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棚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20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棚帘,包括由多根底梁首尾相连而成的、多边形的框架,框架的内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与框架之间设有多根倾斜的侧梁,多根侧梁的内侧端均与安装板固定,多根侧梁的外侧端分别连接框架的多个顶点;底梁的上方设有转管,转管上设有回转机构,转管上设有等腰梯形的面料,面料的长底边与转管固定,面料的短底边向安装板延伸;安装板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卷绳器,卷绳器周向上设有多根钢索,多根钢索分别连接多个面料的短底边;底梁和侧梁均是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合在锥顶建筑上使用的优点,并且设备成本低、设备故障率低、设备能耗低和使用成本低。设备能耗低和使用成本低。设备能耗低和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棚帘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天棚帘。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很多建筑,特别上商业中心,具有玻璃顶,这是为了使光线射入建筑内部,增加建筑内部采光,降低照明能耗,但为了避免阳关直射,在建筑内形成明显的光暗分界线,同时也为了避免夏天时阳光直射到人体对客户造成的燥热以及刺眼,会在玻璃顶上加装天棚帘。在阴天的时候,天棚帘打开,增加光线射入,在晴天时,关闭天棚帘,减少阳光射入,只允许一部分光线进入,在增加建筑内部采光的同时,避免客户燥热以及刺眼。
[0003]现有天棚帘,如申请号201420106890.X的FDES电动天棚帘系统,只适合在方形、平面型的玻璃顶上使用,而现在的建筑风格各异,有些建筑为锥顶,即玻璃顶部分为锥形,无法采用现有的天棚帘,只能以面料覆盖,虽然在晴天时可以减少阳光射入,在增加建筑内部采光的同时,避免客户燥热以及刺眼,但在阴天的时候,也对外界光线形成了遮挡,无法使建筑内部获取到更多的照射,导致建筑内部需要更多点灯打开,不利于节能。
[0004]因此,现有天棚帘存在无法在锥顶建筑上使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棚帘。本技术具有适合在锥顶建筑上使用的优点,并且设备成本低、设备故障率低、设备能耗低和使用成本低。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天棚帘,包括由多根底梁首尾相连而成的、多边形的框架,框架的内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与框架之间设有多根倾斜的侧梁,多根侧梁的内侧端均与安装板固定,多根侧梁的外侧端分别连接框架的多个顶点;
>[0007]底梁的上方设有转管,转管上设有回转机构,转管上设有等腰梯形的面料,面料的长底边与转管固定,面料的短底边向安装板延伸;
[0008]安装板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卷绳器,卷绳器周向上设有多根钢索,多根钢索分别连接多个面料的短底边;
[0009]底梁和侧梁均是方管。
[0010]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面料的短底边回卷并车缝而形成袋口,袋口内设有拉杆,袋口的外侧设有与钢索连接的卡扣,卡扣上设有与拉杆配合的卡槽。
[0011]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转管的两端均设有带座的轴承,轴承的底座固定在底梁的端部上。
[0012]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被转管一端穿过的内滚套,内滚套的外周面为球面,球面上设有弧形的第一沟槽,内滚套的一侧设有被转管穿过的扭簧,扭簧的一端连接内滚套,扭簧的另一端连接转管;
[0013]内滚套的外侧设有外滚套,外滚套的内孔与内滚套的外周面配合,外滚套的内孔上设有弧形的第二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一沟槽组成球腔,球腔内设有滚珠,外滚套的外侧设
有螺旋槽;
[0014]所述卷绳器的外周面上设有上绳槽和下绳槽,所述底梁上设有转向机构;
[0015]所述钢索的一端固定在上绳槽的底面上,钢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螺旋槽、经过转向机构后连接在下绳槽的底面上,钢索的两端分别位于卷绳器的两侧。
[0016]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底梁的数量15

