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平专利>正文

一种全热交换双向流换新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271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热交换双向流换新风装置,其特征是新风装置吸风管和排风管采用内外管双层同心结构,内管排出室内浊风,内外管壁之间的环形管腔吸进新风,为使新风和浊风充分换热,内管采用铜或铝等热导体材料,外管采用保温材料制成的波纹管,内外管之间采用螺旋隔板支撑以提高换热效果,气流动力由装设在管道端部或中间的双向风扇提供,双向风扇为单电机、单叶轮、分段叶片结构,每一叶片由偏转方向相反的两段组成,为防止管道端部发生气流短路,使用时剥掉一段管道端部的外层管让吸气口和排气口错开,或者给双向风扇加装导流罩来避免气流短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组件少,施工方便,成本低廉,尤其适合分体式空调采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新风装置,其吸风管和排风管兼有换热功能,采用特殊的双向风扇为双向气流提供动力,整个装置结构紧凑,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分体式空调集成采用。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全热交换双流向新风装置都采用管路系统加新风主机的模式,其管路 系统由室内吸风管、室内排风管和室外吸风管、室外排风管组成,新风主机内有提供空气强 迫循环动力的风机及回收热量用的热交换器,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室外新鲜空气从室 外吸风管101进入,经热交换器103与室内浊气换热后,经风机104及室内排风管106进 入室内;同样地,室内浊气由室内吸风管107进入,经风机105增加循环动力并经热交换器 103与室外新鲜空气换热后,由室外排风管102排出到室外。 此种模式的新风装置虽然功能完善,节能性好,但系统复杂,组件数量多,造价昂 贵,安装工作量大,具体到图1示意的新风装置,其至少需要4条管道,2台风机,1台换热 器,可见其组件数量之多,造价之高,施工工作量之大,此种新风装置与分体式家用空调集 成到一起的难度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传统式全换热双向流新风装置系统复杂,造价昂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 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组件极少,施工方便,造价能大幅度地降低。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风装置吸风管和排风管采用内 外管双层结构,内管和外管同心,内管为排风管,排出室内浊风,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的环 形管腔为吸风管,抽进室外新鲜空气,为使新风与浊风能有效换热,并使管道具有柔性或塑 性,内管采用铜或铝等热导体材料,外管采用PVC塑料等绝热材料制成的波纹管,内外管之 间可以采用简单的支撑结构,但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内外管之间的支撑也可以采用螺旋隔 板结构,以增加环形吸气管的气流通道长度,延长热交换时间。 新风或浊风的强迫循环动力,由装设在管道端部或中间的双向风扇提供,如图2 所示,双向风扇为单电机、单叶轮、分段叶片结构,每一叶片由偏转方向相反的两段组成,所 述双向风扇与吸风管和排风管配合工作完成双向通风功能,风扇旋转时,内圈叶片从内管 吸风,外圈叶片向环形管腔内鼓风,新风和浊风相反流动,并通过内管壁换热,以回收热量。 为防止管道端部发生气流短路,即浊风管排出的浊风被新风管吸入,或新风管排 出的新风被浊风管吸入,造成换气效果和节能效果变差,管道的外层管设计成可剥落的,使 用时在管道端部剥去一段外层管,使吸气口和排气口错开,则可以避免气流短路的发生。如 果双向风扇安装在管道的端部,则其一端可采用上述防止气流短路的办法,另一端即风扇 端需安装导流罩来防止气流的短路。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置采用了极其紧凑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双向流强迫循环 及全热交换,本专利技术采用内外管道同心嵌套的结构,在外观上只有一条管道,使得施工时走管工作量少,可有效减少室内空间的占用;另外由于管道兼作换热器,使得本专利技术在结构上比传统新风装置少了一个换热器,材料更省,成本更低;由于本结构形式的管道适合采用前文所述单电机、单叶轮、分段叶片结构的双向风扇,使得本专利技术又比传统新风装置少用一个电机,成本更省,噪音更低;另外,由于管道外层采用塑料波纹管,内层采用铜铝金属管,具有外管柔性、内管塑性的特点,可以沿墙弯曲走管,极其灵活,故本专利技术非常适合分体式空调采用,新风系统管道可与空调冷媒铜管及电源线、排水管等一起走管。 