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084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修复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平整地面,挖出排水沟,并使地面呈坡度,灌水洗盐,翻耕,松土,铺撒过磷酸钙及有机废料堆肥,将土地深翻,并暴晒使其熟化疏松,划出垄沟,在所述垄沟上移栽沙枣,相邻所述垄沟间移栽滨柃,制作混合修复菌剂,将所述混合修复菌剂喷洒至田间,将复合肥铺撒在植根周围,并覆土,本申请适用于土壤盐碱化较重的地区,在种植防护林前期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并在防护林种植期间将微生物修复与防护林结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修复效果快且效果好,并且苗木存活率高。并且苗木存活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修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盐碱地是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盐碱地是现今全球农业所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难题之一,给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由于盐碱化土地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不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因此目前会选择一些能够在盐碱地存活的植物建造防护林,用以改善土壤,并且防护林的建设也能够为沿海地区带来保障,一方面可以有效抵御台风、海浪侵袭,遏制“风迁盐土”危害,为沿海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0003]专利号为CN11231409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盐碱地阶梯防护林的种植方法,包括整地、种植区域划分以及绿肥处理、苗木的栽种和施用盐碱地复合肥,所述盐碱地复合肥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组分:塘泥15~20份,甘蔗渣10~15份,矿源腐殖质超微细粉30~45份,土壤保墒剂5~10份,硝酸亚铁5~8份,贝壳粉7~10份,苦槠叶提取物6~8份,提升了防护林的效果,解决了盐碱地地区植被种植难得问题。
[0004]但在该现有技术中,前期对土壤的处理不足,若在盐碱化较重的土壤中进行种植,由于苗木的耐盐碱化有限,因此会造成苗木的存活率很低而无法构建防护林,同时只靠植物修复土壤,其一在盐碱化较重地区,植物生长缓慢且存活率低,生长期间管理较困难,其二植物修复土壤修复时间长,在盐碱化状况减轻前均需要付出资源监测和管理,因此还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能够适用于土壤盐碱化较重的地区,在种植防护林前期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并在防护林种植期间将微生物修复与防护林结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修复效果快且效果好,并且苗木存活率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盐碱地处理:平整地面,挖出排水沟,并使地面呈坡度,灌水洗盐,翻耕,松土,铺撒过磷酸钙及有机废料堆肥,S2、种植:将土地深翻,并暴晒使其熟化疏松,划出垄沟,在垄沟上移栽沙枣,相邻垄沟间移栽滨柃,S3、土壤修复:制作混合修复菌剂,将混合修复菌剂喷洒至田间,S4、施肥:将复合肥铺撒在植根周围,并覆土,由于耐盐耐碱的植物只能适用于一定范围盐碱度的土地,因此在盐碱化较重的地区,耐盐耐碱的植物存活率也并不高,对此,为了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对盐碱地先进行处理,通过将盐碱地挖出数个排水沟,并使地面抬高呈一定坡度,再灌水冲洗,此为物理修复方法,在下雨时也能够冲洗土壤中的盐分,中途可以将土壤翻耕,使
下层土壤翻至上层,再次灌水洗盐,洗盐完成后,铺撒过磷酸钙及有机废料,过磷酸钙可以改善土壤的盐碱化,同时也作为磷肥,增加土壤中肥沃度,通过与有机废料的共同改善和堆肥,以达到进一步对土壤盐碱化的修复作用,降低盐碱化程度,并改善土壤的肥沃程度,将土壤改善为利于耐盐耐碱植物生长的条件,以此能够在盐碱化较严重的地区中使用,在土壤种植前处理完成后,便可种植苗木构建防护林,苗木选择沙枣与滨柃,沙枣能忍受硫酸盐为主的盐土,还有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盐能力,能够抗旱、抗风沙,并具有经济价值,移栽沙枣时排列间隔种植,并在各排中流出滨柃的种植空间,滨柃系山茶科柃属常绿灌木,具有良好的耐贫瘠、干旱、耐盐碱性,同时具有很强的抗风性,滨柃移栽至沙枣之间,并排列间隔种植,由于滨柃为灌木,因此填补了沙枣下部空间的空隙,在修复盐碱化土壤时也能够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环境,将苗木移栽完成后,向土壤中喷洒混合修复菌剂,混合修复菌剂是通过微生物修复的机理对盐碱化土壤进行进一步的治理,由于混合修复菌剂中含有磷肥钾肥等,在降低土壤盐碱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肥沃度,为正在生长的苗木提供营养物质,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对构建防护林以及修复盐碱地的土壤起了促进作用,加快了防护林的构成及土壤修复,相比传统技术中,单一的微生物修复土壤或依靠构建防护林修复土壤修复效果好且速度快,并互相协同促进苗木生长。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磷酸钙用量为20

