腔内壁是一个湿润的、高度动态的环境,内源性唾液和外源性饮食不断地冲刷着口腔黏膜。此外,咀嚼、说话、吞咽,甚至面部表情的变化都会引起舌头和口腔黏膜的运动。这些复杂的挑战通常会使保护性材料和治疗药物的局部治疗无效,因为它们在粘膜表面停留的时间很短。临床上常用的外用制剂如溶液、粉末、软膏、聚合物薄膜和水凝胶常在1小时内被唾液稀释或冲刷掉。这比最佳时间短得多,RAS的修复时间至少需要12~24小时的治疗作用。
[0004]微针贴片应用时可以在皮肤粘膜内形成大量的微孔道,由于尺寸微小,微针仅刺穿皮肤黏膜表层,不会刺激皮肤下神经末梢,因此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是一种微创、无痛和高效的透皮疗法,因此广泛应用于透皮给药。在皮肤黏膜的创面修复中,微针疗法通过透皮给药能够提高药物的利用度以及敷料与创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发挥修复效果。
[0005]因此,开发一种装载有溃疡病因针对性药物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微针贴对于拓展RAS的疗法、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以及改善RAS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微针贴片依据次序释药原理,基底先溶解释放药物,达到止疼作用,微针继续留在口腔粘膜中缓慢溶胀和释放药物,达到修复作用,以解决现有口腔溃疡多病因、药物无法在口腔内长时间停留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所述多功能微针贴片由基底和在基底一侧上阵列分布的微针组成;所述微针负载药物A和药物B,所述基底负载药
物C。
[0009]优选的,所述药物A为促进粘膜修复药物;所述药物B为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物;所述药物C为止疼药物。
[0010]优选的,所述药物A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A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药物B包括叶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丹参多酚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药物C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中的任意一种。
[0011]优选的,所述微针为棱锥状;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0~800μm,所述微针的底面边长与微针高度之比为1:(1.5~3)。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多功能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1)将微针基体材料、药物A、药物B、光引发剂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微针基体材料溶液;
[0014](2)将基底基体材料、药物C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基底基体材料溶液;
[0015](3)将所述微针基体材料溶液倒入模具的微针空腔中,经干燥、紫外光固化,形成微针;向形成了微针的模具中继续加入所述基底基体材料溶液,经干燥固化,脱模,得到所述多功能微针贴片。
[0016]优选的,所述微针基体材料包括甲基丙烯酰化壳聚糖或甲基丙烯酰化羧甲基壳聚糖;所述基底基体材料包括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光引发剂为苯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锂或2

羟基
‑2‑
甲基
‑1‑
[4

(2

羟基乙氧基)苯基]‑1‑
丙酮。
[0017]优选的,所述微针基体材料溶液中,微针基体材料的浓度为10~30mg/mL,光引发剂的浓度为0.002~0.004mg/mL;所述基底基体材料溶液中,基底基体材料的浓度为50~300mg/mL。
[0018]优选的,步骤(3)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400~315nm;所述紫外光固化的时间为3~6min。
[0019]优选的,步骤(3)所述干燥固化的温度为37~40℃,所述干燥固化的时间为6~12h。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多功能微针贴片在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体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具有次序释药特性,贴附于黏膜创面处,基底先迅速溶解而释放出所负载的药物,减轻伤口的疼痛,为药物速释部分;微针脱离基底而保留在口腔黏膜中,随着微针基体材料的溶胀和降解而逐渐释放出所负载的药物,微针主成分可诱导血管生成、促进上皮修复、调控黏膜微环境炎症,从而加速创面愈合的过程,为药物缓释部分。可解决现有口腔溃疡多病因、药物无法在口腔内长时间停留的问题,实现口腔黏膜病的多重药物的联合治疗,起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
[0023](2)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微针贴片,不但具有阶梯释放药物的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机械强度主要由基体材料提供,药物的装载基本不会对其机械强度造成影响。体外穿刺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可穿透大鼠口腔黏膜上皮,具有将药物递
送到黏膜基底层细胞和附近的结缔组织的应用潜力。
[0024](3)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微针贴片的基体材料还具有抗菌性,可减少口腔复杂菌群对溃疡伤口的不利影响,更快促进伤口的愈合。
[0025](4)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口腔溃疡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可装载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药物,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测试了多功能微针贴片的载药量和释放曲线,结果表明,体外药物释放曲线显示了多功能微针贴片的梯级次序释放特性。
[0026](5)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微针贴片的使用方式方便,当多功能微针贴片刺入口腔黏膜后,基底先发生溶解而快速释放药物,同时,基底的溶解使微针贴片发生分离而保留在口腔黏膜内,随着微针基体材料的溶胀和降解而在口腔黏膜内继续缓慢释放药物,具有作为药物递送的安全载体的潜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0027](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无需高温,有利于保护所负载的药物的活性,同时,载药量和负载的药物的种类可根据实际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口腔溃疡治疗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微针贴片由基底和在基底一侧上阵列分布的微针组成;所述微针负载药物A和药物B,所述基底负载药物C。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A为促进粘膜修复药物;所述药物B为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物;所述药物C为止疼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A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A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药物B包括叶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丹参多酚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药物C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为棱锥状;所述微针的高度为500~800μm,所述微针的底面边长与微针高度之比为1:(1.5~3)。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多功能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微针基体材料、药物A、药物B、光引发剂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微针基体材料溶液;(2)将基底基体材料、药物C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基底基体材料溶液;(3)将所述微针基体材料溶液倒入模具的微针空腔中,经干燥、紫外光固化,形成微针;向形成了微针的模具中继续加入所述基底基体材料溶液,经干燥固化,脱模,得到所述多功能微针贴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春周永胜张旭陈凡凡赵梓帆翟文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