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063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三层结构敷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层、水凝胶层和外层;所述支撑层为脱细胞基质交联支架层,所述水凝胶层为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所述外层为聚合物静电纺丝膜。其中脱细胞基质交联支架用于细胞迁移黏附和诱导组织再生,微球复合水凝胶用于负载药物调控伤口愈合环境和保持伤口湿润,聚合物静电纺丝膜为静电纺丝薄膜,利于伤口透气、且隔绝水分、防止感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层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减少瘢痕形成。减少瘢痕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同时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发生创伤的情况也最为常见,对于深度的皮肤损伤,目前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为植皮手术,自体皮肤的移植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临床疗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供体不足和造成患者正常皮肤组织二次损伤等。目前国内外人工真皮产品如Pelnac、Lando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价格昂贵,不能诱导真皮组织生成,实际修复效果不理想,最终仍需要植皮手术。
[0003]目前针对较为深层次的皮肤真皮损伤,采用仿生结构的敷料来诱导皮肤再生,其技术核心为根据皮肤结构设计具有梯度结构和组成的伤口敷料支架材料,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选择,常用的材料有聚乳酸、明胶、壳聚糖等。研究者还在尝试使用天然材料制备梯度伤口敷料;2、制备方法,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电纺丝法、溶液浸渍法、压力过滤法等,其中电纺丝法制备的梯度伤口敷料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可控释药性;3、功能设计,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研究者设计了各种功能的梯度伤口敷料,如促进愈合、抗感染、止痛等。
[0004]然而,目前梯度伤口敷料的研究仍存在大量问题,如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稳定性差、长期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等,同时其治疗效果也存在修复性能不佳,愈合速度慢、且易形成瘢痕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可改善伤口愈合环境,愈合速度快、瘢痕率低。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层、水凝胶层和外层;支撑层为脱细胞基质交联支架层,水凝胶层为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外层为聚合物静电纺丝膜。
[0008]优选的,脱细胞基质为刺豚皮肤的脱细胞基质或猪跟腱脱细胞基质。
[0009]优选的,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由负载药物的微球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交联得到。
[0010]优选的,微球负载的药物为积雪草苷、肝素钠、角鲨烯中的至少一种。
[0011]优选的,负载药物的微球为PLGA微球。
[0012]优选的,聚合物静电纺丝膜为聚乳酸静电纺丝膜、聚己内酯静电纺丝膜、聚(乳酸

羟基乙酸)静电纺丝膜中的至少一种。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层结构敷料,每一层厚度必须严格控制,从而发挥作用,单层太薄
无法实现其预期的功能,任意层太厚都会导致其他层功能受影响。优选的,支撑层的厚度为3

6mm,所述水凝胶层的厚度为1

3mm,所述外层的厚度为0.2

0.4mm。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三层结构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负载药物的微球、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与光引发剂混合,在紫外光条件下进行交联固化,得到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层;
[0016]S2.将脱细胞基质材料与交联剂混合,得到预交联溶液,并将预交联溶液倒入S1的复合水凝胶层表面,经冷冻干燥,得到水凝胶层和支撑层的双层复合物;
[0017]S3.配制聚合物静电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得到聚合物静电纺丝膜;
[0018]S4.将步骤S3制备的聚合物静电纺丝膜覆盖在步骤S2制备的双层复合物的水凝胶层表面,得到三层结构敷料。
[0019]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负载药物的微球、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与光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20):(1~3):0.05。
[0020]优选的,步骤S2中交联剂为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N

羟基丁二酰亚胺(NHS/EDC)的混合物。
[0021]优选的,步骤S3中,聚合物静电纺丝液是浓度为5%

15%的聚合物/二氯甲烷溶液;静电纺丝工艺的电压为:+10kv/

8kv,喷液速度:0.8~1.5mL/h。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三层结构的伤口敷料材料,其中脱细胞基质交联支架用于细胞迁移黏附和诱导组织再生,微球复合水凝胶用于负载药物调控伤口愈合环境和保持伤口湿润,聚合物静电纺丝膜为静电纺丝薄膜,利于伤口透气、且隔绝水分、防止感染。
[0024]2、本专利技术的三层结构之间同时存在相互的关联,其中最外层的静电纺丝膜可以有效保护内层水凝胶的水分散失,从而实现长时间的伤口湿润愈合环境,进一步的水凝胶的药物缓释可以有效促进最底层脱细胞基质支架对于细胞增殖过程中出现的炎症反应的抑制,调整伤口愈合环境。故,本专利技术通过三层结构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0025]3、本专利技术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由药物负载的微球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通过光引发交联制备,相比普通的水凝胶载药,其载药量更高,且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支撑层;2、水凝胶层;3、外层。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不同材料的微球对药物的释放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层1、水凝胶层2和外层3;其中,支撑层为脱细胞基质交联支架层,水凝胶层为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外层为聚合物静电纺丝膜。
[003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脱细胞基质为刺豚皮肤的脱细胞基质或猪跟腱脱细胞基质。
[003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由负载药物的微球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交联得到。
[003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微球负载的药物为积雪草苷、肝素钠、角鲨烯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包括但不限于积雪草苷@PLGA微球、肝素钠@PLGA微球、角鲨烯@PLGA微球或积雪草苷@PLA微球、肝素钠@PLA微球、角鲨烯@PLA微球,或积雪草苷@PCL微球、肝素钠@PCL微球、角鲨烯@PCL微球等。
[0035]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负载药物的微球为PLGA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支撑层、水凝胶层和外层;所述支撑层为脱细胞基质交联支架层,所述水凝胶层为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所述外层为聚合物静电纺丝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细胞基质为刺豚皮肤的脱细胞基质或猪跟腱脱细胞基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药物的微球复合水凝胶由负载药物的微球与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交联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药物的微球为PLGA微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负载的药物为积雪草苷、肝素钠、角鲨烯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静电纺丝膜为聚乳酸静电纺丝膜、聚己内酯静电纺丝膜、聚(乳酸

羟基乙酸)静电纺丝膜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伤口无瘢痕愈合的三层结构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3

6mm,所述水凝胶层的厚度为1

3mm,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李红刘爽褚莹莹陈田田尤晨凯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