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47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包括底盘,顶盘,以及四根分别设在四角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和顶盘的立柱,安装在所述底盘和顶盘之间以形成所述集装箱活动房四个侧壁的墙板;其中,所述顶盘和底盘的四角处均设有一个连接所述对应立柱的连接柱,所述立柱上端设有垂直的且与所述连接柱一边紧靠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且承接所述顶盘的连接柱的水平承接部,所述立柱下端设有垂直的且与所述底盘的连接柱一边紧靠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且被所述底盘的连接柱的顶面支撑的水平搭接部,所述底盘的连接柱和顶盘的连接柱分别通过多个固定件与所述立柱的连接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活动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装和运输方便的集装箱 活动房。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在全世界广泛使用。为了运输方便,降低运输成本,以集 装箱尺寸为模数的组合房大量涌现。但传统的集装箱活动房均采用现有的集装箱进行简单 改造,增设门,窗及其他简单设备以达到建筑的使用要求。传统集装箱房直接当成单个箱体 进行运输,没有充分利用其空间,不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便于包装 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已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以解决方便包装和 运输以及减少包装和运输成本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 活动房,包括底盘,顶盘,四根分别设在四角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和顶盘的立柱,以及 安装在所述底盘和顶盘之间以形成所述集装箱活动房四个侧壁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顶盘和底盘的四角处均设有一个连接所述对应立柱的连接柱;所述立柱上端设有垂直的且 与所述连接柱一边紧靠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且承接所述顶盘的连接柱的 水平承接部;所述立柱下端设有垂直的且与所述底盘的连接柱一边紧靠的连接部、以及与 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且被所述底盘的连接柱的顶面支撑的水平搭接部;所述底盘的连接柱 和顶盘的连接柱分别通过多个固定件与所述立柱的连接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中,所述集装箱活动房还包括四 根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柱旁边的落水管,所述底盘和顶盘分别设有落水管接头,所述落水管 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盘上的落水管接头和所述顶盘的落水管接头。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中,所述顶盘设有两根相互平行 的落水梁,所述落水梁设有内沟,所述内沟两端均开设有供水流流出的通孔,所述落水管装 设在所述通孔下方。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中,所述落水梁的纵截面呈G 形。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中,所述顶盘具有与所述落水梁 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将水流导入到所述落水梁的内沟的凹槽。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中,所述连接柱呈“V”形。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中,所述固定件为螺丝或者螺栓。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包括底盘,顶盘,以及四根分别设在四角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和顶盘的立 柱,安装在所述底盘和顶盘之间以形成所述集装箱活动房四个侧壁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 述顶盘和底盘的四角处均设有一个连接所述对应立柱的连接柱;所述立柱上端设有承接所 述顶盘的连接柱的水平承接部;所述立柱下端设有被所述底盘的连接柱的顶面支撑的水平 搭接部;所述底盘的连接柱和顶盘的连接柱分别通过多个固定件与所述立柱的水平搭接部 和水平承接部相互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拆卸安装便捷,在运输 时3或4个活动房能自身形成一个标准集装箱,并且能以安装集装箱的运输方式运输,从而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方便打包,大量节省运输成本;而且能够方便地将积水顺利排除,不会造 成渗漏水等情况发生,此外,标准单体箱房可以独立使用,也可由多个标准单体箱房组合成 满足大空间建筑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集装箱活动房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集装箱活动房在卸下墙板时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底盘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顶盘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顶盘上的落水梁的放大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图1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底盘和顶盘在相互配合之前的立体图。图7是图1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底盘和顶盘在相互配合之后的立体图。图8是图1所示集装箱活动房在拆卸后运输时的组装图。图9是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集装箱活动房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第二实施方式的底盘的部分立体图。图12是图10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顶盘的部分立体图。图13是图10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底盘和顶盘在相互配合之前的立体图。图14是图10所示集装箱活动房的底盘和顶盘在相互配合之后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底盘和顶盘在连接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考 图1至图5以及图9,本专利技术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100是一种安装方便、排水顺 畅而且包装和运输方便的集装箱活动房,其包括一块呈方形的底盘10,一个呈方形的顶盘 30,安装在该底盘10和顶盘30之间以形成该集装箱活动房100四个侧壁的墙板60,以及四 根分别设在四角处垂直连接该底盘10和顶盘30的立柱20。该墙板60上可装设有门、窗户 或者通风孔等。如图3所示,该底盘10四角处分别垂直设有连接该立柱20下端的呈“V”形的连 接柱12,该连接柱12 —边开设有多个螺丝孔121 ;该立柱20下端均设有一垂直的且与“V” 形的连接柱12 —边紧靠的连接部21以及与该连接部21相互垂直的水平搭接部23 (见图49),该连接部21开设有多个与螺丝孔121相对的通孔。该搭接部23水平搭接在该“V”形 的连接柱12的顶面时,该连接部21上的通孔与该螺丝孔121相对应。多个紧固件40 (螺 丝或者螺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螺丝)分别穿过该螺丝孔121和通孔将该底盘10固定连接 到该立柱20下端,每一个连接柱12旁都设有落水管接头14。该底盘10上还开设有一对供 叉车插入以方便运输的方形孔13。如图4所示,该顶盘30四角处分别垂直设有连接该立柱20上端的呈“V”形连接 柱32,该连接柱32 —边开设有多个螺丝孔321 ;类似地,该立柱20上端均设有一垂直的且 与“V”形的连接柱32—边紧靠的连接部(未显示)以及与该连接部相互垂直的水平承接 部(未显示),该连接部开设有多个与螺丝孔121相对的通孔。该承接部承载该“V”形的连 接柱32的底面时,该连接部上的通孔与该螺丝孔321相对应。多个螺丝40 (分别穿过该螺 丝孔321和通孔将该顶盘30固定连接到该立柱20上端。该顶盘30的顶端设有顶板34,该 顶板34具有多个纵向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凹槽342(见图4)。该顶盘30横向设有相互平行 且纵截面呈G形落水梁36,该落水梁36支撑该顶板34,该落水梁36是由钢板或者铁板或 者其他材料弯折形成一个内沟361。每个落水梁36的内沟361两端都开设有供水流流出 的通孔(未显示),在该通孔的下方设有落水管接头364。每个落水管接头364均靠近与其 对应连接柱32。在每个立柱20的旁边均加设有一个用以引导水流的落水管50,该落水管 50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底盘10上的落水管接头14和该顶盘30的落水管接头364。该落水 管50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下雨水时,雨水通过顶板34上的凹槽342汇集到落水梁36的内沟361里,然后经 过落水梁361的通孔以及落水管50排走,实现雨水有组织排泄;排水系统的水流走向如图 2中的箭头所示。请参考图6至图8,在运输时,为了充分利用箱体空间,大量节省运输成本,首先需 要拆卸第一个集装箱活动房100,然后将第一个集装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包括底盘,顶盘,四根分别设在四角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和顶盘的立柱,以及安装在所述底盘和顶盘之间以形成所述集装箱活动房四个侧壁的墙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盘和底盘的四角处均设有一个连接所述对应立柱的连接柱;  所述立柱上端设有垂直的且与所述连接柱一边紧靠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且承接所述顶盘的连接柱的水平承接部;  所述立柱下端设有垂直的且与所述底盘的连接柱一边紧靠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互垂直且被所述底盘的连接柱的顶面支撑的水平搭接部;  所述底盘的连接柱和顶盘的连接柱分别通过多个固定件与所述立柱的连接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泉郑小青邹杰吕健桂隽刘慧敏孙宇轩林玉娜张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赤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