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26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后车架和前车架,所述后车架与前车架两者相互滑动插接设置,所述前车架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横架和支撑板,所述横架固定连接在前车架的顶部,所述横架和前车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躺板内设置有向下的内嵌座,内嵌座与第一躺板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从而能够方便孕妇臀部的收纳,同时通过底部设置有向上起到支撑的弧形支撑垫,且弧形支撑垫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更换,从而调节承托的高度,大大增加整个患者产检时的舒适感,增加产检时的顺畅度,使得其更加快速方便。使得其更加快速方便。使得其更加快速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病床一般指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如体重监测、起背就餐、智能翻身、预防褥疮、负压接尿尿床报警监测、移动运输、休息、康复(被动运动、站立)、给药输液等功能,康复病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
[0003]病床用于患者的运输和护理,但是在针对孕妇使用的病床进行实际应用时,孕妇的平躺的姿势需要更加契合其身体的负重,从而孕妇产检时能够使其更加舒适,减少孕检给其带来的压力和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包括后车架和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与前车架两者相互滑动插接设置,所述前车架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横架和支撑板,所述横架固定连接在前车架的顶部,所述横架和前车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躺板和第二躺板,所述第一躺板的顶部中部向下插接设置有内嵌座,所述内嵌座与第一躺板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所述内嵌座的内部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弧形支撑垫,所述第二躺板的顶部设置有头枕,所述支撑板的后侧插接有两组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三躺板,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与后车架的顶部相互滑动设置。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躺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处插接有扶手,所述扶手的底部与插接孔相互插接,所述扶手与插接孔连接处的外侧插接有定位销。
[0007]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第三躺板的顶部一侧均设置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互远离设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座、伸缩板、限位块、扩板、第一支撑杆、转筒、活动板、第二支撑杆和滑座,所述伸缩板滑动插接在支撑板的后侧,所述限位块设置在伸缩板的前侧,所述连接座设置在伸缩板的后端,所述扩板的前端通过转轴与连接座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向下插接在扩板的后端底部,所述转筒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底部。
[0009]作为优选,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后车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滑座的顶部,所述活动板连接在第二支撑杆的顶部,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收纳转筒的滑槽。
[001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躺板内设置有向下的内嵌座,内嵌座与
第一躺板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从而能够方便孕妇臀部的收纳,同时通过底部设置有向上起到支撑的弧形支撑垫,且弧形支撑垫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更换,从而调节承托的高度,大大增加整个患者产检时的舒适感,增加产检时的顺畅度,使得其更加快速方便。
[0011]通过在第三躺板的底部设置有可以前侧伸缩的支撑结构,当需要患者调节小脚和大腿需要不同角度的弯折,方便更好的体检患者的产道,通过第三躺板的前后伸缩,不需要患者前脚进行伸展,只需要向前移动小腿推动第三躺板前移,从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后车架;2、前车架;21、横架;22、支撑架;23、支撑板;231、插接孔;3、第一躺板;31、内嵌座;32、弧形支撑垫;33、通槽;34、扶手;35、定位销;4、第二躺板;41、头枕;5、第三躺板;51、侧板;6、支撑结构;61、连接座;62、伸缩板;63、限位块;64、扩板;65、第一支撑杆;66、转筒;67、活动板;68、滑槽;69、第二支撑杆;610、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6]实施例: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如图1

图2所示,包括后车架1和前车架2,后车架1与前车架2两者相互滑动插接设置,前车架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横架21和支撑板23,横架21固定连接在前车架2的顶部,横架21和前车架2之间设置有支撑架22,支撑板2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孔231,支撑架2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躺板3和第二躺板4,第一躺板3的顶部中部向下插接设置有内嵌座31,内嵌座31与第一躺板3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内嵌座31的内部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弧形支撑垫32,第二躺板4的顶部设置有头枕41,支撑板23的后侧插接有两组支撑结构6,每个支撑结构6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三躺板5,支撑结构6的底部与后车架1的顶部相互滑动设置;
[0017]通过在第一躺板3内设置有向下的内嵌座31,内嵌座31与第一躺板3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从而能够方便孕妇臀部的收纳,同时通过底部设置有向上起到支撑的弧形支撑垫32,且弧形支撑垫32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更换,从而调节承托的高度,大大增加整个患者产检时的舒适感,增加产检时的顺畅度,使得其更加快速方便。
[0018]第一躺板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33,通槽33处插接有扶手34,扶手34的底部与插接孔231相互插接,扶手34与插接孔231连接处的外侧插接有定位销35,两个第三躺板5的顶部一侧均设置有侧板51,两个侧板51相互远离设置。
[0019]支撑结构6包括连接座61、伸缩板62、限位块63、扩板64、第一支撑杆65、转筒66、活动板67、第二支撑杆69和滑座610,伸缩板62滑动插接在支撑板23的后侧,限位块63设置在伸缩板62的前侧,连接座61设置在伸缩板62的后端,扩板64的前端通过转轴与连接座61相互连接,第一支撑杆65向下插接在扩板64的后端底部,转筒66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杆65的底部,滑座610滑动设置在后车架1的顶部,第二支撑杆69设置在滑座610的顶部,活动板67连接在第二支撑杆69的顶部,活动板67的顶部开设有收纳转筒66的滑槽68;
[0020]通过在第三躺板5的底部设置有可以前侧伸缩的支撑结构6,当需要患者调节小脚
和大腿需要不同角度的弯折,方便更好的体检患者的产道,通过第三躺板5的前后伸缩,不需要患者前脚进行伸展,只需要向前移动小腿推动第三躺板5前移,从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同时第三躺板5通过底部的扩板64前端通过连接座61进行转动连接,使得第三躺板5能够方便转动,同时在后端底部设置有活动板67,活动板67用于对扩板64前端的第一支撑杆65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第三躺板5的转动更加的平稳。
[0021]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包括后车架(1)和前车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1)与前车架(2)两者相互滑动插接设置,所述前车架(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横架(21)和支撑板(23),所述横架(21)固定连接在前车架(2)的顶部,所述横架(21)和前车架(2)之间设置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板(2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孔(231),所述支撑架(2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躺板(3)和第二躺板(4),所述第一躺板(3)的顶部中部向下插接设置有内嵌座(31),所述内嵌座(31)与第一躺板(3)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所述内嵌座(31)的内部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弧形支撑垫(32),所述第二躺板(4)的顶部设置有头枕(41),所述支撑板(23)的后侧插接有两组支撑结构(6),每个所述支撑结构(6)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三躺板(5),所述支撑结构(6)的底部与后车架(1)的顶部相互滑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患者产检时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躺板(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33),所述通槽(33)处插接有扶手(34),所述扶手(34)的底部与插接孔(231)相互插接,所述扶手(34)与插接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平水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