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90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武术训练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包含如下结构:上层承载板为圆盘状;承载平台嵌设于上层承载板中;若干个承载立柱垂直设置在上层承载板的底部并围绕上层承载板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下层承载板固定设置在若干个承载立柱的底部并与上层承载板平行;中层承载板固定设置在若干个承载立柱上并位于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之间;步法训练模块设置在承载平台与中层承载板上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身法训练模块设置在上层承载板、中层承载板以及下层承载板上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性单一的缺陷,具备实用性强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武术训练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0003]中国武术以民间拳种为主,它集技击和体用为一身,对武术运动员自身的敏捷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学习中国武术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武术运动员的敏捷度进行训练,在传统武术训练方法中便有利用梅花桩来对武术运动员的敏捷度、协调性以及稳定性进行训练的方法。
[0004]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自动化武术训练器械也被专利技术出来并逐渐被应用到武术运动员的日常武术训练中,如公告号为CN109675281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主动进攻能力的调节式武术训练桩及其训练方法,该具有主动进攻能力的调节式武术训练桩,包括承载方柱、限位板、承载架、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显示屏、控制面板、延展机构、缓冲支撑腿、接电插口,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承载方柱内腔的正面,承载架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方柱内壁背面的底部,控制器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架顶部的背面。该具有主动进攻能力的调节式武术训练桩,通过无序伸出五个受力装置接受击打,调整不同的伸出速率,达到锻炼武术、训练身体敏捷度的效果。然而该装置无法针对武术运动员的身法进行训练,存在功能性单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性单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包含:上层承载板、承载平台、中层承载板、下层承载板、若干个承载立柱、步法训练模块与身法训练模块;
[0006]上层承载板为圆盘状;
[0007]承载平台嵌设于上层承载板中,承载平台的顶部暴露于上层承载板的顶部表面,承载平台的底部暴露于上层承载板的底部表面;
[0008]若干个承载立柱固定设置在上层承载板的底部,任一个承载立柱垂直于上层承载板,若干个承载立柱围绕上层承载板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
[0009]下层承载板固定设置在若干个承载立柱的底部,下层承载板平行于上层承载板;
[0010]中层承载板固定设置在若干个承载立柱上,中层承载板位于上层承载板与下层承载板之间;
[0011]步法训练模块设置在承载平台与中层承载板上,步法训练模块与外部的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训练武术运动员的步法技巧;
[0012]身法训练模块设置在上层承载板、中层承载板以及下层承载板上,身法训练模块
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训练武术运动员的身法技巧。
[0013]进一步,步法训练模块包含:若干个装配槽、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与若干个信号灯带;
[0014]若干个装配槽开设在承载平台的顶部,装配槽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六边形,若干个装配槽呈蜂窝状排列;
[0015]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设置在承载平台与中层承载板上,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分别与若干个装配槽相连,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训练武术运动员的步法技巧;
[0016]若干个信号灯带嵌设于承载平台中,若干个信号灯带暴露于承载平台的顶部表面,若干个信号灯带分别与若干个装配槽的位置相匹配,任一条信号灯带围绕对应的装配槽的顶部槽口布置,若干个信号灯带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0017]进一步,步法训练组件包含:盖板、若干个通孔、托盘、若干个第一球型槽、若干个第一滚球、若干个第一弹簧、托板、拉绳、螺孔、顶升电机、套筒与顶升构件;
[0018]盖板固定盖设于装配槽的顶部槽口处;
[0019]若干个通孔开设在盖板的顶部,任一通孔贯穿盖板与装配槽的内腔连通,若干个通孔在盖板上均匀分布;
[0020]托盘轴向活动设置在装配槽的内腔中,托盘与装配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匹配,托盘位于盖板的下侧;
[0021]若干个第一球型槽均匀开设在托盘的顶部表面,若干个第一球型槽与若干个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0022]若干个第一滚球分别转动设置在若干个第一球型槽的内腔中,第一滚球与第一球型槽的形状相匹配,当托盘的顶部与盖板的底部抵接时,若干个第一滚球分别通过若干个通孔凸出于盖板的顶部表面;
[0023]托板轴向活动设置在装配槽的内腔中,托板与装配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匹配,托板位于托盘的下侧;
[0024]若干个第一弹簧设置在托板的顶部,若干个第一弹簧与托盘的底部相连,用于支撑托盘;
[0025]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托板的顶部以及托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6]螺孔开设在承载平台的底部表面,螺孔贯穿承载平台的外壁与对应的装配槽的内腔底部连通;
[0027]顶升电机固定设置在中层承载板的顶部,顶升电机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
[0028]套筒固定设置在顶升电机的执行端,套筒的顶部采用开放式设计,套筒的内腔径向截面形状为矩形;
[0029]顶升构件沿套筒的轴向活动插设于套筒的内腔中,顶升构件的底部与套筒的内腔形状相匹配,顶升构件的顶部穿过螺孔与托板的底部转动连接,顶升构件与螺孔螺纹连接。
[0030]进一步,顶升构件包含:驱动段与连接段;
[0031]连接段为圆柱体,连接段的顶部与托板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接段与螺孔的形状相匹配,连接段与螺孔螺纹连接;
[0032]驱动段固定设置在连接段的底部,驱动段与连接段的中心轴相同,驱动段与套筒
的内腔形状相匹配,用于带动连接段转动。
[0033]进一步,身法训练模块包含:承载圆环、若干个连接立柱、齿圈、若干个第二球型槽、若干个第二滚球、调姿组件与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
[0034]承载圆环套设在上层承载板上,承载圆环与上层承载板的中心轴相同,承载圆环与上层承载板转动连接;
[0035]若干个连接立柱固定设置在承载圆环的底部,任一个连接立柱垂直于承载圆环,若干个连接立柱围绕承载圆环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
[0036]齿圈固定设置在若干个连接立柱的底部,齿圈平行于承载圆环,齿圈与承载圆环的中心轴相同,齿圈位于下层承载板与承载圆环之间;
[0037]若干个第二球型槽开设在齿圈的底部,若干个第二球型槽围绕齿圈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
[0038]若干个第二滚球分别转动设置在若干个第二球型槽的内腔中,第二滚球与第二球型槽的形状相匹配,若干个第二滚球与下层承载板的顶部表面抵接;
[0039]调姿组件设置在中层承载板以及下层承载板上,调姿组件与齿圈相连,调姿组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驱动齿圈转动;
[0040]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固定设置在上层承载板、承载圆环上,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分别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围绕承载平台圆周阵列分布,用于对武术运动员进行身法技巧训练。
[0041]进一步,调姿组件包含:主动齿轮、若干个从动齿轮与调姿电机;
