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87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火灾避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包括避难间防火墙体,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内部的一侧分别放置有灭火模块和生命维持模块,所述灭火模块包括灭火模块柜体、灭火模块柜门、灭火剂储罐、汇流管和增压泵,所述灭火模块柜体底板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增压泵和若干个灭火剂储罐,所述增压泵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汇流管,所述增压泵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灭火剂管路,通过设置灭火模块柜体、灭火剂储罐、增压泵、外窗喷头和门喷头,可以在火灾发展较长时间内,对避难间防火墙体的薄弱点,如门和窗进行主动式防火喷淋和降温,起到降低温度、减少燃烧风险的作用,提高避难间内的生存适宜性。难间内的生存适宜性。难间内的生存适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火灾避难
,具体为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稀缺,因此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火灾带来的人员死伤事故也时有发生。高层或者超高层火灾,高区人员很难逃生,而外界救援受限于举高车高度限制,也很难到达。因此,现在的房地产商在建设高层建筑物时,会设计相应的避难间和避难层,在高层建筑物起火后用于住户的紧急避难使用。
[0003]目前,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设计的高层建筑避难设施,主要有两种:第一,住宅中的避难间,一般只是采用普通的防火门作为屋门,采用非隔热耐火窗作为外窗,一旦发生火灾,很难保证烟气、火焰热辐射不侵入到室内,无法应对长时间火灾。第二,一定高度设置的避难层,虽然其门、窗的防火性能相较于第一种有所提高,但是也缺乏生命维持装置、缺乏有效的报警装置和引导装置,其门窗也不具备较高的防烟水平,因此其效果仍然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包括避难间防火墙体,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内部的一侧分别放置有灭火模块和生命维持模块,所述灭火模块包括灭火模块柜体、灭火模块柜门、灭火剂储罐、汇流管和增压泵,所述灭火模块柜体底板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增压泵和若干个灭火剂储罐,所述增压泵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汇流管,且若干个所述灭火剂储罐的喷嘴均固定连接有汇流管,所述增压泵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灭火剂管路,所述灭火剂管路上外壁固定连接有门喷头,所述灭火剂管路对应的一端贯穿灭火模块柜体的顶板和避难间防火墙体的一侧板并固定连接有外窗喷头。
[0005]所述生命维持模块包括生命维持模块柜体、压缩空气储罐、呼吸面具和空气管,所述生命维持模块柜体对应的两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面具隔板和两块气瓶卡板,所述生命维持模块柜体底板的顶面和其中一块气瓶卡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压缩空气储罐,若干个所述压缩空气储罐上均固定连接有空气管,若干根所述空气管的另一端均贯穿对应的气瓶卡板并固定连接有呼吸面具,若干个所述呼吸面具均放置在面具隔板上。
[0006]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显示控制一体机,所述显示控制一体机上固定连接有两根探头数据线,其中一根所述探头数据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建筑内探头,所述建筑内探头固定安装在避难间防火墙体的内部,另一根所述探头数据线对应的一端贯穿避难间防火墙体的一侧板并固定连接有建筑外探头。
[0007]优选的,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消防安全灯,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的内部设置有逃生物资柜。
[0008]优选的,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上正面设置有防火防烟门,所述防火防烟门上设置有推闩锁。
[0009]优选的,所述灭火模块柜体的一侧板上设置有灭火模块柜门,所述生命维持模块柜体的一侧板上设置有生命维持模块柜门,且所述生命维持模块柜门上设置有透明易碎板。
[0010]优选的,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的一侧板上开设有耐火安全窗,所述耐火安全窗位于外窗喷头的下方。
[0011]优选的,所述逃生物资柜的一侧板上铰接有柜门,所述柜门上设置有透明玻璃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灭火模块柜体、灭火剂储罐、增压泵、外窗喷头和门喷头的配合使用,可以在火灾发展较长时间内,对避难间防火墙体的薄弱点,如门和窗进行主动式防火喷淋和降温,起到降低温度、减少燃烧风险的作用,提高避难间内的生存适宜性;
