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20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包括多组电池单元和多组双极板,电池单元和双极板依次间隔地串联堆叠;双极板包括第一极和第二极,第一极和第二极之间设置有可供热交换流体流通的流道,流道一端连通第一通道、穿过反应吸热区、另一端连通第二通道。这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换热速度快、换热均匀,因而电池内部温度梯度小,电池性能优异,寿命长,且可以大幅降低热失控引发燃烧安全事故的风险,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时,可大幅提高充电速度,消除“里程焦虑”。二次电池以这种电堆模块方式封装,可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降低重量、降低总体成本。二次电池以这种电堆模块方式封装,可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降低重量、降低总体成本。降低总体成本。降低总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尤其是一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根据活性物质种类不同,市场上主要有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
[0003]电池充电和放电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性能下降。温度过低时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温度过高时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过高的温度还可能造成热失控,进而引发燃烧安全事故。
[0004]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电流越大,热量越多。当作为动力电池用于汽车等应用场景时,需要具有大电流充电和/或放电的能力,尤其是为解决快速充电的目的而不断提高的充电电流,对电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冷却能力需求。
[0005]现有技术的电池热管理均为热电分离结构,即以液态或气态热交换流体流经电池单元或电池模块封装的外围,或者以热传导翘片的方式插入电池单元或电池模块之间,间接地与电池单元进行热交换。这种热管理方法换热速度低、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100),包括多组电池单元(10),电池单元(10)包括负极活性层(11)、正极活性层(13)和介于二者之间的隔膜(12),负极活性层(11)和正极活性层(13)均含有各自适用的电化学活性材料,隔膜(12)为多孔的绝缘体,负极活性层(11)、正极活性层(13)和隔膜(12)的孔隙中填充有电解质,电解质可以传导离子但不能传导电子,其特征是:所述电堆模块二次电池(100)还包括多组双极板(20),多组所述电池单元(10)和多组所述双极板(20)依次间隔地串联堆叠;电池单元(10)和双极板(20)串联堆叠体的最外侧两端分别电连接至电源负端子(31)和电源正端子(32),电源负端子(31)和电源正端子(32)组成所述电堆模块二次电池(100)充电和放电的主接线端子;所述双极板(20)为电导体,可以传导电子但不能传导离子;双极板(20)包括第一极(21)和第二极(22),第一极(21)与相邻一组所述电池单元(10)的正极活性层(13)电连通,第二极(22)与相邻另一组电池单元(10)的负极活性层(11)电连通;所述第一极(21)和第二极(22)之间设置有可供热交换流体流通的流道(20c),流道(20c)穿过反应吸热区(20d),两端分别通往反应吸热区(20d)之外的第一通道(20a)和第二通道(20b);所述反应吸热区(20d)是指所述正极活性层(13)在所述电池单元(10)堆叠方向上的投影区域。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100),其特征是:所述电池单元(10)还包括电池密封框(14),电池密封框(14)为弹性绝缘体,将所述负极活性层(11)、正极活性层(13)和隔膜(12)圈围封闭在内部。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堆模块二次电池(100),其特征是:所述双极板(20)还包括极板密封框(23);所述第一通道(20a)和所述第二通道(20b)从厚度方向贯穿该极板密封框(23);极板密封框(23)设置在所述第一极(21)与所述第二极(22)之间,将第一极(21)与第二极(22)之间的所述流道(20c)、所述第一通道(20a)和所述第二通道(20b)空间圈围封闭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辉袁梓玉袁梓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辉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