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218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行业加热炉系统液压机电领域,涉及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包括油缸,所述油缸一端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前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后部设置有柱塞式蓄能器,所述柱塞式蓄能器一侧设置有氮气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柱塞式蓄能器回收负载的重力势能重复利用,无杆腔进油上升,有杆腔进油下降,动力系统只需给油缸下降时提供流量和压力,由于油缸有杆腔的面积少,所需流量相对就少,这就降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动力功率配置,可以减少系统的容量设计,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行业加热炉系统液压机电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热炉是将物料或工件加热到轧制成锻造温度的设备,大型工厂中通常使用步进加热炉进行生产,在对金属进行加热时,通过液压系统对钢坯进行传动,降低生产危险性,提高生产效率,且具有运行平稳的特点。
[0003]现有技术中,加热炉在使用过程中,升降动作的系统流量在520

1600L/min不等,要求液压系统在设计和使用上都会选择200L/min的油泵3

8台,由于一般的加热炉钢梁、水箱、钢坯等负重都在600t左右,加之加热炉升降油缸的倾角13
°
,所以系统的工作压力都在14

16MPa,所需的流量、功率较大,压力较高,不利于节能,因此,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本技术通过柱塞式蓄能器回收负载的重力势能重复利用,无杆腔进油上升,有杆腔进油下降,动力系统只需给油缸下降时提供流量和压力,由于油缸有杆腔的面积少,所需流量相对就少,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动力功率配置,可以减少系统的容量设计,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电控装置,能够实时监控柱塞式蓄能器的气压、油压和油缸的工作情况,实现自动加油、补油、气压监控和报警等。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包括油缸,所述油缸一端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前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后部设置有柱塞式蓄能器,所述柱塞式蓄能器一侧设置有氮气罐。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马达一侧设置有电控装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压马达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气罐一侧设置有气压端压力传感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通过柱塞式蓄能器回收负载的重力势能重复利用,无杆腔进油上升,有杆腔进油下降,动力系统只需给油缸下降时提供流量和压力,由于油缸有杆腔的面积少,所需流量相对就少,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动力功率配置,可以减少系统的容量设计,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0012]2、本技术同时通过设置电控装置,能够实时监控柱塞式蓄能器的气压、油压
和油缸的工作情况,实现自动加油、补油、气压监控和报警等。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以上各图中,1、油缸,2、柱塞式蓄能器,3、氮气罐,4、第一电磁换向阀,5、第二电磁换向阀,6、第三电磁换向阀,7、压力传感器,8、气压端压力传感器,9、液压马达,10、电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包括油缸1,油缸1一端设置有无杆腔口A,无杆腔口A与液压马达9A5口相通,油缸1有杆腔口与第一电磁换向阀4的第二出油口B1通过管道或阀块连通,另一端为有杆腔口B,油缸1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或位置检测装置,油缸1一端设置有液压马达9,液压马达9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用于检测柱塞式蓄能器2的油压压力和油缸1无杆腔口油压压力,液压马达9一侧设置有电控装置10,电控装置10通过接受氮气压力及柱塞式蓄能器2的压力及活塞行程信息,分析柱塞式蓄能器2的储油是否少了,如果少了则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5的电磁铁YA2通电,第二电磁换向阀5的压力口P2与其出油口A3相通,系统往柱塞式蓄能器2补充动力油液,到达油压端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值,则控制第二电磁换向阀5的电磁铁YA2停电,关闭第二电磁换向阀5停止补油,如果柱塞式蓄能器2里的油过多则控制第三电磁换向阀6通电,第三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A3与系统的低压回油系统连通,柱塞式蓄能器2里的油液通过电磁阀进行放液,下降到油压端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值,则控制第三电磁换向阀6的电磁铁YA1停电,关闭第三电磁换向阀6停止放油,并且通过气压端压力传感器8监控氮气压力,通过对比发现氮气压力减少,则发出氮气漏气信号,人工或连接自动充气装置,给氮气罐3补充氮气,至系统要求为止,液压马达9前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5,第二电磁换向阀5的压力口P2与系统压力油连通,其出油口A2与液压马达9油口A4连通,第二电磁换向阀5的出油口A2与柱塞式蓄能器2的进油端通过管道或阀块连通,第二电磁换向阀5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4,第一电磁换向阀4的压力口P1与系统压力油连通,其回油口T1与低压回油口连通回油箱,第二电磁换向阀5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6,第三电磁换向阀6的压力口P3与系统低压回油口连通,第三电磁换向阀6后部设置有柱塞式蓄能器2,柱塞式蓄能器2
进气端与氮气罐3通过管道或阀块连通,柱塞式蓄能器2的进油端与第三电磁换向阀6的出油口A3连通,柱塞式蓄能器2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或位置检测装置,柱塞式蓄能器2一侧设置有氮气罐3,在初始阶段,打开第二电磁换向阀5可以给柱塞式蓄能器2和油缸1的连接管道充满压力油液,维修时可打开第三电磁换向阀6,把里面的油液清空,氮气罐3一侧设置有气压端压力传感器8,气压端压力传感器8用于检测氮气罐3的气压。
[0019]在使用时,氮气罐3注入氮气,氮气压力需要达到设定值,油缸1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油缸1在最低位,打开第二电磁换向阀5,系统压力油给柱塞式蓄能器2注入压力油液,这时电控装置10通过柱塞式蓄能器2上的位移传感器检测柱塞式蓄能器2的活塞位置从而计算出柱塞式蓄能器2的容量,另外根据实际使用油缸1的大小和行程可以计算出所需的容量,根据容量设定柱塞式蓄能器2的位置,当到达柱塞式蓄能器2设定的位置值时,此时关闭第二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包括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一端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前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一侧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后部设置有柱塞式蓄能器,所述柱塞式蓄能器一侧设置有氮气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炉升降回路的液压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一侧设置有电控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京城熊海军欧衡杨浩林刘付金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白云液压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