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09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包括顶平板、加强板、U形顶托、上支撑杆、中继管、下支撑杆和底座;U形顶托包括U形顶板和顶板固定筒,U形顶板包括两相互平行的侧板和连接两侧板的连接板,两侧板位于连接板的同一侧且顶板固定筒固定在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板与侧板连接侧开有与加强板匹配的加强板卡槽I;顶平板为平板状结构,其上开有与侧板匹配的侧板固定槽以及与加强板匹配的加强板卡槽II;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上支撑杆与中继管、下支撑杆与中继管插接匹配,上支撑杆与U形顶托固定,下支撑杆与底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工具,结构设计合理且适用性好,应用前景好。应用前景好。应用前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
,涉及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地下室沉降后浇带支撑体系,一般都采用钢管脚手架进行支撑,安装或拆卸钢管脚手架时需逐一处理大量的螺丝和钢管,当地下室结构层高较高时,脚手架的安装拆卸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不仅需要的人力成本较大,而且还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延缓了工程进度,同时后浇带独立支撑架需保留至主楼结构封顶后,占用周期长,大量支撑架用作支撑使施工单位需支付较大的租赁费用,成本相对较大。且支撑结构长短不便于调整。此外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待后浇带混凝土养护28天后,才可以拆除,按由上向下顺序拆除,耗时较大,浪费人力材料成本,日常管理难度大,支撑材料容易损坏,而且模板、底托、顶托等材料容易变形、锈蚀等,造成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松动的问题。
[0003]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好且作业效率高的后浇带用支撑工具极具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了现有的缺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包括顶平板、加强板、U形顶托、上支撑杆、中继管、下支撑杆和底座;
[0007]所述U形顶托包括U形顶板和顶板固定筒,U形顶板包括两相互平行的侧板和连接两侧板的连接板,两侧板位于连接板的同一侧且顶板固定筒固定在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板与侧板连接侧开有多条与加强板匹配的加强板卡槽I;
[0008]所述顶平板为平板状结构,其上开有与侧板匹配的侧板固定槽以及与加强板匹配的加强板卡槽II,顶平板卡接在U形顶托上,加强板通过加强板卡槽I和加强板卡槽II卡接在顶平板和U形顶托之间;
[0009]所述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上支撑杆与中继管插接匹配,下支撑杆与中继管插接匹配,上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顶板固定筒匹配的连接结构,上支撑杆与U形顶托固定,上支撑杆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上螺纹通孔且上螺纹通孔沿着上支撑杆的轴向依次排列,中继管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中继管螺纹通孔且中继管螺纹通孔沿着中继管的轴向依次排列,下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底座匹配的连接结构,下支撑杆与底座固定,下支撑杆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下螺纹通孔且下螺纹通孔沿着下支撑杆的轴向依次排列;
[0010]上螺纹通孔、中继管螺纹通孔及下螺纹通孔与固定螺栓匹配,通过固定螺栓(如六角头螺栓)即可完成上支撑杆与中继管、下支撑杆与中继管的固定,固定螺栓同时旋入上螺纹通孔、中继管螺纹通孔即可完成上支撑杆与中继管的固定,固定螺栓同时旋入下螺纹通
孔、中继管螺纹通孔即可完成下支撑杆与中继管的固定。
[0011]上述支撑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0012]拆卸时:在上/下支撑杆与中继管连接通孔处取出螺栓,缩短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整体长度;
[0013]在地下室回顶时,在缩短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整体长度时,控制将木方缓慢取出,在楼层内回顶时,直接缩短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整体长度,再将底座与下支撑杆、顶托与上支撑杆拆卸开。
[0014]中继管可以采用伸缩阶梯结构以实现更多个调整裕度,适应更多高度的施工情况,提高使用的便携性。
[0015]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结构设计合理,适用性好,不仅能够作为平板支托(楼板回顶时使用),而且拆除顶平板后可以作为U形支托(用于与木方结合作为回顶的作用点,与后浇带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具备可调节长度功能,安拆简便,可适用不同高度层高的后浇带回顶,且可重复周转使用,达到节约时间、材料、人力成本控制的目的,经济效益好,应用前景好。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7]如上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所有的加强板卡槽I相互平行;所有的加强板卡槽II相互平行。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所述加强板与侧板平行。
[0019]如上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板和底座固定筒;
[0020]所述底座板为平板状结构,底座固定筒与底座板垂直。
[0021]如上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所述顶板固定筒的内壁上开有内螺纹结构I;
[0022]所述底座固定筒的内壁上开有内螺纹结构II;
[0023]所述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均为圆筒状结构;
[0024]所述上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内螺纹结构I匹配的上外固定螺纹,所述下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内螺纹结构II匹配的下外固定螺纹。底座与顶托采用螺纹连接,可根据施工需求变换其底座、顶托,以此满足不同施工地点的支撑要求,使其可重复利用率达到最高。
[0025]如上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所述顶板固定筒垂直于连接板。
[0026]以上技术方案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已,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具体设计。
[0027]上述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28](1)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制作简单,材料来源就近,可以使用废料的钢管制作;
[0029](2)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使用方便、快捷,容易操作;
[0030](3)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具备可调节长度功能,安拆简便;
[0031](4)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可以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周转率高,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控制节约材料、人工成本;
[0032](5)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具备可变换性,根据回顶施工要求,可便捷变换底座、顶托,便捷性极高,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003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34]图1为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未安装顶平板)的爆炸视图;
[0035]图2为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未安装顶平板)的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的爆炸视图;
[0037]图4为本技术的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的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0038]图5为安装顶平板的U形顶托的示意图;
[0039]图6为U形顶托的示意图;
[0040]图7和8分别为图6的俯视图及右视图;
[0041]图9为顶平板的俯视图;
[0042]图10~12分别为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的立体示意图;
[0043]图13和14分别为底座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或楼板回顶的支撑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平板、加强板、U形顶托、上支撑杆、中继管、下支撑杆和底座;所述U形顶托包括U形顶板和顶板固定筒,U形顶板包括两相互平行的侧板和连接两侧板的连接板,两侧板位于连接板的同一侧且顶板固定筒固定在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板与侧板连接侧开有多条与加强板匹配的加强板卡槽I;所述顶平板为平板状结构,其上开有与侧板匹配的侧板固定槽以及与加强板匹配的加强板卡槽II,顶平板卡接在U形顶托上,加强板通过加强板卡槽I和加强板卡槽II卡接在顶平板和U形顶托之间;所述上支撑杆、中继管及下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上支撑杆与中继管插接匹配,下支撑杆与中继管插接匹配,上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顶板固定筒匹配的连接结构,上支撑杆与U形顶托固定,上支撑杆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上螺纹通孔且上螺纹通孔沿着上支撑杆的轴向依次排列,中继管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中继管螺纹通孔且中继管螺纹通孔沿着中继管的轴向依次排列,下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底座匹配的连接结构,下支撑杆与底座固定,下支撑杆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下螺纹通孔且下螺纹通孔沿着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创喻进宗邢浩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