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24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手柄和显示屏固定部;显示屏,其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固定部上;操控按键,其设于所述壳体上;绕线轮,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摇杆,其设于所述绕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导线,其卷绕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导线的一端设置有防水的快速接头,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操控按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和操控。携带和操控。携带和操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底可视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对水底环境以及水底自然生态的探索,通常需要使用水底可视设备,以通过水底可视设备查看水底环境。现有常用的水底可视设备包括可视探鱼器和水下机器人。其中:
[0003]可视探鱼器将水下摄像头置于水中,通过显示屏幕观测水底环境,但是其存在无法调整角度或位置,只能在定点位置固定角度进行观察和记录;可操控性差,不能实现水底区域性探索。
[0004]水下机器人常用于水下工程或巡检,通过大功率推进器控制水下状态,虽然可调整角度或位置,但是,其体积庞大,重量400KG以上,属于工业级产品,不适合终端消费者以及轻量化便捷使用场景。
[0005]水底可视设备通常都在陆地上通过控制器进行操作,但是,现有的水底可视设备的控制器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水底可视设备的控制器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携带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包括:
[0008]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手柄和显示屏固定部;
[0009]显示屏,其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固定部上;
[0010]操控按键,其设于所述壳体上;
[0011]绕线轮,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
[0012]摇杆,其设于所述绕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
[0013]导线,其卷绕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导线的一端设置有防水的快速接头,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操控按键电连接。
[0014]所述壳体还包括绕线仓,所述绕线仓设于所述手柄的前端,所述绕线仓具有穿透所述绕线仓左侧的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绕线轮设于所述绕线仓内;
[0015]所述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还包括:
[0016]左端盖,其固定于所述绕线仓的左侧且封住所述腔体;所述左端盖上设置有第二轴孔;
[0017]转轴,其插于所述第二轴孔中且可相对所述绕线仓旋转;所述转轴与所述摇杆固定连接;
[0018]电滑环,其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绕线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插于所述
第一轴孔中且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
[0019]所述绕线轮套于所述转轴和定子上,且随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绕线仓的前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通的出线孔,所述导线和快速接头从所述出线孔穿出。
[0020]所述绕线仓与所述手柄一体成型而成。
[0021]所述左端盖的右侧面于所述第二轴孔外侧形成有左轴台,所述绕线仓的左侧面于所述第一轴孔外侧形成有右轴台;所述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还包括:
[0022]左轴承,其内圈套于所述左轴台上,外圈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
[0023]右轴承,其内圈套于所述右轴台上,外圈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
[0024]所述绕线仓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显示屏固定部,所述显示屏固定部包括四个凸出的卡凸,所述四个卡凸分别分布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所述显示屏的底面设置有四个凹陷的卡槽,所述卡凸卡于所述卡槽内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于所述绕线仓上。
[0025]所述手柄的上端面靠近所述绕线仓处设有一凸出的操控凸台,所述操控按键设置于所述操控凸台的上表面上。
[0026]所述手柄内设置有电池腔,所述电池腔穿透所述手柄的底面;所述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还包括:
[0027]电池,其置于所述电池腔内;
[0028]控制电路板,其设于所述电池腔内且与所述电池、操控按键和导线电连接;
[0029]电池盖,其与所述手柄可拆卸连接且盖住所述电池腔。
[0030]所述导线的外侧设置有抗拉纤维层。
[0031]所述手柄呈圆柱形。
[0032]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显示屏、操控按键、绕线轮、摇杆和导线,壳体包括手柄和显示屏固定部,利用手柄进行握持,显示屏固定于显示屏固定部上,便于水底全地形可视车的水下摄像头的图像显示,操控按键设于所述壳体上,便于操控,导线卷绕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导线的一端设置有防水的快速接头,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操控按键电连接,并利用摇杆驱动绕线轮旋转,便于收线和放线,结构简单,功能全面,而且便于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34]图1是本技术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的结构图;
[0035]图2是本技术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36]图3是本技术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的分解图;
[0037]图4是本技术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38]图5是本技术水底全地形可视车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0]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包括壳体1、显示屏2、操控按键3、绕线轮4、摇杆5和导线6。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用于配合水底全地形可视车10使用,用于驱动和控制水底全地形可视车。其中:
[0041]壳体1包括手柄11和显示屏固定部12。手柄11用于握持,从而便于移动操控。显示屏固定部用于固定显示屏。
[0042]显示屏2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固定部上。显示屏主要用于显示水下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0043]操控按键3设于所述壳体上,主要用于操控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操控按键可调整水底全地形车的前进、后退、转向、移动速度的快慢等。
[0044]绕线轮4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
[0045]摇杆5设于所述绕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
[0046]导线6卷绕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导线的一端设置有防水的快速接头61,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操控按键电连接。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可给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提供电源及驱动信号,并可将水下摄像头拍摄的图像通过导线传输至显示屏。
[0047]水底全地形车10包括主体101、设于主体前端的水下摄像头102、设于主体两侧的车轮103、设于主体上方的浮球104和设于浮球104上的防水的快速插头105。快速插头通过电线连接至主体内的水下摄像头及用于驱动车轮的驱动电机。
[0048]快速接头61与水底全地形可视车10上设置的快速插头105插接,从而实现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与水底全地形可视车的电连接。
[0049]通过利用手柄进行握持,利用显示屏显示水底全地形可视车的水下摄像头的图像,并利用操控按键操控水底全地形可视车。从而可方便的调整水底全地形可视车的位置,操控方便,而且体积小巧,便于握持操作,更适合终端消费者。透过水下摄像头提供的实时影像在控制器的显示屏上显示,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手柄和显示屏固定部;显示屏,其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固定部上;操控按键,其设于所述壳体上;绕线轮,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可相对所述壳体旋转;摇杆,其设于所述绕线轮的一侧且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导线,其卷绕于所述绕线轮上,所述导线的一端设置有防水的快速接头,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操控按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绕线仓,所述绕线仓设于所述手柄的前端,所述绕线仓具有穿透所述绕线仓左侧的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绕线轮设于所述绕线仓内;所述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还包括:左端盖,其固定于所述绕线仓的左侧且封住所述腔体;所述左端盖上设置有第二轴孔;转轴,其插于所述第二轴孔中且可相对所述绕线仓旋转;所述转轴与所述摇杆固定连接;电滑环,其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绕线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插于所述第一轴孔中且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轮套于所述转轴和定子上,且随所述转轴一起旋转;所述绕线仓的前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通的出线孔,所述导线和快速接头从所述出线孔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仓与所述手柄一体成型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底全地形可视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王滔黄旭东李震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一格造物创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