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200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包括将海缆置于钢套管内,选择海底基岩面,将装有海缆的若干钢套管放在海底基岩面上,钢套管并排分布并通过锁扣连接;在钢套管外填充速凝混凝土层,速凝混凝土层高出钢套管600mm以上,并沿两侧以不低于1:2的比例放坡;在速凝混凝土层表面铺设沥青涂层,厚度不低于400um;钢套管前部直通海域直埋段海缆沟,后部与陆域电缆沟衔接,陆域电缆沟底部布置陆域电缆沟垫层,顶部布置陆域电缆沟盖板,陆域电缆沟内填充沙袋。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简单便捷、经济合理、结构安全可靠,海缆通过钢套管管敷设,并采用锁扣联排设计,同时上覆速凝混凝土,实现在基岩面情况下降低开挖并优化工期的目的。在基岩面情况下降低开挖并优化工期的目的。在基岩面情况下降低开挖并优化工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上风电海缆敷设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21世纪以来,风电行业保持高爆发的发展态势,随着陆域风电可开发的范围逐渐减少,其发展也逐渐受到限制,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沿海甚至深远海区域。海上风电具有干扰因素少、风力稳定、风速快、不占用土地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等多种优势,是当下以及未来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0003]海上风电项目由风场工程和送出工程组成,其中送出工程一般由海上升压站、海缆和陆上集控中心构成。海上升压站将各个风机所产生的电能汇聚升压后整体经由海缆送至陆上集控中心,再由陆上集控中心统一调控后送至电网。海缆作为连接海上升压站与陆上集控中心电能通道,被誉为海上风电项目的“动脉”,在整个风电场电能的输送承担着至为重要的枢纽作用,是海上风电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004]连接风电场与陆上集控中心的海缆主要有三部分:海域段、登陆段和陆域段。其中海缆登陆段是海缆从海水环境到陆上环境的一个变化阶段,布置于海陆交界地段,常年面临腐蚀、潮湿、海水浸泡及波浪拍击等复杂多变的环境,且涉及到多种施工方式的转换,风险较高,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海缆结构腐蚀、破损等情况,是海上风电项目的一大痛点。
[0005]目前,传统海上风电项目登陆段多采用电缆沟加盖板方式,即在海缆登陆段预先开挖沟道,等退潮时采用混凝土结构浇筑并形成凹槽型电缆通道。这种设计方案前置条件要求较多,需先开挖、支模、浇筑混凝土之后才能进行海缆敷设施工,极大影响施工进度及成本;同时电缆沟大开挖方案对地形要求较高,仅适用于较为平坦的软土地层。随着近些年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急剧扩张,登陆条件较好的岸线已被开发殆尽,同时政府对于海岸生态红线的保护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导致目前海上风电海缆登陆段的选择也越来越困难,现在以及未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海陆登陆段为岩石海岸线的情况。在此情形下,电缆沟大开挖方案将不再适用。
[0006]因此,考虑到海缆登陆段为岩石海岸线的特殊环境情况,在满足电缆运行环境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在基岩质海岸线条件下,传统海上风电项目登陆段电缆沟大开挖敷设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简单便捷、经济合理、结构安全可靠的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海缆通过钢套管管敷设,并采用锁扣联排设计,同时上覆速凝混凝土方案,实现在基岩面情况下降低开挖并优化工期的目的。
[0008]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9]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将海缆置于钢套管内,选择海底基岩面,将装有海缆的若干钢套管放在海底基岩面上,钢套管并排分布并通过锁扣连接;
[0011]步骤二:在钢套管外填充速凝混凝土层,速凝混凝土层高出钢套管600mm以上,并沿两侧以不低于1:2的比例放坡;
[0012]步骤三:在速凝混凝土层表面铺设沥青涂层,厚度不低于400um;
[0013]步骤四:钢套管前部直通海域直埋段海缆沟,后部与陆域电缆沟衔接,陆域电缆沟底部布置陆域电缆沟垫层,顶部布置陆域电缆沟盖板,陆域电缆沟内填充沙袋。
[0014]进一步地,沥青涂层采用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涂层。
