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32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活动部用以承载一光学组件,其中前述活动部连接前述固定部。前述驱动组件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运动,其中一光线沿一入射方向到达前述光学组件,并沿一出射方向离开前述光学组件,其中前述出射方向与前述入射方向不平行。方向与前述入射方向不平行。方向与前述入射方向不平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以驱使一光学组件运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三维物体感测科技的快速进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已逐渐被应用于一般车辆中。举例而言,前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可具备实时三维物体检测(real

time 3D object detection)、大尺度三维车辆检测(large

scale 3D vehicle detection)甚至三维物体辨识(3D object recognition)等功能。
[0003]传统的三维物体感测技术大多是采用光达感测(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红外线感测或超音波感测,然而如何能提升传统三维物体感测装置的效能并达成其驱动机构的微型化始成为一重要的挑战。除此之外,光学感测技术也已逐渐被应用在床旁检测或实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等相关领域,如何能提升光学感测系统的效能并达成其微型化亦已成为一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组件移动,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活动部用以承载前述光学组件,其中前述活动部连接前述固定部,并可相对于前述固定部运动。前述驱动组件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运动,其中一光线沿一入射方向到达前述光学组件,并沿一出射方向离开前述光学组件,其中前述出射方向与前述入射方向不平行。
[0005]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绕一第一轴旋转,且前述第一轴垂直于前述入射方向以及前述出射方向。
[000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于一第一角度范围内绕一第一轴往复地旋转。
[000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组件为一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的反射镜。
[000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组件以及一线圈,分别设置于前述固定部以及前述活动部上,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运动。
[000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前述固定部上的一光路调整组件,前述光线沿一初始方向到达前述光路调整组件,且前述光路调整组件引导前述光线沿前述入射方向传递至前述光学组件。
[001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驱使前述光路调整组件相对前述固定部绕一第二轴旋转。
[001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轴垂直于前述初始方向以及前述入射方向。
[001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光路调整组件为一棱镜。
[001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于一第一角度范围
内绕一第一轴往复地旋转,且前述驱动组件驱使前述光路调整组件相对前述固定部于一第二角度范围内绕一第二轴旋转。
[001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活动部以开回路控制的方式相对前述固定部于前述第一角度范围内绕前述第二轴往复地旋转,且前述光路调整组件以闭回路控制的方式相对前述固定部于一第二角度范围内绕前述第二轴旋转。
[0015]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活动部以连续运动的方式于前述第一角度范围内绕前述第一轴往复地旋转,且前述光路调整组件以间歇步进的方式相对前述固定部于前述第二角度范围内绕前述第二轴旋转。
[0016]于一实施例中,当前述光路调整组件沿一默认方向绕前述第二轴旋转一步进角度后,前述光路调整组件即暂停绕前述第二轴旋转,并在前述活动部移动经过前述第一角度范围后,前述光路调整组件再沿前述默认方向绕前述第二轴旋转前述步进角度。
[001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活动部为一长条形的簧片,前述簧片具有固定于前述固定部上的两个固定端及用以承载前述光学组件的一载台,且前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磁性组件以及一线圈,分别设置于前述固定部以及前述载台上,用以驱使前述载台绕前述簧片的一长轴往复地旋转。
[001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簧片相对于前述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共振频率,且前述线圈于一第一期间内被施加一第一交流电信号,其中前述第一交流电信号的频率对应于前述第一共振频率,用以驱使前述载台绕前述簧片的一长轴往复地旋转。
[001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簧片相对于前述固定部还具有一第二共振频率,且前述线圈于一第二期间内被施加一第二交流电信号,其中前述第二交流电信号的频率对应于前述第二共振频率,以驱使前述载台绕前述簧片的一短轴往复地旋转。
[002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簧片相对于前述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共振频率以及一第二共振频率,且前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线圈,其中前述些线圈分别被施加一第一交流电信号以及一第二交流电信号,且前述第一、第二交流电信号的频率分别对应于前述簧片的前述第一、第二共振频率,用以驱使前述载台分别绕前述簧片的一长轴以及一短轴往复地旋转,其中前述长轴垂直于前述短轴。
[002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共振频率为前述第一共振频率的10倍以上。
[002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共振频率介于10Hz到30Hz之间,且前述第二共振频率介于300Hz到1000Hz之间。
[002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组件和前述些线圈分别设置于前述载台的一顶侧和一底侧。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包括一活动部、一固定部、一驱动组件、至少一光发射器以及至少一光接收器。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光发射器提供一光线射向一物体,且在光线击中物体被反射后,光接收器接收前述光线。
附图说明
[0025]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感测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2表示图1中的光学模块改变光线行进方向的示意图。
[0027]图3表示当光路调整组件绕第二轴旋转时,感测光线被光学组件反射到物体表面的示意图。
[0028]图4表示光学组件于一第一角度范围内绕第一轴连续地旋转,且光路调整组件于一第二角度范围内以间歇步进的方式绕第二轴旋转的示意图。
[0029]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上模块的示意图。
[0030]图6表示图5中的簧片、线圈以及支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创作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2]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光学组件运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用以承载该光学组件,其中该活动部连接该固定部,并可相对于该固定部运动;以及一驱动组件,用以驱使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其中一光线沿一入射方向到达该光学组件,并沿一出射方向离开该光学组件,其中该出射方向与该入射方向不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驱使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绕一第一轴旋转,且该第一轴垂直于该入射方向以及该出射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驱使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于一第一角度范围内绕一第一轴旋转。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组件为一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的反射镜。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组件以及一线圈,分别设置于该固定部以及该活动部上,用以驱使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运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光路调整组件,该光线沿一初始方向到达该光路调整组件,且该光路调整组件引导该光线沿该入射方向传递至该光学组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驱使该光路调整组件相对该固定部绕一第二轴旋转。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垂直于该初始方向以及该入射方向。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光路调整组件为一棱镜。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于一第一角度范围内绕该第一轴旋转,且该光路调整组件相对该固定部于一第二角度范围内绕一第二轴旋转。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以开回路控制的方式相对该固定部于该第一角度范围内绕该第一轴往复地旋转,且该光路调整组件以闭回路控制的方式相对该固定部于该第二角度范围内绕该第二轴旋转。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以连续运动的方式于该第一角度范围内绕该第一轴往复地旋转,且该光路调整组件以间歇步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凯靖胡朝彰蔡旻修徐茂国蔡睿鸿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