[001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生命维持模块柜体、压缩空气储罐、呼吸面具和空气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在火灾发生到一定程度和空气中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维持避难间防火墙体内人员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氧气,保证避难间防火墙体内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0015]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建筑外探头、建筑内探头、探头数据线和显示控制一体机的配合使用,可以通过显示控制一体机播放影音的形式,对被困人员进行火灾的逃生和避难引导,并提供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且通过建筑外探头和建筑内探头的工作,可以让避难间内被困人员准确掌握火灾的发展进程,在有利时间逃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的灭火模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的生命维持模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避难间防火墙体;2、消防安全灯;3、灭火模块;301、灭火模块柜体;302、灭火模块柜门;303、灭火剂储罐;304、汇流管;305、增压泵;4、生命维持模块;401、生命维持模块柜体;402、生命维持模块柜门;403、透明易碎板;404、压缩空气储罐;405、呼吸面具;406、空气管;407、面具隔板;408、气瓶卡板;5、灭火剂管路;6、外窗喷头;7、门喷头;8、耐火安全窗;9、建筑外探头;10、建筑内探头;11、探头数据线;12、逃生物资柜;13、防火防烟门;14、推闩锁;15、显示控制一体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包括避难间防火墙体1,避难间防火墙体1内部的一侧分别放置有灭火模块3和生命维持模块4,灭火模块3包括灭火模块柜体301、灭火模块柜门302、灭火剂储罐303、汇流管304和增压泵305,灭火模块柜体301底板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增压泵305和若干个灭火剂储罐303,增压泵
305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汇流管304,且若干个灭火剂储罐303的喷嘴均固定连接有汇流管304,增压泵305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灭火剂管路5,灭火剂管路5上外壁固定连接有门喷头7,灭火剂管路5对应的一端贯穿灭火模块柜体301的顶板和避难间防火墙体1的一侧板并固定连接有外窗喷头6。
[0023]生命维持模块4包括生命维持模块柜体401、压缩空气储罐404、呼吸面具405和空气管406,生命维持模块柜体401对应的两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面具隔板407和两块气瓶卡板408,生命维持模块柜体401底板的顶面和其中一块气瓶卡板408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压缩空气储罐404,若干个压缩空气储罐404上均固定连接有空气管406,若干根空气管406的另一端均贯穿对应的气瓶卡板408并固定连接有呼吸面具405,若干个呼吸面具405均放置在面具隔板407上。
[0024]避难间防火墙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显示控制一体机15,显示控制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灾避难间结构,包括避难间防火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间防火墙体(1)内部的一侧分别放置有灭火模块(3)和生命维持模块(4),所述灭火模块(3)包括灭火模块柜体(301)、灭火模块柜门(302)、灭火剂储罐(303)、汇流管(304)和增压泵(305),所述灭火模块柜体(301)底板的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增压泵(305)和若干个灭火剂储罐(303),所述增压泵(305)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汇流管(304),且若干个所述灭火剂储罐(303)的喷嘴均固定连接有汇流管(304),所述增压泵(305)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灭火剂管路(5),所述灭火剂管路(5)上外壁固定连接有门喷头(7),所述灭火剂管路(5)对应的一端贯穿灭火模块柜体(301)的顶板和避难间防火墙体(1)的一侧板并固定连接有外窗喷头(6);所述生命维持模块(4)包括生命维持模块柜体(401)、压缩空气储罐(404)、呼吸面具(405)和空气管(406),所述生命维持模块柜体(401)对应的两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面具隔板(407)和两块气瓶卡板(408),所述生命维持模块柜体(401)底板的顶面和其中一块气瓶卡板(408)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压缩空气储罐(404),若干个所述压缩空气储罐(404)上均固定连接有空气管(406),若干根所述空气管(406)的另一端均贯穿对应的气瓶卡板(408)并固定连接有呼吸面具(405),若干个所述呼吸面具(405)均放置在面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朋举董磊张宝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杰证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