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15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阳光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阳光房。该移动式阳光房包括相对固定于墙体外侧的阳光房侧方房壁,在阳光房侧方房壁之间设阳光房屋面,阳光房屋面包括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和内透明屋面,在阳光房屋面底端设置底梁,底梁包括分别支撑所述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和内透明屋面的外底梁、中间底梁和内底梁,在中间底梁和内底梁下方的地面上设置由外向内高度逐渐增大的垫块;在墙体上对应阳光房屋面的顶端设置滑动梁,阳光房屋面经底梁与滑动梁配合水平推拉开合设置。该移动式阳光房美观实用,透明屋面可整体水平推开开合,使用灵活,通过设置高度递增的底梁及具有排水结构的顶梁,较好避免了阳光房漏水或积水问题。水问题。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阳光房


[0001]本技术涉及阳光房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阳光房。

技术介绍

[0002]阳光房也称玻璃房,是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全明非传统建筑。现有阳光房结构,相较一般建筑,可根据需要搭建成更多造型,在保证阳光房实用性的同时,更具美观性和良好的体验感。
[0003]目前全明的弧面结构的阳光房已设计多种造型结构,但开启形式单一,简单的推拉门开启方式,由于阳光房门框位置的框底梁一般齐平的设置于地面上,易造成屋内积水难以外排或外部雨水积聚于底梁框内无法排出的问题,且现有阳光房的顶梁结构一般仅具备良好的支撑效果,防水导水效果有限,由此造成了现有阳光房并无法兼顾美观实用、开启灵活及功能性的技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弧状支撑的透明屋面美观实用,透明屋面可整体水平推开开合,使用灵活,通过设置高度递增的底梁及具有排水结构的顶梁,较好避免了阳光房漏水或积水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包括相对固定于墙体外侧的阳光房侧方房壁,在阳光房侧方房壁之间设置阳光房屋面,阳光房屋面包括由外部向墙体一侧依次设置的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和内透明屋面,在阳光房屋面底端设置底梁,底梁包括分别支撑所述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和内透明屋面的外底梁、中间底梁和内底梁,在中间底梁和内底梁下方的地面上设置由外向内高度逐渐增大的垫块;在墙体上对应阳光房屋面的顶端设置滑动梁,阳光房屋面经底梁与滑动梁配合水平推拉开合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阳光房屋面为弧状支撑屋面,所述弧状支撑屋面包括倾斜顶面及与倾斜顶面呈弧状过渡的竖直侧面;在阳光房屋面上设置顶梁,顶梁呈与弧状支撑屋面一致的弧状设置;所述垫块为在中间底梁和内底梁下方沿相应底梁长度方向设置的中空垫块或实心垫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梁包括分别设于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及内透明屋面的两端的两组;所述顶梁为排水结构的顶梁。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由第一型材件和与第一型材件一侧上部相卡合的第二型材件装配而成,在第一型材件另一侧顶部设置第一导水槽,第一导水槽下方的第一型材件内部中空,在第二型材件下方的第一型材外侧设置支撑板框,支撑板框和第二型材件之间的空间用于安装第一阳光房玻璃板,第一阳光房玻璃板安装后的第一型材件和第二型材件之间形成第二导水槽,在支撑板框底端设置向上凹进的通槽,在通槽内底部卡接三角状密封胶条。
[0010]进一步地,在第一型材件内部设置加固支撑件;所述加固支撑件为中空的支撑管。
[0011]进一步地,支撑板框的顶端外侧向上90
°
弯折形成挡板,在挡板顶端设置用于容置下密封胶条的槽体,在下密封胶条上方设置阳光房玻璃板,在阳光房玻璃板与第二型材件之间卡固上密封胶条。
[0012]进一步地,在靠近第一导水槽一侧的第一型材外侧壁上设置内凹的壁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梁的排水结构在相邻阳光房屋面上呈水平镜像对称设置。如此,上、下顶梁在拉动阳光房屋面至其靠近时,经三角状密封胶条实现了上下层阳光房玻璃板之间的密封防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底梁、中间底梁和内底梁均包括第三型材和与第三型材滑动配合的第四型材,在第三型材内设置第三导水槽、第四导水槽和第五导水槽,在第三导水槽和第四导水槽之间设置隔板支撑,在隔板支撑上固定滑轨,在第四型材底部吊设滚轮,第四型材和第三型材经滚轮与滑轨配合水平滑动相连;在第三导水槽上方的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之间设置密封刷,在第三、第四导水槽底壁上设置漏水口,所述漏水口对应第五导水槽设置,在第五导水槽一侧的第三型材侧壁上设置排水口;在第四导水槽和第五导水槽一侧的第三型材上设置内部中空的L型凸台,L型凸台与第四型材一侧间隔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为固定于隔板支撑上的顶部呈弧面的滑壳。
