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设备及在粮食干燥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59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设备及在粮食干燥的应用,包括粉尘分离装置、排风装置、第一雾化装置、蒸发装置、清理装置、回收装置等装置,含有一定热量以及粉尘的干燥尾气切向进入粉尘分离装置内,通过第一雾化装置对干燥尾气进行雾化加湿处理,形成具有一定热量的混合气流以及混合杂质,其中混合气流直接进入至蒸发装置内进行热交换,混合杂质在清理装置的作用下及时掉落至回收装置内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液体泵入至蒸发装置内进行热交换。该设备能够对含有粉尘的干燥尾气进行降尘以及高效余热回收,实现了尾气环保排放以及高效的余热回收。的余热回收。的余热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设备及在粮食干燥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设备及在粮食干燥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粮食干燥机械化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粮食干燥的过程中能耗较高,需要将干燥热源对空气进行加热,对谷物的水分进行蒸发随后排出;排出的干燥尾气温度低、焓值高,且含有大量的粉尘,对于该类的干燥尾气进行余热回收,是节能降耗方面的重要难题。
[0003]直接采用热交换器进行换热由于翅片间隙小,且翅片尺寸较薄,粉尘容易堆积于翅片表面导致其发生形变,影响干燥效果,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对干燥尾气中的粉尘进行沉降后进行余热回收能够很好地解决粉尘堆积的问题,但是目前使用的粉尘沉降设备其需要较大的换热除尘间,增加了粮食干燥的建筑物用地以及成本;同时在降尘的过程中,部分热量残留于粉尘杂质中,该部分热量损失较为严重,影响了粮食干燥尾气高效的余热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设备及在粮食干燥的应用,该设备能够对含有粉尘的干燥尾气进行降尘以及高效余热回收,实现了尾气环保排放以及高效的余热回收。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启动排风装置,通过排风装置将干燥尾气切向泵入至粉尘分离装置内,使干燥尾气在粉尘分离装置内形成旋转气流;S2、在启动排风装置的同时打开第一雾化装置,通过第一雾化装置在旋转气流的旋转路径上喷出雾化水雾,对旋转气流进行一次水雾加湿处理形成混合气流以及混合杂质;S3、通过排风装置将混合气流泵入至蒸发装置内直接进行热交换;S4、通过回收装置对混合杂质进行过滤,并且将过滤后的液体泵入至蒸发装置内进行热交换;其中在步骤S4中,通过清理装置让粉尘分离装置内壁黏附的混合杂质加速掉落至回收装置内完成过滤。
[0006]优选地,步骤S3中,在混合气流泵入至蒸发装置内直接进行热交换前,通过第二雾化装置对混合气流进行二次水雾加湿处理,以提高混合气流的焓值以及水雾含量。
[0007]优选地,步骤S1中干燥尾气具有初始温度,步骤S3中二次水雾加湿处理的雾化水雾具有补偿温度,其中补偿温度高于初始温度2℃~5℃。
[0008]优选地,其中清理装置与粉尘分离装置内壁切向设置,且清理装置与旋转气流相
向移动,完成对粉尘分离装置内壁黏附的混合杂质的快速清理。
[0009]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设备,包括:粉尘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体,所述分离筒体顶端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气管道的进气开口,以及用于连通出气管道的出气开口,所述分离筒体内部安装有与出气开口相连通的导气管道;排风装置,安装于出气开口内,用于控制气体定向流动;第一雾化装置,安装于进气开口侧壁。
[0010]蒸发装置,与出气管道末端相连通,用于实现热交换;清理装置,安装于分离筒体内部,包括竖直设置的清理刮板,所述清理刮板偏转设置且与分离筒体内壁相贴合,所述清理刮板可沿着分离筒体内壁定向移动;回收装置,设置于粉尘分离装置下方,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以及回收输送泵,其中通过回收输送泵将过滤后的液体泵入至蒸发装置内实现热交换。
[0011]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雾化装置,所述第二雾化装置安装于出气开口一侧。
[0012]优选地,所述清理装置还包括围绕分离筒体中心转动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清理刮板之间连接有弹性的导料板,所述清理刮板顶端与分离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振动组件。
[0013]优选地,所述振动组件包括与分离筒体内壁相固定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内壁开有弯曲的定位槽,所述清理刮板顶端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清理刮板侧壁安装有沿着定位槽移动的定位杆。
[0014]优选地,所述分离筒体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降尘筒、导向筒以及排料开口,所述导向筒截面为倒置的圆台形状,所述清理刮板与降尘筒轴线长度相适配,所述定位板、导料板位于降尘筒、导向筒连接处。
