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34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设置有便于贴敷使用的贴片本体,且贴片本体的内表面开设有透气孔;包括:第一贴附层,贴合连接于所述贴片本体的下表面端部,且第一贴附层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第二贴附层,第一贴附层和第二贴附层与之间交错组装有弹性丝线,并且第二贴附层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第三贴附片。该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可以通过按摩作用定期释放药物,或者按摩后可以更好的渗透吸收药物,同时有磁疗作用很好,关节等部位也可以使用,不影响关节活动度,其中的药物剂型比如乳剂或者凝膏等状态的药物具有易吸收且长期吸收的作用,以及磁疗长期刺激穴位,并对选择的穴位起到治疗本身的作用。的穴位起到治疗本身的作用。的穴位起到治疗本身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穴位贴敷贴片相关
,具体为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

技术介绍

[0002]中医穴位贴敷使用的贴片,可在患者的患病处进行贴敷治疗,且配合设置的粘贴设置,防止中医贴敷贴片出现脱落,并通过组装的按摩凸起对穴位处进行按摩,进而提高中医贴敷贴片使用时的效果,但现有的中医穴位贴敷贴片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开(公告)号:CN205649734U中“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中,包括支持体、压电装置和载药装置;支持体是用于粘贴于人体皮肤上;压电装置是设置于支持体上使穴位区富集神经末梢兴奋,促进药物渗透,产生激经效应,提高穴位贴敷的疗效;
[0004]在上述装置工作的过程中,用粒针盘穴位贴敷专用贴片,规范穴位贴敷;无源性电致孔技术与穴位贴敷技术相结合,在穴位区产生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由手指点压、叩击产生,对人体皮肤无损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患者乐意接受。制成贴片,会给中药穴位贴敷技术,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但在使用时设置的贴敷装置极易对皮肤造成过度贴敷,影响皮肤透气造成红肿,且需要专用电脉冲能量刺激穴位,不方便普及便捷使用,不方便患者自行按压穴位使用。
[0005]另外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开(公告)号:CN214910402U中“一种穴位定位按摩贴片及虎口贴”其中,包括医用弹性胶布、贴纸和按摩凸块,贴纸覆盖在医用弹性胶布上,贴纸上设有由第一易撕线围成的定位部;使专业医师能够为更多有按摩需求的人服务,同时便于常人便利且准确的自行进行按摩,方便灵活;
[0006]在上述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另一部分的医用弹性胶布进行上述操作进行更换,这样就能够保证皮肤的舒适性,避免红肿,但在使用时容易造成药液出现过多的浪费,且使用不充分,以及在挤压时容易造成材料出现挤压四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使用时设置的贴敷装置极易对皮肤造成过度贴敷,影响皮肤透气造成红肿,且需要专用电脉冲能量刺激穴位,不方便普及便捷使用,不方便患者自行按压穴位使用,容易造成药液出现过多的浪费,且使用不充分,以及在挤压时容易造成材料出现挤压四散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设置有便于贴敷使用的贴片本体,且贴片本体的内表面开设有透气孔;
[0009]包括:第一贴附层,贴合连接于所述贴片本体的下表面端部,且第一贴附层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第二贴附层,第一贴附层和第二贴附层与之间交错组装有弹性丝线,并且第二贴附层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第三贴附片;
[0010]粘接点,粘接连接于所述第三贴附片的下表面,且第三贴附片的下表面中轴处贴合连接有柔体件,并且柔体件的内表面中端安装有支撑条,同时柔体件的下表面中轴处安装有弹性环箍,并在弹性环箍的内表面均匀的安装有挤压条;
[0011]载药件上盖,嵌套连接于所述弹性环箍的内表面,且载药件上盖的内表面卡合连接有卡条,并且卡条的下表面安装有下座,同时载药件上盖的内表面嵌套连接有进气组件。
[0012]优选的,所述贴片本体与第一贴附层、第二贴附层和第三贴附片构成由上至下的粘贴设置,且第一贴附层和第二贴附层与弹性丝线构成交错贯穿结构。
[0013]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形成有效的贴合复合使用,且配合弹性结构,提高贴片本体的稳定性,防止患者使用时由于皮肤的张紧造成皮肤的拉扯,以及避免贴片本体出现脱落,且贴片本体为一次性使用材料,粘合皮肤的部位使用防过敏的材料,防止对使用着造成过敏。
[0014]优选的,所述粘接点关于第三贴附片的下表面端部等距离交错设置,且第三贴附片的下表面拐角处未设置粘接点,并且第三贴附片与柔体件构成粘接结构,同时柔体件与支撑条构成整体化结构,且支撑条的外表面形状呈矩形栅格状结构。
[0015]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便于与皮肤贴合,且防止过度的粘贴对皮肤造成损坏,以及第三贴附片材质的使用,可对皮肤流出的汗液吸附,以及设置的柔体件可有效的防止药液四散以及吸附至第三贴附片上。