[0042]主动齿轮转动设置在中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上层承载板、承载平台、中层承载板、下层承载板、若干个承载立柱、步法训练模块与身法训练模块;所述上层承载板为圆盘状;所述承载平台嵌设于所述上层承载板中,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暴露于所述上层承载板的顶部表面,所述承载平台的底部暴露于所述上层承载板的底部表面;所述若干个承载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承载板的底部,任一个所述承载立柱垂直于所述上层承载板,所述若干个承载立柱围绕所述上层承载板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下层承载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若干个承载立柱的底部,所述下层承载板平行于所述上层承载板;所述中层承载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若干个承载立柱上,所述中层承载板位于所述上层承载板与所述下层承载板之间;所述步法训练模块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中层承载板上,所述步法训练模块与外部的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训练武术运动员的步法技巧;所述身法训练模块设置在所述上层承载板、所述中层承载板以及所述下层承载板上,所述身法训练模块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训练所述武术运动员的身法技巧。2.如权利要求1所述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步法训练模块包含:若干个装配槽、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与若干个信号灯带;所述若干个装配槽开设在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所述装配槽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所述若干个装配槽呈蜂窝状排列;所述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中层承载板上,所述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分别与所述若干个装配槽相连,所述若干个步法训练组件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训练所述武术运动员的步法技巧;所述若干个信号灯带嵌设于所述承载平台中,所述若干个信号灯带暴露于所述承载平台的顶部表面,所述若干个信号灯带分别与所述若干个装配槽的位置相匹配,任一条所述信号灯带围绕对应的所述装配槽的顶部槽口布置,所述若干个信号灯带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步法训练组件包含:盖板、若干个通孔、托盘、若干个第一球型槽、若干个第一滚球、若干个第一弹簧、托板、拉绳、螺孔、顶升电机、套筒与顶升构件;所述盖板固定盖设于所述装配槽的顶部槽口处;所述若干个通孔开设在所述盖板的顶部,任一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盖板与所述装配槽的内腔连通,所述若干个通孔在所述盖板上均匀分布;所述托盘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装配槽的内腔中,所述托盘与所述装配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盖板的下侧;所述若干个第一球型槽均匀开设在所述托盘的顶部表面,所述若干个第一球型槽与所述若干个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若干个第一滚球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若干个第一球型槽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滚球与所述第一球型槽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托盘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的底部抵接时,所述若干个第一滚球分别通过所述若干个通孔凸出于所述盖板的顶部表面;
所述托板轴向活动设置在所述装配槽的内腔中,所述托板与所述装配槽的径向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托板位于所述托盘的下侧;所述若干个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托板的顶部,所述若干个第一弹簧与所述托盘的底部相连,用于支撑所述托盘;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托板的顶部以及所述托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孔开设在所述承载平台的底部表面,所述螺孔贯穿所述承载平台的外壁与对应的所述装配槽的内腔底部连通;所述顶升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层承载板的顶部,所述顶升电机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顶升电机的执行端,所述套筒的顶部采用开放式设计,所述套筒的内腔径向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顶升构件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活动插设于所述套筒的内腔中,所述顶升构件的底部与所述套筒的内腔形状相匹配,所述顶升构件的顶部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托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顶升构件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构件包含:驱动段与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为圆柱体,所述连接段的顶部与所述托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螺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段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段的底部,所述驱动段与所述连接段的中心轴相同,所述驱动段与所述套筒的内腔形状相匹配,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段转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身法训练模块包含:承载圆环、若干个连接立柱、齿圈、若干个第二球型槽、若干个第二滚球、调姿组件与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所述承载圆环套设在所述上层承载板上,所述承载圆环与所述上层承载板的中心轴相同,所述承载圆环与所述上层承载板转动连接;所述若干个连接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圆环的底部,任一个所述连接立柱垂直于所述承载圆环,所述若干个连接立柱围绕所述承载圆环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若干个连接立柱的底部,所述齿圈平行于所述承载圆环,所述齿圈与所述承载圆环的中心轴相同,所述齿圈位于所述下层承载板与所述承载圆环之间;所述若干个第二球型槽开设在所述齿圈的底部,所述若干个第二球型槽围绕所述齿圈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若干个第二滚球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若干个第二球型槽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滚球与所述第二球型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若干个第二滚球与所述下层承载板的顶部表面抵接;所述调姿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层承载板以及所述下层承载板上,所述调姿组件与所述齿圈相连,所述调姿组件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齿圈转动;所述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承载板、所述承载圆环上,所述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所述若干个身法训练组件围绕所述承载平台
圆周阵列分布,用于对所述武术运动员进行身法技巧训练。6.如权利要求5所述武术敏捷度的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姿组件包含:主动齿轮、若干个从动齿轮与调姿电机;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中层承载板的底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银霞王洪磊
申请(专利权)人:牡丹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