25Kg/667m2,过磷酸钙为一种磷肥,并且具有改善盐碱化土地的作用,作为化学修复盐碱化土地而使用,但过磷酸钙的用量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由于本申请中土壤先经过了物理修复,因此虽然减少了土地盐碱化的程度,但也因此造成磷、钾等的流失,所以过磷酸钙在改善盐碱化土地的同时,也补充了土壤中的磷肥,但如果过磷酸钙过多铺撒,其修复效果差异小,并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如果铺撒过少,由于土壤中磷肥在灌水洗盐中已经流失,少量的过磷酸钙无法满足填补土壤磷肥的作用,同时对盐碱化的修复也不足,因此适宜范围为20

25Kg/667m2。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有机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松针10

15份、木屑20

30份、腐叶20

30份、泥炭5

10份,动物粪便10

20份,在过磷酸钙修复盐碱化土壤时,可以铺撒有机废料进行堆肥,改善土壤的肥沃度,松针在分解过程中,会让土壤获得更多的养分,即便是贫瘠的土壤,也能够增加土壤中的肥力和腐殖质,并适当的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并具有一定的防虫防病效果,而木屑能够为苗木生长提供纤维素及木质素,腐叶能够减缓地表径流,维持土壤肥力,并对保湿保温具有一定作用。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深翻的深度为40

70cm,垄沟为宽100

150cm、高30

50cm,垄间距100

120cm,由于经过了物理修复及化学修复,因此土壤中的盐分会沉积到下层,而因为苗木为移栽,因此深翻的深度既要保持有足够移栽的深度,又不能过深,因此深翻的深度为40

70cm,当超过70cm时,下层土壤中的含盐量较高,不利于苗木的存活,而小于40cm时,苗木的根茎得不到足够的种植深度,也不利于存活,因此合适的范围为40

70cm,由于在沙枣中要种植滨柃,填补沙枣下方的空隙,因此需要预留足够但不要过多的空间,垄沟之间的间距为滨柃的平均体型设置,以此增加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效果。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沙枣的移栽深度为30

40cm,株间距20

30cm,滨柃的移栽深度为15

25cm,株间距为20

30cm,沙枣与滨柃的移栽深度若过浅,会造成根部生长受限,影响苗木的存活率,而由于盐分的沉积,若移栽过深,则会因下层土壤中过多的盐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盐碱地处理:平整地面,挖出排水沟,并使地面呈坡度,灌水洗盐,翻耕,松土,铺撒过磷酸钙及有机废料堆肥;S2、种植:将土地深翻,并暴晒使其熟化疏松,划出垄沟,在所述垄沟上移栽沙枣,相邻所述垄沟间移栽滨柃;S3、土壤修复:制作混合修复菌剂,将所述混合修复菌剂喷洒至田间;S4、施肥:将复合肥铺撒在植根周围,并覆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磷酸钙用量为20

25Kg/667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松针10

15份、木屑20

30份、腐叶20

30份、泥炭5

10份,动物粪便10

2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翻的深度为40

70cm,所述垄沟为宽100

150cm、高30

50cm,垄间距100

12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枣的移栽深度为30

40cm,株间距20

30cm,所述滨柃的移栽深度为15

25cm,株间距为20

30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防护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修复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活化:准备按重量份数计的胰蛋白胨10份、酵母提取物5份、氯化钠10份、琼脂20份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囤兴建董爱新董玉峰魏娟李宗泰王霞胡丁猛贾明舒秀阁梁燕乔艳辉张龚张广峰吴开健石磊许景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