[0015]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设备在粮食干燥的应用,使用上述的余热回收设备,将设备的进气开口通过进气管道与谷物干燥机的尾气排放端相连通,对谷物干燥机内粮食进行烘干的同时,启动排风装置以及第一雾化装置,使干燥尾气在分离筒体内实现粉尘沉降,分离形成混合气流以及混合杂质,混合气流通过出气管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实现余热回收,混合杂质经过回收装置过滤后输送至蒸发装置内实现余热回收。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该余热回收设备能够对干燥尾气中的粉尘进行沉降的同时能够提高尾气中饱和水汽的含量以及增加尾气的焓值,在避免粉尘进入蒸发装置内部,保证蒸发装置长期稳定换热的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了尾气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尾气余热回收效益,降低了能源损耗,节能环保;并且通过清理装置能够及时将雾化后的混合杂质排出进行过滤,通过对过滤后的液体进行热交换,能够进一步提高尾气热量回收的效益;该设备尤其适合对粮食干燥过程中含有大量粉尘的尾气进行降尘以及余热回收,且该设备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克服了粮食干燥节能降耗的重要难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粉尘分离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清理刮板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设备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0、粉尘分离装置;110、分离筒体;111、降尘筒;112、导向筒;113、排料开口;120、第一雾化装置;130、第二雾化装置;140、导气管道;141、导气圆盘;150、出气开口;160、定位环;161、定位槽;170、进气开口;200、排风装置;300、进气管道;400、出气管道;500、蒸发装置;510、安装壳体;520、换热翅片;600、回收装置;700、驱动装置;710、驱动齿环;800、清理装置;810、定位板;820、导料板;830、清理刮板;831、清理侧表面;832、定位杆;833、伸缩组件;900、谷物干燥机。
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启动排风装置200,通过排风装置200将干燥尾气切向泵入至粉尘分离装置100内,使干燥尾气在粉尘分离装置100内形成旋转气流,这里的排风装置200可以选择离心排风装置,能够控制干燥尾气从进气管道300排入,并且经过粉尘分离装置100内的导气管道140,最终从出气开口150处排出。
[0021]S2、在启动排风装置200的同时打开第一雾化装置120,通过第一雾化装置120在旋转气流的旋转路径上喷出雾化水雾,对旋转气流进行一次水雾加湿处理形成混合气流以及混合杂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干燥尾气形成的旋转气流内含有粉尘,粉尘质量较大,在旋转离心的作用下,位于粉尘分离装置100的内壁外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启动排风装置(200),通过排风装置(200)将干燥尾气切向泵入至粉尘分离装置(100)内,使干燥尾气在粉尘分离装置(100)内形成旋转气流;S2、在启动排风装置(200)的同时打开第一雾化装置(120),通过第一雾化装置(120)在旋转气流的旋转路径上喷出雾化水雾,对旋转气流进行一次水雾加湿处理形成混合气流以及混合杂质;S3、通过排风装置(200)将混合气流泵入至蒸发装置(500)内直接进行热交换;S4、通过回收装置(600)对混合杂质进行过滤,并且将过滤后的液体泵入至蒸发装置(500)内进行热交换;其中在步骤S4中,通过清理装置(800)让粉尘分离装置(100)内壁黏附的混合杂质加速掉落至回收装置(600)内完成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混合气流泵入至蒸发装置(500)内直接进行热交换前,通过第二雾化装置(130)对混合气流进行二次水雾加湿处理,以提高混合气流的焓值以及水雾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干燥尾气具有初始温度,步骤S3中二次水雾加湿处理的雾化水雾具有补偿温度,其中补偿温度高于初始温度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清理装置(800)与粉尘分离装置(100)内壁切向设置,且清理装置(800)与旋转气流相向移动,完成对粉尘分离装置(100)内壁黏附的混合杂质的快速清理。5.一种气液两相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尘分离装置(100),包括分离筒体(110),所述分离筒体(110)顶端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气管道(300)的进气开口(170),以及用于连通出气管道(400)的出气开口(150),所述分离筒体(110)内部安装有与出气开口(150)相连通的导气管道(140);排风装置(200),安装于出气开口(150)内,用于控制气体定向流动;第一雾化装置(120),安装于进气开口(170)侧壁;蒸发装置(500),与出气管道(400)末端相连通,用于实现热交换;清理装置(800),安装于分离筒体(110)内部,包括竖直设置的清理刮板(83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必发王珏陆必琳安凯李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森米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