[0016]进一步地,在第三导水槽上方的第三型材和第四型材之间连接卡合件,在卡合件与第三型材之间设置密封刷;在隔板支撑两侧与第四型材之间设置密封刷;第三导水槽和第四导水槽的槽底壁均呈由外侧向靠近隔板支撑位置逐渐向下的倾斜设置,在第三导水槽和第四导水槽底壁的较低位置设置所述漏水口;第五导水槽的底壁呈由一侧向所述排水口一侧逐渐向下的倾斜设置。
[0017]进一步地,第三导水槽一侧的第三型材包括由外侧壁向上90
°
弯折形成的平台板,在平台板与第四型材之间连接所述卡合件,在卡合件与平台板之间设置密封刷。
[0018]进一步地,所述卡合件包括与第四型材卡接的倾斜钩部和与倾斜钩部固接的抱合部,在与平台板上、下两端端面对应的抱合部上卡接与所述平台板活动密封相连的密封刷。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隔板支撑顶部设置内凹的通槽,在通槽内卡固所述滑轨。
[0020]进一步地,在第五导水槽侧壁上设置内凹的凹型槽壁,所述排水口设于凹型槽壁的底部。
[0021]进一步地,L型凸台顶面呈由外向第四导水槽内略向下的倾斜设置。
[0022]进一步地,设于中间底梁下的垫块不低于第一型材的高度设置。
[0023]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梁包括沿墙体高度方向设置的三层,各层滑动梁包括锚固于墙体上的第五型材,在第五型材内滑动装配有滚轮,滚轮底端向下伸出第五型材并经一第六型材固定,在第六型材外侧固定装配阳光房玻璃板顶面的侧端,在阳光房玻璃板板上方的第五型材和第六型材之间设置卡接件,在卡接件与第五型材之间连接密封刷。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的移动式阳光房造型美观,使用灵活,推拉开启灵活,增加了整体长度和内部使用空间。该移动式阳光房的底梁通过采用垫块设计为阶梯式排水结构,较好的避免了外部雨水及积水进入室内,顶梁内置排水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使雨水方便的实现导通排放,避免了移动式阳光房屋面顶梁位置漏水或积水。通过在该移动式阳光房的底梁
及顶梁内设置排水导水的导水槽结构,充分实现了雨水或积水的排放,避免移动式阳光房内外积水或底梁、顶梁框架内存水的问题,提升了提升防水排水效果,实用性显著。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相邻阳光房屋面的顶梁双层内置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2中A部底梁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底梁的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滑动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外透明屋面、2中间透明屋面、3内透明屋面、4外底梁、5中间底梁、6内底梁、7垫块、8滑动梁、9顶梁、10第一型材、11第二型材、12第一导水槽、13支撑板框、14阳光房玻璃板、15第二导水槽、16通槽、17三角状密封胶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包括相对固定于墙体外侧的阳光房侧方房壁,其特征在于,在阳光房侧方房壁之间设置阳光房屋面,阳光房屋面包括由外部向墙体一侧依次设置的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和内透明屋面,在阳光房屋面底端设置底梁,底梁包括分别支撑所述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和内透明屋面的外底梁、中间底梁和内底梁,在中间底梁和内底梁下方的地面上设置由外向内高度逐渐增大的垫块;在墙体上对应阳光房屋面的顶端设置滑动梁,阳光房屋面经底梁与滑动梁配合水平推拉开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房屋面为弧状支撑屋面,所述弧状支撑屋面包括倾斜顶面及与倾斜顶面呈弧面过渡的竖直侧面;在阳光房屋面上设置顶梁,顶梁呈与弧状支撑屋面一致的弧状设置;所述垫块为中空垫块或实心垫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包括分别设于外透明屋面、中间透明屋面及内透明屋面的两端的两组;所述顶梁为排水结构顶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由第一型材和与第一型材一侧上部相卡合的第二型材装配而成,在第一型材另一侧顶部设置第一导水槽,第一导水槽下方的第一型材内部中空,在第二型材下方的第一型材外侧设置支撑板框,支撑板框和第二型材之间的空间用于安装阳光房玻璃板,阳光房玻璃板安装后的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之间形成第二导水槽,在支撑板框底端设置向上凹进的通槽,在通槽内底部卡接三角状密封胶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型材内部设置加固支撑件;所述加固支撑件为中空的支撑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阳光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框的顶端外侧向上90
°
弯折形成挡板,在挡板顶端设置用于容置下密封胶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诗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沐易阳光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