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压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48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合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热压合模具,包括:上模,上模配置为具有上模连接面和上模压合面,在上模压合面上设有A面仿形模具和上模导向件;下模,下模配置为具有下模连接面和下模压合面,在下模压合面上设有B面仿形模具、下模导向件和吸附装置;前推块,前推块一侧面上设有前仿形结构;侧推块,侧推块一侧面上设有侧仿形结构。上模和下模的内部均设置有循环水路。A面仿形模具的3D mesh区域比注塑骨架区域高出补偿高度,从而保证冷热压合和产品表面无明显的过渡区域。上模和下模的循环水路可根据不同工序选择接通不同的水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对仪表板包覆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热压合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合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冷热压合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仪表板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仪表板往往需要在之后集成空调、音响以及各种电子仪表和行车电脑,因此需要仪表板具备足够的刚性。另外,在外部意外碰撞发生时,为了减少对乘员的伤害,需要仪表板具备吸能特性。因此,目前仪表板通常采用表皮粘结在包覆3D mesh的注塑骨架上的结构。
[0003]目前手工包覆工艺是先把面料和泡绵裁剪成需要的尺寸,然后在骨架上喷胶,用烘枪烘热,把泡绵裁片先覆合到骨架上,再采用同样的方法与面料裁片覆合。也可以泡绵和面料先火焰复合成为一体,再包覆到骨架上。
[0004]由于汽车仪表板大多为异形结构,采用手工包覆工艺在边角部位的包覆效果较差,同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热压合模具,以解决汽车仪表板手工包覆工艺效果差以及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冷热压合模具,包括:
[0008]上模100,所述上模100配置为具有上模连接面110和上模压合面120,在所述上模压合面120上设有A面仿形模具130和上模导向件140;
[0009]下模200,所述下模200配置为具有下模连接面210和下模压合面220,在所述下模压合面220上设有B面仿形模具230、下模导向件240和吸附装置250;
[0010]前推块300,所述前推块300一侧面上设有前仿形结构310;
[0011]侧推块400,所述侧推块400一侧面上设有侧仿形结构410。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模100和所述下模200的内部均设置有循环水路。
[0013]进一步地,所述A面仿形模具130包括3D mesh区域131和注塑骨架区域132,所述3D mesh区域131比所述注塑骨架区域132高出补偿高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补偿高度为1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导向件140为设置在所述上模压合面120上的模具定位导套,所述下模导向件240为设置在所述下模压合面220上的与所述模具定位导套配合的模具定位导柱。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模100的所述上模连接面110连接有上模架500,所述下模200的所述下模连接面210连接有下模架600。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架500上设置有上模架导向件510,所述下模架600上设有与所述上模架导向件510配合的下模架导向件610。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架导向件510为设置在所述上模架500上的模架定位导套,所述下模架导向件610为设置在所述下模架600上的与所述模架定位导套配合的模架定位导柱。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冷热压合模具,通过在上模、下模上设置仪表板A、B面仿形模具,以及设置具有仪表板侧面仿形结构的侧推块和前推块,将预包覆好的仪表板防止在仿形模具上,上模和下模合模后,侧推块和前推块在气缸作用下向内运动,直至仿形面与仪表板侧面完全贴合,完成仪表板的包覆。
[0021]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冷热压合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内部均设置有循环水路,可根据不同工序选择接通不同的水源。上模的A面仿形模具的3D mesh区域比注塑骨架区域高出补偿高度,从而保证冷热压合和产品表面无明显的过渡区域。本技术提出的模具对仪表板包覆效果好、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上模和上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下模和下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冷热压合模具结构爆炸图;
[0026]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上模压合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上模连接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一个实施例中下模压合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一个实施例中下模连接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图4中A

A处剖视图;
[0031]图9是一个实施例中前推块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一个实施例中侧推块结构示意图;
[0033]上述图中:
[0034]100.上模、110.上模连接面、120.上模压合面、130.A面仿形模具、131.3Dmesh区域、132.注塑骨架区域、140.上模导向件、150.上模循环水路;
[0035]200.下模、210.下模连接面、220.下模压合面、230.B面仿形模具、240.下模导向件、250.吸附装置、260.下模循环水路;
[0036]300.前推块、310.前仿形结构;
[0037]400.侧推块、410.侧仿形结构;
[0038]500.上模架、510.上模架导向件;
[0039]600.下模架、610.下模架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热压合模具,应用于仪表板的包覆。
[0042]参阅图1至图3,所述压合模具包括:上模100、下模200、前推块300、两个侧推块400、上模架500和下模架600。
[0043]参阅图4至图7,所述上模100配置为具有上模连接面110和上模压合面120,在所述上模压合面120上设有与仪表板A面形状相同的A面仿形模具130和上模导向件140。
[0044]所述下模200配置为具有下模连接面210和下模压合面220,在所述下模压合面220上设有与仪表板B面形状相同的B面仿形模具230、下模导向件240和吸附装置250。
[004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导向件140为设置在所述上模压合面120上的模具定位导套,所述下模导向件240为设置在所述下模压合面220上的与所述模具定位导套配合的模具定位导柱。
[0046]当所述上模100和下模200合模时,所述模具定位导套和模具定位导柱配合,实现精准合模。
[0047]所述上模100和所述下模20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模循环水路150和下模循环水路260,所述上模循环水路150和下模循环水路260连接温水源和冷水源,为热压工序和冷压工序提供热源和冷源。
[0048]所述吸附装置250可以将放置于所述下模200上的工件稳定吸附,保证在合模时工件不发生位移。作为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00),所述上模(100)配置为具有上模连接面(110)和上模压合面(120),在所述上模压合面(120)上设有A面仿形模具(130)和上模导向件(140);下模(200),所述下模(200)配置为具有下模连接面(210)和下模压合面(220),在所述下模压合面(220)上设有B面仿形模具(230)、下模导向件(240)和吸附装置(250);前推块(300),所述前推块(300)一侧面上设有前仿形结构(310);侧推块(400),所述侧推块(400)一侧面上设有侧仿形结构(4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00)和所述下模(200)的内部均设置有循环水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A面仿形模具(130)包括3D mesh区域(131)和注塑骨架区域(132),所述3D mesh区域(131)比所述注塑骨架区域(132)高出补偿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树健卞春雷徐明乔立明金成龙郭东明周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