[0016]优选的,所述柔体件与弹性环箍和挤压条构成整体化结构,且挤压条关于弹性环箍的内表面中轴线等角度设置,并且弹性环箍通过挤压条与载药件上盖构成内置结构。
[0017]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设置的结构可对载药件上盖进行稳定的嵌套使用,可提高载药上盖与贴片本体之间组装的稳定性。
[0018]优选的,所述载药件上盖通过卡条与下座构成限位的卡合结构,且载药件上盖与进气组件构成内置的嵌套结构。
[0019]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进行有效的嵌套卡合组装,防止两者出现脱落,并配合组装的进气组件,防止输送药液时,载药件上盖出现挤压无法回弹。
[0020]优选的,所述载药件上盖的内表面安装有弹性片,且弹性片的外表面安装有延伸片,并且下座下表面均匀的开设有微孔,同时下座的下表面安装有凸起块,并在凸起块的内表面嵌套填充有磁粉。
[0021]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便于进行稳定的组装和渗漏药液或者药膏,以及设置的弹性片和进气组件相配合使用,以及组装的凸起块和磁粉的使用进行按摩穴位。
[0022]优选的,所述弹性片与载药件上盖和延伸片构成整体化设置,且弹性片和延伸片之间呈垂直状设置,并且弹性片和延伸片关于载药件上盖的内表面中轴线等角度设置,同时凸起块与下座的下表面均匀的嵌入式安装设置,并且凸起块与磁粉构成内置结构。
[0023]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结构稳定的弹性调节,可有效的弹性复位使用,提高载药件上盖和下座之间的展开,以及凸起块与磁粉的使用可提高装置的按摩穴位的稳定性。
[0024]优选的,所述进气组件的外表面安装有嵌套环,并将嵌套环嵌套连接在载药件上盖的内表面,且进气组件的内表面安装有支撑座,并且支撑座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单向膜。
[0025]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进行有效的嵌套组装,防止出现脱落。
[0026]优选的,所述嵌套环与进气组件外表面上侧嵌入式安装设置,且进气组件通过嵌
套环与载药件上盖构成限位的嵌套结构,并且嵌套环通过支撑座与单向膜构成限位支撑的密封结构。
[0027]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时便于进行稳定的进气使用,防止载药件上盖内部出现负压,避免药液无法流出。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该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设置有弹性工作的第一贴附层和第二贴附层,配合第三贴附片组装的柔体件和弹性环箍对载药件上盖的嵌套,提高载药的稳定性,并配合下座设置的微孔将药液或者药膏进行渗漏使用,并通过下座组装的凸起块内部的磁粉起到磁疗作用,以及凸起块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和便捷性;
[0030]2.该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设置有便于粘贴复合的第一贴附层,并组装第二贴附层,并在两者之间进行组装交替设置的弹性丝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设置有便于贴敷使用的贴片本体(1),且贴片本体(1)的内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3);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贴附层(2),贴合连接于所述贴片本体(1)的下表面端部,且第一贴附层(2)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第二贴附层(3),第一贴附层(2)和第二贴附层(3)与之间交错组装有弹性丝线(4),并且第二贴附层(3)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有第三贴附片(5);粘接点(6),粘接连接于所述第三贴附片(5)的下表面,且第三贴附片(5)的下表面中轴处贴合连接有柔体件(7),并且柔体件(7)的内表面中端安装有支撑条(8),同时柔体件(7)的下表面中轴处安装有弹性环箍(9),并在弹性环箍(9)的内表面均匀的安装有挤压条(10);载药件上盖(11),嵌套连接于所述弹性环箍(9)的内表面,且载药件上盖(11)的内表面卡合连接有卡条(12),并且卡条(12)的下表面安装有下座(13),同时载药件上盖(11)的内表面嵌套连接有进气组件(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本体(1)与第一贴附层(2)、第二贴附层(3)和第三贴附片(5)构成由上至下的粘贴设置,且第一贴附层(2)和第二贴附层(3)与弹性丝线(4)构成交错贯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点(6)关于第三贴附片(5)的下表面端部等距离交错设置,且第三贴附片(5)的下表面拐角处未设置粘接点(6),并且第三贴附片(5)与柔体件(7)构成粘接结构,同时柔体件(7)与支撑条(8)构成整体化结构,且支撑条(8)的外表面形状呈矩形栅格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贴敷的专用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体件(7)与弹性环箍(9)和挤压条(10)构成整体化结构,且挤压条(10)关于弹性环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丽吴巍栾相佳王瑶张晗闫华田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