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126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包括:第一基材层;黏合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上;第二基材层,形成于所述黏合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两层材料中间增加一层特殊的黏合层,使得例如两种极性不同的材料之间能够牢固的贴合在一起,不会发生分层现象。不会发生分层现象。不会发生分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05月20日、申请号为202010430483.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套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天然胶乳橡胶安全套由于天然胶乳的材料特性,厚度难以做到0.04mm以下,同时天然胶乳中含有多种蛋白质,蛋白过敏人群使用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安全套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能够避孕的基本功能上,人们更多的最求安全套的使用体验。水性聚氨酯安全套为近年市场上的新型产品,但聚氨酯材料的柔软性相对天然橡胶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综合两种材料的特点,做一款薄度、柔软性都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采用物理层叠的方式进行生产,但由于天然胶乳和水性聚氨酯为两种极性的材料,在层叠时两种材料间的附着力较低,造成产品易于分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例如通过在两层材料中间增加一层特殊的黏合层,使得两种极性不同的材料之间能够牢固的贴合在一起,不会发生分层现象。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至少包括:
[0006]第一基材层;
[0007]黏合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上;
[0008]第二基材层,形成于所述黏合层上;
[0009]其中,所述黏合层包括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分子链上含有氨基、磺酸基和羧基基团,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100%模量小于等于1.2N/mm2,所述黏合层的厚度为0.1~20μm。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天然胶乳薄膜、合成橡胶薄膜、聚氨酯薄膜和聚异戊二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天然胶乳薄膜、合成橡胶薄膜、聚氨酯薄膜和聚异戊二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包括聚醚/聚酯多元醇、脂肪族异氰酸酯、交联剂、小分子扩链剂和亲水扩链剂。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醚/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400

6000,所述聚醚/聚酯多元醇包括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聚己内酯和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脂肪族异氰酸酯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

4,4'

二异氰酸酯(HMDI)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剂包括三羟甲基丙烷、硅烷类、新戊二醇和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亲水扩链剂为乙二胺基乙磺酸钠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之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黏合层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

60000g/mol。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还包括:
[0019]第二黏合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层上;
[0020]第三基材层,形成于所述第二黏合层上。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黏合层的断裂延伸率大于等于500%。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套的厚度为0.01~0.068毫米。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套的层数为3~6层。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分子链上还包括硅烷基和/或羟基。
[002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0026]提供一模具;
[0027]在所述模具上形成第一基材层;
[0028]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上形成黏合层;
[0029]在所述黏合层上形成第二基材层;
[0030]脱去所述模具,获得所述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
[0031]其中,所述黏合层包括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分子链上含有氨基、磺酸基和羧基基团,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100%模量小于等于1.2N/mm2,所述黏合层的厚度为0.1~20μm。
[00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具是通过使用含有隔离剂的脱模水来脱去的。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两层材料中间增加一层特殊的黏合层,使得两种极性不同的材料之间能够牢固的贴合在一起,不会发生分层现象。本专利技术将黏合层两侧的薄膜材料黏合在一起,使得各薄膜材料能够发挥各自的材料优势。本专利技术的黏合层具有低模量、高黏合性、高兼容性、高回弹和高附着力,通过界桥作用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结合,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套在50~70℃热碱水或热水中浸泡1~10分钟,也不会有分层现象发生。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例如含有氨基、磺酸基和羧基基团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能够与例如聚氨酯或非极性材料进行反应或形成良好的粘合力,使得黏合层与其两侧的材料之间具有极强的附着力,进一步保证不会发生分层现象。
附图说明
[0034]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为3层结构时的示意图;
[0035]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6]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的为5层结构时的示意图。
[0037]符号说明
[0038]101
ꢀꢀꢀꢀꢀꢀꢀꢀꢀꢀꢀꢀꢀ
第一基材层
[0039]102
ꢀꢀꢀꢀꢀꢀꢀꢀꢀꢀꢀꢀꢀ
黏合层
[0040]103
ꢀꢀꢀꢀꢀꢀꢀꢀꢀꢀꢀꢀꢀ
第二基材层
[0041]104
ꢀꢀꢀꢀꢀꢀꢀꢀꢀꢀꢀꢀꢀ
第二黏合层
[0042]105
ꢀꢀꢀꢀꢀꢀꢀꢀꢀꢀꢀꢀꢀ
第三基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结果等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注意,如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描述所示的“%”是指“质量份数”。
[0044]在本专利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基材层;黏合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上;第二基材层,形成于所述黏合层上;其中,所述黏合层包括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分子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氨基、磺酸基和羧基基团,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100%模量小于等于1.2N/mm2,所述黏合层的厚度为0.1~10μm;所述黏合层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

60000g/mol;所述黏合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00%~7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天然胶乳薄膜、合成橡胶薄膜、聚氨酯薄膜和聚异戊二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天然胶乳薄膜、合成橡胶薄膜、聚氨酯薄膜和聚异戊二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包括聚醚/聚酯多元醇、脂肪族异氰酸酯、交联剂、小分子扩链剂和亲水扩链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聚氨酯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400

6000,所述聚醚/聚酯多元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家兵李维虎冯林林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利洁时健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