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201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包括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井,排水井的底端设有分流箱,分流箱内通过竖向隔板分为缓冲仓和辅助仓,竖向隔板的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溢流孔,辅助仓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横向隔板,横向隔板顶部的中部设有阀门机构。该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当缓冲仓内装满雨水时,就说明第一雨水导管无法快速完成雨水的排放,此时,缓冲仓内的雨水从矩形溢流孔溢流至辅助仓内,借助辅助仓内的阀门机构和第二雨水导管将溢流的雨水导入污水排水管网内,以缓解雨水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水管网的排水压力。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
,尤其涉及了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排水系统是用于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由排水网管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城市的雨水排水管网和污水排水管网采用独立设置,进入雨水管网内的雨水会直接排放到自然水源,污水排水管网中的生活污水需排放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到自然水源中,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压力;
[0003]但是遇到连续暴雨天气时,由于降雨量大,雨水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会增大,导致城市道路上的雨水无法快速通过雨水排水管网排出至自然水源,从而造成城市道路被雨水淹没,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给交通和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包括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排水井,排水井预埋在道路下方,使道路上的雨水可以从排水井导入分流箱内,所述排水井的底端设有分流箱,所述分流箱内通过竖向隔板分为缓冲仓和辅助仓,所述排水井与缓冲仓连通,所述竖向隔板的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溢流孔,当缓冲仓内装满雨水时,就说明第一雨水导管无法快速完成雨水的排放,此时,缓冲仓内的雨水从矩形溢流孔溢流至辅助仓内,借助辅助仓内的阀门机构和第二雨水导管将溢流的雨水导入污水排水管网内,以缓解雨水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0007]所述辅助仓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顶部的中部设有阀门机构,阀门机构在常态时处于闭合状态,避免污水排水管网内的异味通过第二雨水导管进入到辅助仓,如果异味进入到辅助仓内,异味就会从排水机构散出,影响到城市居民;
[0008]所述分流箱的底部设有与缓冲仓连通的第一雨水导管,所述第一雨水导管的底端连接有雨水排水管网,第一雨水导管将缓冲仓内的雨水导入雨水排水管网,所述分流箱的底部设有与辅助仓连通的第二雨水导管,所述第二雨水导管的底端连接有污水排水管网,第二雨水导管将溢流至辅助仓内的雨水导入污水排水管网。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排水井外壁的顶部设有环形限位块,防止排水井下沉,所述排水井的顶部盖合有井盖,所述井盖底部的外边缘与环形限位块的顶部相贴合,增大与井盖的接触面,提高井盖的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排水井内壁的中上部设有环形支撑块,所述排水井内放置有过滤
内桶,所述过滤内桶的底部设有过滤网,对随着雨水流进排水井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第一雨水导管和第二雨水导管被堵塞,所述过滤内桶底部的外边缘与环形支撑块的顶部相贴合,用于支撑过滤内桶,使过滤内桶可以取出,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内桶内的过滤物进行清理。
[0011]作为优选,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开口向下设置的U形固定板,所述U形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横向隔板的顶部,所述U形固定板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矩形堵块,所述第二雨水导管的顶端贯穿横向隔板的底部,且所述矩形堵块的底部与第二雨水导管的顶端相贴合,通过矩形堵块将第二雨水导管的顶端闭合。
[0012]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堵块顶部的中部竖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穿过U形固定板内壁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浮球,当辅助仓内的雨水逐渐增多后,浮球会上升,浮球通过连接杆带动矩形堵块向上移动,从而使溢流至辅助仓内的雨水可以进入到第二雨水导管内。
[0013]作为优选,所述横向隔板的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设有L形泄水管,所述L形泄水管的顶端贯穿横向隔板的底部,所述L形泄水管的顶端与横向隔板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使横向隔板上方的雨水可以进入L形泄水管内,所述L形泄水管的底端穿过辅助仓内壁的底部且与第一雨水导管连通,因为浮球与横向隔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当水面位于浮球下方时,矩形堵块就会将第二雨水导管的顶端闭合,通过L形泄水管可以将辅助仓内未进入第二雨水导管的雨水导入第一雨水导管。
[0014]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5]1、该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当缓冲仓内装满雨水时,就说明第一雨水导管无法快速完成雨水的排放,此时,缓冲仓内的雨水从矩形溢流孔溢流至辅助仓内,借助辅助仓内的阀门机构和第二雨水导管将溢流的雨水导入污水排水管网内,以缓解雨水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0016]2、该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阀门机构在常态时处于闭合状态,避免污水排水管网内的异味通过第二雨水导管进入到辅助仓,从而防止异味从排水机构散出,避免影响到城市居民。
[0017]3、该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排水机构中的过滤内桶可以对随着雨水流进排水井内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第一雨水导管和第二雨水导管被堵塞。
[0018]4、该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当辅助仓内的水面位于浮球下方时,矩形堵块就会将第二雨水导管的顶端闭合,通过L形泄水管可以将辅助仓内未进入第二雨水导管的雨水导入第一雨水导管,避免辅助仓内长期有雨水残留。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3为本技术中的排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3]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分流箱、10—竖向隔板、100—矩形溢流孔、11—缓冲仓、12—辅助仓、13—横向隔板、2—排水机构、20—排水井、200—环形限
位块、201—环形支撑块、21—过滤内桶、22—过滤网、23—井盖、3—阀门机构、30—U形固定板、31—矩形堵块、32—连接杆、33—浮球、4—第一雨水导管、5—第二雨水导管、6—雨水排水管网、7—污水排水管网、8—L形泄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如图1

4所示,包括排水机构2,排水机构2包括排水井20,排水井20预埋在道路下方,使道路上的雨水可以从排水井20导入分流箱1内,排水井20的底端设有分流箱1,分流箱1内通过竖向隔板10分为缓冲仓11和辅助仓12,排水井20与缓冲仓11连通,竖向隔板10的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溢流孔100,当缓冲仓11内装满雨水时,就说明第一雨水导管4无法快速完成雨水的排放,此时,缓冲仓11内的雨水从矩形溢流孔100溢流至辅助仓12内,借助辅助仓12内的阀门机构3和第二雨水导管5将溢流的雨水导入污水排水管网7内,以缓解雨水排水管网6的排水压力;
[0027]辅助仓12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横向隔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包括排水机构(2),所述排水机构(2)包括排水井(2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20)的底端设有分流箱(1),所述分流箱(1)内通过竖向隔板(10)分为缓冲仓(11)和辅助仓(12),所述排水井(20)与缓冲仓(11)连通,所述竖向隔板(10)的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矩形溢流孔(100),所述辅助仓(12)内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横向隔板(13),所述横向隔板(13)顶部的中部设有阀门机构(3),所述分流箱(1)的底部设有与缓冲仓(11)连通的第一雨水导管(4),所述第一雨水导管(4)的底端连接有雨水排水管网(6),所述分流箱(1)的底部设有与辅助仓(12)连通的第二雨水导管(5),所述第二雨水导管(5)的底端连接有污水排水管网(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20)外壁的顶部设有环形限位块(200),所述排水井(20)的顶部盖合有井盖(23),所述井盖(23)底部的外边缘与环形限位块(200)的顶部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污排水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20)内壁的中上部设有环形支撑块(201),所述排水井(20)内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存王秀丽朱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泰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