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16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属于预应力结构梁技术领域,包括横梁、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和定位组件;横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部间隔设置竖向钢筋;预应力筋插设在横梁内,其整体呈曲线形;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设置在预应力筋的左右两端;定位组件包括竖套筒、连杆、横套筒和定位管;竖套筒设置在竖向钢筋上;连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竖套筒连接;横套筒设置在连杆上;定位管与横套筒固连,预应力筋穿设在定位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竖套筒和横套筒配合,能够精准控制横向和纵向定位位置,保证在预应力筋位形控制的关键位置处进行定位;定位管设置为两端口径大、中部口径小的弧形管体,能够避免破坏预应力筋的自身结构。结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


[0001]本技术属于预应力结构梁
,特别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和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内建筑市场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需求逐渐增多,预应力结构梁技术具有自重小、刚度大、抗开裂、抗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对大跨度、大荷载结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缓粘结预应力是指在施工阶段预应力钢绞线伸缩变形自由、不与周围缓凝粘合剂产生粘结,而在施工完成后的预定时期内预应力筋通过固化的缓凝粘合剂与周围混凝土产生粘结作用。缓粘结预应力布置灵活,不需要穿波纹管、不需要灌浆,应用前景广阔。
[0003]现有技术中,为抵消结构梁在使用中的弯矩,避免结构出现裂缝、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预应力筋往往设计为曲线形。预应力筋的往往通过与梁内钢筋绑扎进行定位,钢筋绑扎定位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预应力筋位形控制的关键位置处难以与钢筋高度对应,为了实现绑扎往往会偏离关键位置,影响预应力筋的位形精度;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筋需要调整时,需要重新拆除钢丝,重新捆扎,费时费力;钢筋绑扎后进行调整张拉,易对预应力筋结构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无法准确定位预应力筋位形控制的关键位置、预应力筋调整时需要重新绑扎以及绑扎后易破坏预应力筋自身结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包括横梁、预应力筋、固定端、张拉端和定位组件;所述横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部间隔设置竖向钢筋;所述预应力筋插设在横梁内,其整体呈曲线形;所述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设置在预应力筋的左右两端;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竖套筒、连杆、横套筒和定位管;所述竖套筒设置在竖向钢筋上;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竖套筒连接;所述横套筒设置在连杆上;所述定位管与横套筒固连,所述预应力筋穿设在定位管内。
[0007]进一步地, 所述横套筒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固定螺栓,所述横套筒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杆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管设置为两端口径大、中部口径小的弧形管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竖套筒顶部设置抱箍,所述抱箍与竖向钢筋固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横梁内,包括挤压锚具和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一承压板设置在挤压锚具的内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张拉端设置在横梁内,包括夹片锚具、第二承压板和穴模;所述第二承压板设置在夹片锚具的内侧;所述穴模设置在夹片锚具的外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压板内侧、第二承压板内侧均设置螺旋筋,所述螺旋筋套设在预应力筋上。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通过竖套筒和横套筒配合,能够精准控制横向和纵向定位位置,保证在预应力筋位形控制的关键位置处进行定位,进而提高预应力筋的布设精度。
[0015]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定位管设置为两端口径大、中部口径小的弧形管体,能够避免在张拉过程中破坏预应力筋的自身结构,同时,调整预应力筋位置时,无需重复绑扎,省时省力。
[0016]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能够简化施工步骤,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精度,且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预应力结构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固定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张拉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涉及的横套筒与定位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中:1

横梁、11

竖向钢筋、2

预应力筋、3

固定端、31

挤压锚具、32

第一承压板、4

张拉端、41

夹片锚具、42

第二承压板、43

穴模、5

定位组件、51

竖套筒、52

抱箍、53

连杆、54

横套筒、55

定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包括横梁1、预应力筋2、固定端3、张拉端4和定位组件5;横梁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部间隔设置竖向钢筋11;预应力筋2插设在横梁1内,其整体呈曲线形设置;固定端3和张拉端4分别设置在预应力筋2的左右两端;定位组件5包括竖套筒51、抱箍52、连杆53、横套筒54和定位管55,竖套筒51套设在竖向钢筋11上;抱箍52固设在竖套筒51上,并与竖向钢筋11固连,进而实现竖套筒51的固定;连杆53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竖套筒51连接;横套筒54套设在连杆53上;定位管55与横套筒54固连,预应力筋2穿设在定位管55内,实现预应力筋2的位形定位。
[0025]预应力筋2优选为钢绞线,其整体呈下弯曲线,以克服横梁1在使用中的弯矩。
[0026]如图2所示,固定端3设置在横梁1内,包括挤压锚具31和第一承压板32;第一承压板32设置在挤压锚具31的内侧(靠近横梁1中间的一侧)。优选的,第一承压板32的内侧设置螺旋筋,螺旋筋套设在预应力筋2上。
[0027]如图3所示,张拉端4设置在横梁1内,包括夹片锚具41、第二承压板42和穴模43;第
二承压板42设置在夹片锚具41的内侧;穴模43设置在夹片锚具41的外侧,为后续张拉提供操作空间。优选的,第二承压板42的内侧设置螺旋筋,螺旋筋套设在预应力筋2上。
[0028]如图4、5所示,定位组件5设置多组,实现预应力筋2的位形控制。抱箍52设置在竖套筒51的顶部,竖套筒51可以沿竖向钢筋11上下移动,竖套筒51调节至指定高度后,锁紧抱箍52,实现竖套筒51的固定。横套筒54上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固定螺栓,横套筒54可以沿连杆53滑动,横套筒54调节至指定为轴后,旋紧固定螺栓,实现横套筒54的固定。通过竖套筒51和横套筒54配合,能够精准控制横向和纵向定位位置,保证在预应力筋2位形控制的关键位置处进行定位,进而提高预应力筋2的布设精度。定位管55通过横杆与横套筒54固连,定位管55设置为两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预应力筋(2)、固定端(3)、张拉端(4)和定位组件(5);所述横梁(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内部间隔设置竖向钢筋(11);所述预应力筋(2)插设在横梁(1)内,其整体呈曲线形;所述固定端(3)和张拉端(4)分别设置在预应力筋(2)的左右两端;所述定位组件(5)包括竖套筒(51)、连杆(53)、横套筒(54)和定位管(55);所述竖套筒(51)设置在竖向钢筋(11)上;所述连杆(53)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竖套筒(51)连接;所述横套筒(54)设置在连杆(53)上;所述定位管(55)与横套筒(54)固连,所述预应力筋(2)穿设在定位管(5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套筒(54)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固定螺栓,所述横套筒(54)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杆(5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结构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洋房世鹏薛恒岩李明科曹凤新赵华颖陈浩李阳石立立吴浩刘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