25,安装板的直径40

80cm。
[0017]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钢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绳槽的顶部和下绳槽的顶部。
[0018]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位于外滚套一侧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绳轮,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位于底梁中部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绳轮和第三绳轮,第二绳轮位于第三绳轮的上方,第二绳轮、第一绳轮和第三绳轮的旋转平面均为竖直面,第二绳轮和第一绳轮的旋转平面与底梁的长向平行,第三绳轮的旋转平面穿过电机的轴线。
[0019]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卷绳器包括与电机输出端固定的下卷器,下卷器的外周面上设有下绳槽,下卷器的上端设有转动连接的上卷器,上卷器的外周面上设有上绳槽,上卷器与下卷器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连接上卷器,弹簧的下端连接下卷器。
[0020]前述的天棚帘中,所述上卷器的上方设有与下卷器连接的限位板,所述电机具有抱紧机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多根周向分布的转管,转管上具有等腰梯形的面料,通过钢索牵引面料的内侧端,当面料从转管上全部脱开时,可以构建出一个近似圆锥形的覆盖物,遮挡建筑的锥顶,实现遮光,当面料回卷到转管时,建筑的锥顶暴露,可以实现通光,使本技术适合在锥顶建筑上使用。此外,本技术通过结构上的优化,还降低了设备成本、降低了设备故障率、降低了设备能耗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图2是卷绳器的正视图。
[0024]图3是底梁的俯视图。
[0025]图4是图2在A

A处的示意图。
[0026]图5是内回转机构的俯视图。
[0027]图6是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钢索两端在卷绳器上的连接示意图。
[0029]附图中的标记为:1

底梁,2

安装板,3

侧梁,4

转管,5

面料,6

电机,7

卷绳器,8

钢索,9

袋口,10

拉杆,11

卡扣,12

卡槽,13

轴承,14

内滚套,15

第一沟槽,16

外滚套,17

第二沟槽,18

滚珠,19

螺旋槽,20

上绳槽,21

下绳槽,22

第一支架,23

第一绳轮,24

第二支架,25

第二绳轮,26

下卷器,27

上卷器,28

弹簧,29

限位板,30第三绳轮,31

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31]实施例。天棚帘,如图1所示,包括由18根底梁1首尾相连而成的、多边形的框架,通过框架与建筑锥顶的墙壁或顶梁固定,框架的内部设有直径50cm的安装板2,安装板2与框架之间设有多根倾斜的侧梁3,多根侧梁3的内侧端均与安装板2固定,多根侧梁3的外侧端分别连接框架的多个顶点,底梁1和侧梁3均是方管,用于降低天棚帘的整体重量,减少建筑锥顶的负重;
[0032]底梁1的上方设有转管4,转管4上设有回转机构,转管4上设有等腰梯形(接近三角形)的面料5,面料5的长底边与转管4固定,面料5的短底边向安装板2延伸;
[0033]安装板2上设有电机6,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棚帘,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根底梁(1)首尾相连而成的、多边形的框架,框架的内部设有安装板(2),安装板(2)与框架之间设有多根倾斜的侧梁(3),多根侧梁(3)的内侧端均与安装板(2)固定,多根侧梁(3)的外侧端分别连接框架的多个顶点;底梁(1)的上方设有转管(4),转管(4)上设有回转机构,转管(4)上设有等腰梯形的面料(5),面料(5)的长底边与转管(4)固定,面料(5)的短底边向安装板(2)延伸;安装板(2)上设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设有卷绳器(7),卷绳器(7)周向上设有多根钢索(8),多根钢索(8)分别连接多个面料(5)的短底边;底梁(1)和侧梁(3)均是方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棚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5)的短底边回卷并车缝而形成袋口(9),袋口(9)内设有拉杆(10),袋口(9)的外侧设有与钢索(8)连接的卡扣(11),卡扣(11)上设有与拉杆(10)配合的卡槽(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棚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管(4)的两端均设有带座的轴承(13),轴承(13)的底座固定在底梁(1)的端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棚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被转管(4)一端穿过的内滚套(14),内滚套(14)的外周面为球面,球面上设有弧形的第一沟槽(15),内滚套(14)的一侧设有被转管(4)穿过的扭簧(31),扭簧(31)的一端连接内滚套(14),扭簧(31)的另一端连接转管(4);内滚套(14)的外侧设有外滚套(16),外滚套(16)的内孔与内滚套(14)的外周面配合,外滚套(16)的内孔上设有弧形的第二沟槽(17),第二沟槽(17)和第一沟槽(15)组成球腔,球腔内设有滚珠(18),外滚套(16)的外侧设有螺旋槽(19);所述卷绳器(7)的外周面上设有上绳槽(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周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腾新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