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广角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63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广角镜头,包括同轴且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前透镜群、光阑和后透镜群,所述前透镜群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后透镜群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方的凹凸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正透镜。本超广角镜头利用第一透镜较高的折射率,达到较高的负光焦度,实现加大光束入射的角度范围以及拉高光学畸变的效果,使得镜头具有较大的视角,且通过调整各个透镜的折射率,达到提高镜头的相对亮度的效果。度的效果。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广角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定焦镜头
,尤其涉及一种超广角镜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普罗大众对于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180度的镜头定义为鱼眼镜头或是超广角镜头。目前相关种类的镜头皆为多片式结构,制造成本较高,镜头的外形尺寸也较大,搭配上微型光学传感器后,整体感官略显笨重,对于光学模组的机构设计较为限制,不符合当前市场对于镜头小型化、轻巧化的需求,并且镜头的相对亮度普遍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成镜片数量少,相对亮度高的超广角镜头。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广角镜头,包括同轴且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前透镜群、光阑和后透镜群,所述前透镜群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后透镜群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方的凹凸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正透镜;
[0005]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以下关系:1.71<N1<1.72;
[0006]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与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之和满足以下关系:1.82<N2&N3<1.84;
[0007]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满足以下关系:1.72<N4<1.74;
[0008]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以下关系:1.91<N5<1.93。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镜靠近物方的一面以及靠近像方的一面的曲率的绝对值相同,所述第三透镜靠近物方的一面以及靠近像方的一面的曲率的绝对值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与所述超广角镜头的系统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6.24<f123/F<6.26;所述后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45与所述超广角镜头的系统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2.67<f45/F<2.69。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与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满足以下关系:0.26<∣f1/f123∣<0.27;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与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满足以下关系:0.54<f2/f123<0.55;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与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满足以下关系:1.49<f3/f123<1.50。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与所述后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45满足以下关系:2.13<f4/f45<2.1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与所述后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45满足以下关系:3.78<f5/f45<3.79。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距离L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满足以下
关系:0.19<∣L1/f1∣<0.20;所述第一透镜的厚度D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满足以下关系:0.18<∣D1/f1∣<0.19。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距离L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以下关系:0.06<L2/f2<0.07;所述第二透镜的厚度D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以下关系:0.25<D2/f2<0.26。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透镜和光阑的距离L3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满足以下关系:0.0018<L3/f3<0.0019;所述第三透镜的厚度D3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满足以下关系:0.10<D3/f3<0.11。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相贴合;所述光阑的厚度L4与所述后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45满足以下关系:0.21<L4/f45<0.22;所述后透镜群的总厚度D4与所述后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45满足以下关系:0.46<D4/f45<0.47。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d1满足以下关系:53.0<Vd1<54.0;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为相同材质的玻璃镜片,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d2与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d3之和满足以下关系:37.0<Vd2&Vd3<38.0;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d4满足以下关系:54.0<Vd4<55.0;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d5满足以下关系:20.0<Vd5<21.0。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超广角镜头采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五个透镜的排列组合构成,结构简单新颖,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缩小光学总长,符合镜头轻巧化的发展趋势。镜头利用第一透镜较高的折射率,达到较高的负光焦度,实现加大光束入射的角度范围以及拉高光学畸变的效果,使得镜头具有较大的视角,且通过调整各个透镜的折射率,达到提高镜头的相对亮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广角镜头的所有视场角的MTF曲线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广角镜头的横向色差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广角镜头的主光线的场曲及畸变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广角镜头的相对亮度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超广角镜头的轴向像差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1、前透镜群;11、第一透镜;12、第二透镜;13、第三透镜;
[0027]2、光阑;
[0028]3、后透镜群;31、第四透镜;32、第五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0]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超广角镜头,包括同轴且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前透镜群1、光阑2和后透镜群3,所述前透镜群1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和第三透镜13,所述后透镜群3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透镜
31和第五透镜32;所述第一透镜11为凸面朝向物方的凹凸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12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13为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正透镜,所述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且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前透镜群、光阑和后透镜群,所述前透镜群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后透镜群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排列设置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方的凹凸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双凸正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凹面朝向物方的凹凸正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满足以下关系:1.71<N1<1.72;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与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之和满足以下关系:1.82<N2&N3<1.84;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4满足以下关系:1.72<N4<1.74;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满足以下关系:1.91<N5<1.9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靠近物方的一面以及靠近像方的一面的曲率的绝对值相同,所述第三透镜靠近物方的一面以及靠近像方的一面的曲率的绝对值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与所述超广角镜头的系统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6.24<f123/F<6.26;所述后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45与所述超广角镜头的系统焦距F满足以下关系:2.67<f45/F<2.6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与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满足以下关系:0.26<∣f1/f123∣<0.27;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与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满足以下关系:0.54<f2/f123<0.55;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与所述前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123满足以下关系:1.49<f3/f123<1.5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与所述后透镜群的合成焦距f45满足以下关系:2.13<f4/f45<2.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燕红曾嘉健
申请(专利权)人:世大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