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车辆用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78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抑制红外线的检测精度下降。一种车辆用玻璃,其在遮光区域内形成有远红外线透射区域,所述远红外线透射区域具有开口部和配置在开口部内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20)。在沿与车外侧的表面(20a)垂直的方向照射远红外线时,远红外线透射构件(20)的第一位置(P1)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与远红外线透射构件(20)的第二位置(P2)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不同,其中,在将车辆用玻璃搭载在车辆上时,第二位置(P2)位于第一位置(P1)的铅垂方向下方。位于第一位置(P1)的铅垂方向下方。位于第一位置(P1)的铅垂方向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玻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玻璃。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有时安装各种传感器。作为安装在汽车上的传感器,可举出:摄像头、LiDAR(光探测和测距)、毫米波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
[0003]红外线根据其波段而分为近红外(例如波长0.7μm~2μm)、中红外(例如波长3μm~5μm)和远红外(例如波长8μm~13μm)。作为检测这些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在近红外方面,可举出:触摸传感器、近红外线摄像头、LiDAR;在中红外方面,可举出:气体分析、中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分析);在远红外方面,可举出:夜视仪、热像仪(以下称为远红外摄像头);等。
[0004]汽车的窗玻璃通常不透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因此远红外摄像头以往多数情况下例如像专利文献1一样设置在车厢外、更具体地设置在前格栅中。但是,在将远红外摄像头设置在车厢外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牢固性、耐水性、防尘性等,结构变得更复杂,导致了高成本。通过将远红外摄像头设置在车厢内、而且设置在雨刷的工作区域中,远红外摄像头被窗玻璃保护,因此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窗玻璃存在远红外线透射率低的问题,因而通常不将远红外摄像头配置在车厢内。
[0005]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窗构件,其在窗玻璃的一部分上开设有通孔并在该通孔中填充有红外线透射性的构件。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0169491号说明书
[0009]专利文献2:英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27113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在此,由于将车辆用玻璃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地安装等原因,有时红外线透射构件的红外线透射率按位置而变得不均匀。在这种情况下,红外线摄像头的检测精度有可能下降。因此,要求抑制红外线的检测精度下降。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红外线的检测精度下降的车辆用玻璃。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目的,本公开的车辆用玻璃为具有遮光区域的车辆用玻璃,其中,在所述遮光区域内形成有远红外线透射区域,所述远红外线透射区域具有开口部和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内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在沿与车外侧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照射远红外线时,所述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第一位置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与
所述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第二位置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不同,其中,在将所述车辆用玻璃搭载在车辆上时,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铅垂方向下方。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红外线的检测精度下降。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搭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沿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沿图2的B

B截面的剖视图。
[0021]图5是表示将车辆用玻璃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示例的示意图。
[0022]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9是第一变形例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10是第一变形例的另一例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11是第二变形例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12是第二变形例的另一例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适当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制,另外,在存在多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包括将各实施方式组合而构成的方式。另外,关于数值,包含四舍五入的范围。
[0032](第一实施方式)
[0033](车辆)
[0034]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搭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1被搭载在车辆V上。车辆用玻璃1是应用于车辆V的前玻璃的窗构件。即,车辆用玻璃1被用作车辆V的前窗,换言之,被用作挡风玻璃。在车辆V的内部(车内)搭载有远红外摄像头CA1和可见光摄像头CA2。需要说明的是,车辆V的内部(车内)例如是指设置有驾驶员的驾驶席的车厢内。
[0035]车辆用玻璃1、远红外摄像头CA1和可见光摄像头CA2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单元100。远红外摄像头CA1是检测远红外线的摄像头,通过检测来自车辆V外部的远红外线而拍摄车辆V外部的热图像。可见光摄像头CA2是检测可见光的摄像头,通过检测来自车辆V外部的可见光而拍摄车辆V外部的图像。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单元100除了具有远红外摄像头CA1和可见光摄像头CA2以外,可以还具有例如LiDAR或毫米波雷达。在此的远红外线例如为波长为8μm~13μm波段的电磁波,可见光例如为波长为360nm~830nm波段的电磁波。需要
说明的是,可以将远红外线定义为波长为8μm~12μm波段的电磁波。另外,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在“~”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
[0036](车辆用玻璃)
[0037]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玻璃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沿图2的A

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B

B截面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以下,将车辆用玻璃1的上缘记为上缘部1a,将车辆用玻璃1的下缘记为下缘部1b,将车辆用玻璃1的一个侧缘记为侧缘部1c,将车辆用玻璃1的另一个侧缘记为侧缘部1d。上缘部1a是在将车辆用玻璃1搭载在车辆V上时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边缘部分。下缘部1b是在将车辆用玻璃1搭载在车辆V上时位于铅垂方向下侧的边缘部分。侧缘部1c是在将车辆用玻璃1搭载在车辆V上时位于一侧的边缘部分。侧缘部1d是在将车辆用玻璃1搭载在车辆V上时位于另一侧的边缘部分。
[0038]以下,在与车辆用玻璃1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中,将从上缘部1a向下缘部1b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从侧缘部1c向侧缘部1d的方向设为X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与Y方向正交。将与车辆用玻璃1的表面正交的方向、即车辆用玻璃1的厚度方向设为Z方向。Z方向例如为在将车辆用玻璃1搭载在车辆V上时从车辆V的车外侧向车内侧的方向。X方向和Y方向沿着车辆用玻璃1的表面,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玻璃,其为具有遮光区域的车辆用玻璃,其中,在所述遮光区域内形成有远红外线透射区域,所述远红外线透射区域具有开口部和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内的远红外线透射构件,并且在沿与车外侧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照射远红外线时,所述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第一位置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与所述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第二位置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不同,其中,在将所述车辆用玻璃搭载在车辆上时,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铅垂方向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其中,在沿与车外侧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照射远红外线时,所述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高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其中,在沿与车外侧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照射远红外线时,所述远红外线透射构件的波长8μm~13μm的远红外线的平均透射率随着从所述第一位置去往所述第二位置而变高。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其中,所述远红外线透射构件包含透射远红外线的基材和形成在所述基材上的功能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包含远红外线吸收层,所述远红外线吸收层吸收远红外线,并且所述远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随着从所述第一位置去往所述第二位置而变小。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其中,所述功能膜包含减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岛达雄小林光吉安井容二北冈贤治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