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55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所述添加剂为磺酸吡啶酯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低温充放电特性。放电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液
,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掌上游戏机,数码相机等;同时在储能和动力领域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储能基站,发电站,乘用车,公共汽车等。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一直都是锂离子电池研发的重点,特别是在储能电池领域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电解液做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循环和高低温性能的重要因素,而电解液添加剂又是其中极为关键的组分,一种或者多种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各方面性能。目前实际采用的电解液添加剂包括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等,虽然有较好常温循环改善效果,但是通常成膜阻抗较高,导致电池低温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低温充放电特性。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液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磺酸吡啶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Ⅰ或式Ⅱ所示:
[0007][0008]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含氟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基、碳原子数为6~26的芳烃基、碳原子数为2~20的脂肪醚基、碳原子数为2~20的烷羧基、芳香族杂环基团、三甲基硅氧基或上述基团被卤素取代所形成的基团中的一种。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氟基团为氟基、三氟甲基、三氟甲硫基或三氟甲氧基中的一种。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添加剂选自如式Ⅲ、式Ⅳ、式

、式

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1][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所述的添加剂。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解液还包括有机溶剂和锂盐。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机溶剂包括环状碳酸酯、链状碳酸酯或线性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状碳酸酯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丁烯酯、γ

丁内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链状碳酸酯包括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乙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线性羧酸酯包括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酯、丙酸丙酯、醋酸甲酯、丁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锂盐包括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二氟双草酸磷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
[001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所述的电解液。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液添加剂为磺酸吡啶酯类化合物,该添加剂中的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使得添加剂作为路易斯碱存在,能与电解液中微量的HF结合,起到除水除酸的作用,且增加钝化膜中有机成分的含量,增加该钝化膜的韧性;另一方面,该添加剂中的硫酸酯、磺酸酯结构,还可以与其它添加剂协同作用,在负极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SEI膜,有效阻止电
解液在负极表面的还原反应与过渡金属的沉积,改善负极与电解液的界面,减缓存储或循环过程中电极界面的副反应,同时带有硫酸酯、磺酸酯结构的添加剂生成的SEI膜阻抗较低,能有效的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内阻,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和低温充放电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2]下述对比例和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式Ⅲ、式Ⅳ、式

、式

所示的磺酸吡啶酯类化合物购自Sigma

Aldrich公司,电解质锂盐则购自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解液溶剂购买自山东石大胜华化工公司。
[0024]对比例1
[0025]1、正极片的制备:
[0026]正极材料配比为:磷酸铁锂、导电碳黑、聚偏二氟乙烯(PVDF,粘接剂)质量比为0.8:0.1:0.1。将PVDF加入到N

甲基

吡咯烷酮中,快速搅拌均匀,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导电碳黑,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磷酸铁锂搅拌均匀形成正极浆料,最后将正极浆料涂覆在铝箔上,经过烘烤,滚压,裁片,焊极耳后得到正极极片。
[0027]2、负极片的制备:
[0028]负极材料配比为:人造石墨、导电碳黑、羧甲基纤维素(CMC)、丁苯橡胶(SBR)质量比为95:1:1.5:2.5。将CMC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快速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继续搅拌至均匀,继续加入人造石墨和导电碳黑,搅拌均匀分散后,加入SBR,分散成均匀的负极浆料,最后将负极浆料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烘烤,滚压,裁片,焊极耳后得到负极极片。
[0029]3、电解液的制备:
[0030]在充满高纯氮气的手套箱中(水分<1ppm,氧气<1ppm),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按照1:1:1重量份进行混合成溶剂,然后加入LiPF6充分混合,形成锂盐浓度为1mol/L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
[0031]4、电池的制备:
[0032]将得到的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置于冲好坑的铝塑膜中,并进行热熔封装,得到留有注液口的预封装后的电芯。最后将预封装的电池置于真空炉中进行充分烘烤干燥后,从注液口注入一定量的电解液,并在真空环境下对注液口进行封装,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0033]对比例2
[0034]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电解液的制备:
[0035]在充满高纯氮气的手套箱中(水分<1ppm,氧气<1ppm),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按照1:1:1重量份进行混合成溶剂,然后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比1%的碳酸亚乙烯酯后,再加入LiPF6充分混合,形成锂盐浓度为1mol/L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
[0036]对比例3
[0037]对比例3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电解液的制备:
[0038]在充满高纯氮气的手套箱中(水分<1ppm,氧气<1ppm),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按照1:1:1重量份进行混合成溶剂,然后加入占电解液总质量比1%的氟代碳酸乙烯酯后,再加入LiPF6充分混合,形成锂盐浓度为1mol/L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
[0039]实施例1
[0040]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电解液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磺酸吡啶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Ⅰ或式Ⅱ所示: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含氟基团、碳原子数为1~20的烷烃基、碳原子数为6~26的芳烃基、碳原子数为2~20的脂肪醚基、碳原子数为2~20的烷羧基、芳香族杂环基团、三甲基硅氧基或上述基团被卤素取代所形成的基团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基团为氟基、三氟甲基、三氟甲硫基或三氟甲氧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选自如式Ⅲ、式Ⅳ、式

、式

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添加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还包括有机溶剂和锂盐。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艳艳辛民昌王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氟能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