总之,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功能齐备,制造成本低廉,易于推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全换热双向流新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到的双向风扇的三维构造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三维构造图 图4是图3实施例各部件的构造流程图 图5是图3实施例的二维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双向流换新风装置,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 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双向流换新风装置,如图4及图5所示,新风装置 吸风管和排风管采用内外管双层结构,内管401和外管404同心,内管401为排风管,排出 室内浊风,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的环形管腔为吸风管,抽进室外新鲜空气,为使新风与浊风 能有效换热,并使管道具有柔性或塑性,以便能够弯曲布管,内管401采用铜或铝等热导体 材料,外管404采用PVC塑料等绝热材料制成的波纹管,内外管之间的支撑采用螺旋隔板结 构402,以增加环形吸气管的气流通道长度,延长热交换时间。 新风或浊风的强迫循环动力,由装设在管道端部的双向风扇403提供,如图2所示,双向风扇为单电机、单叶轮、分段叶片结构,每一叶片由偏转方向相反的两段组成,所述双向风扇与吸风管和排风管配合工作完成双向通风功能,风扇旋转时,内圈叶片从内管吸风,外圈叶片向环形管腔内鼓风,新风和浊风相反流动,并通过内管壁换热,以回收热量。 为防止管道端部发生气流短路,即浊风管排出的浊风被新风管吸入,或新风管排出的新风被浊风管吸入,造成换气效果和节能效果变差,管道的外层管404设计成可剥落的,使用时在管道端部剥去一段外层管,使吸气口和排气口错开,如图3及图5所示,这样可以避免气流短路的发生。由于双向风扇403安装在管道的另一端,无法采用上述办法来防止气流短路,故在风扇处加装导流罩405来防止气流短路的发生。图3是本实施例的三维构造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构造流程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二维主视图。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新风装置,其吸风管和排风管采用内外管双层结构,内管和外管同心,内管为排风管,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管腔为吸风管,内外管之间有支撑结构,管道中部装设有双向风扇,所述双向风扇与吸风管和排风管配合工作完成双向通风功能,管道两端靠剥掉一段外管壁来错开出风口和进风口。2. 如权利要求l所述换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采用铜或铝等热导体材料;所 述外管采用PVC塑料等绝热材料制成的波纹管,其可以被人为剥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换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风扇为单电机、单叶轮、分段 叶片结构,每一叶片由偏转方向相反的两段组成,外圈叶片与环形管腔配合工作,内圈叶片 与内管配合工作。4. 如权利要求1所述换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采用螺旋隔板结构。5.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新风装置,其吸风管和排风管采用内外管双层结构,内管和外管 同心,内管为排风管,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管腔为吸风管,内外管之间有支撑结构,管道 一端装设有双向风扇,所述双向风扇与吸风管和排风管配合工作完成双向通风功能,管道 未装设双向风扇的一端靠剥掉一段外管壁来错开出风口和进风口 ,装设有双向风扇的一端 有导流罩,以此避免气流短路。6. 如权利要求5所述换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采用铜或铝等热导体材料;所 述外管采用PVC塑料等绝热材料制成的波纹管,其可以被人为剥落。7. 如权利要求5所述换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风扇为单电机、单叶轮、分段 叶片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新风装置,其吸风管和排风管采用内外管双层结构,内管和外管同心,内管为排风管,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管腔为吸风管,内外管之间有支撑结构,管道中部装设有双向风扇,所述双向风扇与吸风管和排风管配合工作完成双向通风功能,管道两端靠剥掉一段外管壁来错开出风口和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