[0015]进一步地,钢套管采用两个半圆形镀锌钢管拼接而成,半圆形钢管两端设有锁扣,两个半圆形钢管通过锁扣拼接而成,钢套管外表面均匀布置三个吊耳,锁扣和吊耳均采用壁厚20mm钢板。
[0016]进一步地,钢套管内外表面均采用三道防腐涂层,第一和第二道防腐涂层采用环氧耐磨漆,面漆采用脂肪族聚氨酯面漆。
[0017]进一步地,钢套管后部与陆域电缆沟衔接处的陆域电缆沟采用喇叭口结构。
[0018]进一步地,陆域电缆沟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垫层,陆域电缆沟盖板采用预制混凝土盖板。
[0019]进一步地,近岸陆域电缆沟1m范围内填充沙袋。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海缆位于海底基岩面位置,上部覆设混凝土面层,下部视情况浅挖基岩面,方便电缆固定及安装,该方案无需基岩大开挖,施工难度低,施工周期短。
[0022]2、海缆外布置钢套管,且套管外填充速凝混凝土,形成密闭空间,有效减少海缆/套管与海水的接触面积,防止结构腐蚀破坏,增加结构耐久性。同时,混凝土外表面覆盖一层沥青防腐涂层,进一步增加结构安全可靠性。
[0023]3、海缆通过钢套管敷设,钢套管可采用锁扣式联排设计,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容易发生侧向位移,也可以更好抵抗波浪拍击,结构稳定性更好,且钢套管内部平顺光滑,海缆可在钢套管进行滑动式抽拉操作,便于施工及检修。
[0024]4、采用钢套管辅助电缆进行敷设,取消了传统电缆沟布置方式,节省了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时间,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本方案可先敷设海缆后进行登陆段施工,增加了项目施工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登陆段海缆敷设纵剖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登陆段海缆敷设横剖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钢套管截面详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登陆段海缆与陆域电缆沟衔接详图。
[0029]图中:1、海底基岩面;2、沥青涂层;3、速凝混凝土层;4、钢套管;5、海缆;6、吊耳;7、锁扣;8、沙袋;9、陆域电缆沟;10、陆域电缆沟垫层;11、陆域电缆沟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31]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后”分别对应说明书附图中的左侧和右侧。
[0032]如图1

4所示,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将海缆5置于钢套管4内,选择海底基岩面1,将装有海缆5的若干钢套管4放在海底基岩面1上,钢套管4并排分布,并通过锁扣7连接;
[0034]步骤二:在钢套管4外填充速凝混凝土层3,速凝混凝土层3高出钢套管600mm以上,并沿两侧以不低于1:2的比例放坡;
[0035]步骤三:在速凝混凝土层3表面铺设沥青涂层2,厚度不低于400um;
[0036]步骤四:钢套管4前部直通海域直埋段海缆沟,后部与陆域电缆沟9衔接,陆域电缆沟9底部布置陆域电缆沟垫层10,顶部布置陆域电缆沟盖板11,陆域电缆沟内放置沙袋8。
[0037]本专利技术海缆敷设于基岩质海岸线位置,长时间不间断地受到海浪潮汐的冲击,且所处环境为海水与空气的交接段,腐蚀严重,同时海缆直接接触海底基岩面1,容易出现破损情况,故在登陆段中采用钢套管4包裹的方式进行海缆保护,并在考虑到海缆载流量及散热要求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大钢套管4的管径。海缆5外布置钢套管4,且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海缆置于钢套管内,选择海底基岩面,将装有海缆的若干钢套管放在海底基岩面上,钢套管并排分布并通过锁扣连接;步骤二:在钢套管外填充速凝混凝土层,速凝混凝土层高出钢套管600mm以上,并沿两侧以不低于1:2的比例放坡;步骤三:在速凝混凝土层表面铺设沥青涂层,厚度不低于400um;步骤四:钢套管前部直通海域直埋段海缆沟,后部与陆域电缆沟衔接,陆域电缆沟底部布置陆域电缆沟垫层,顶部布置陆域电缆沟盖板,陆域电缆沟内填充沙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其特征在于:沥青涂层采用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岩质海岸的海缆登陆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套管采用两个半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陶安俞华锋郝俊飞贾献林王定仕徐小龙王淡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