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极板和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604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解槽极板和电解槽,该电解槽极板包括:极板主体,极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极板主体设置有电解液入口、第一电解液出口、第二电解液出口和电解液流道,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形成有电解液流道,电解液流道包括第一连通流道和多个环形流道,多个环形流道共心布置并且通过第一连通流道相互连通,第一连通流道与电解液入口连通,位于第一侧的环形流道和位于第二侧的环形流道分别与第一电解液出口和第二电解液出口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电解槽极板能够提高电解槽的制氢效率,且便于安装,长期使用下状态稳定。用下状态稳定。用下状态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槽极板和电解槽


[0001]本公开涉及电解水制氢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解槽极板和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形式,氢能具有环保、可储存、可再生的优点,水电解制氢方法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地生产氢气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氢能的发展,逐渐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传统的电解槽极板通常为平板结构,极板与极板之间构成电解小室,小室中间由隔膜分隔为阳极小室与阴极小室,在阳极小室与阴极小室中分别有阳极反应电极与阴极反应电极,发生电解反应时,氧气在阳极小室生成,氢气在阴极小室生成,这种极板结构,各反应电极之间间距大,制氢效率低,且极板表面无流道,碱液扩散不均匀进而导致小室内部温度梯度大,所需能耗高。
[0003]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极板两侧设置有由丝状金属编制而成的支撑网以减小相邻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极板与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但是支撑网一方面在电解槽的长期挤压下容易出现变形,进而导致与电极之间接触不良,且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镀层脱落,使得电解液杂质增多,另一方面,支撑网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解槽的安装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极板包括:极板主体,所述极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所述极板主体设置有电解液入口、第一电解液出口和第二电解液出口;和电解液流道,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形成有所述电解液流道,所述电解液流道包括第一连通流道和多个环形流道,多个所述环形流道共心布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流道与所述电解液入口连通,位于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环形流道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环形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和所述第二电解液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流道沿所述环形流道的径向延伸,并且与各个所述环形流道之间分别具有两处交汇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槽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流道还包括第二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连通流道的两侧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通流道,所述第二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连通流道平行布置,并且所述第二连通流道与部分所述环形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流道与相连通的所述环形流道之间分别具有至少一处交汇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槽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流道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连通流道,每个所述第二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一连通流道之间的距离为25mm~50mm。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槽极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流道等间距地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槽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主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电解液流道构造为从所述第一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外表面朝向所述极板主体凹陷的流道槽,任意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有凸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槽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主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流道槽相邻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巨攀龙崔少平朱金超廖多香桓佳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