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敬彩专利>正文

一种房梁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35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梁支撑架,涉及房屋建设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壳体和升降杆,升降杆位于支撑壳体的内部,升降杆的顶端一侧设有固定装置,支撑壳体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支撑壳体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壳体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第二锥齿轮的顶端上的丝杆转动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升降杆会支撑房梁,针对对于不同高度的房梁支撑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很好的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大大能做到很有效的支撑措施。能做到很有效的支撑措施。能做到很有效的支撑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梁支撑架


[0001]本技术涉及房屋建设
,具体为一种房梁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居家规划建设也越来越频繁,这样,对建筑工程领域施工建设速度和进度有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房梁支撑架是对房梁进行支撑的一种器械,可以有效防止房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的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支撑钢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但是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
[0004]首先,现有的房梁支撑架不便于调节高度,在选择配适对应房梁尺寸的支撑架过程中需要对支撑架进行组合从而适用房梁的高度尺寸,总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不同高度的房梁支撑架的高度也不容易调节,不能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不能做到很有效的支撑措施。
[0005]其次,由于现有的房梁的宽度尺寸不一样,没有对房梁主体进行宽度的调节装置,通过外在的宽度调节很麻烦,且工作效率低,对于不同宽度的房梁支撑架的宽度也不容易调节,降低了对房梁的支撑效果。
[0006]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房梁支撑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对房屋建设之中的面对不同高度房梁和不同宽度的房梁进行支撑;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梁支撑架。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梁支撑架,包括支撑壳体和升降杆,所述支撑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腿,且支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支腿上的底座可以让支撑壳体更加牢固稳定,所述升降杆位于支撑壳体的内部,所述升降杆呈“T”型,“T”型的升降杆可以更好的支持房梁,所述升降杆的下部外侧和支撑壳体的内壁相贴合,升降杆与支撑壳体会更加稳定牢固,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一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支撑壳体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壳体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下端与支撑壳体的下内壁转动连接,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底端的转动杆支撑且能与第二锥齿轮配合转动,第二锥齿轮的顶端上的丝杆转动带动升降杆旋转上升,升降杆会支撑房梁,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外表面与升降杆套接,所述升降杆的内部开设有配合丝杆使用的螺纹孔,丝杆转动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
板,且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一侧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与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均呈“T”型,“T”型的滑槽和滑块可以更好的与齿板固定保证齿板的稳固工作,所述齿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远离第一固定板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的输出端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板会水平移动带动L型连接板移动,且第一固定板会向第二固定板移动,进行对房梁的固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底端的转动杆支撑且能与第二锥齿轮配合转动,第二锥齿轮的顶端上的丝杆转动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升降杆会支撑房梁,针对对于不同高度的房梁支撑架的高度进行调节,很好的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大大能做到很有效的支撑措施。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的输出端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板会水平移动带动L型连接板移动,且第一固定板会向第二固定板移动,进行对房梁的固定,对于不同宽度的房梁支撑架的宽度进行调节,极大的提高了对房梁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切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升降杆剖切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壳体;2、升降杆;3、升降装置;4、固定装置;5、支腿;6、底座;7、滑槽;8、螺纹孔;31、第一电机;32、第一支撑板;33、第一锥齿轮;34、第二锥齿轮;35、转动杆;36、丝杆;41、第二电机;42、第二支撑板;43、齿轮;44、齿板;45、滑块;46、L型连接板;47、第一固定板;48、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房梁支撑架,包括支撑壳体1和升降杆2,升降杆2位于支撑壳体1的内部,升降杆2的顶端一侧设有固定装置4,支撑壳体1的内
部设有升降装置3,升降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2,且第一支撑板32的一端与支撑壳体1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壳体1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3,第一锥齿轮3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4,第二锥齿轮3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5,且转动杆35的下端与支撑壳体1的下内壁转动连接,开启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上的输出端旋转带动第一锥齿轮33转动,第一锥齿轮33带动第二锥齿轮34转动,第二锥齿轮34底端的转动杆35支撑且能与第二锥齿轮34配合转动,第二锥齿轮34的顶端上的丝杆36转动带动升降杆2上下移动,升降杆2会支撑房梁,第二锥齿轮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36,且丝杆36的外表面与升降杆2套接。
[0021]支撑壳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腿5,且支腿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6。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腿5上的底座6可以让支撑壳体1更加牢固稳定。
[0023]升降杆2的内部开设有配合丝杆36使用的螺纹孔8。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36转动带动升降杆2旋转上升。
[0025]升降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梁支撑架,包括支撑壳体(1)和升降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2)位于支撑壳体(1)的内部,所述升降杆(2)的顶端一侧设有固定装置(4),所述支撑壳体(1)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所述第一电机(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2),且第一支撑板(32)的一端与支撑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贯穿支撑壳体(1)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3),所述第一锥齿轮(33)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4),所述第二锥齿轮(3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5),且转动杆(35)的下端与支撑壳体(1)的下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丝杆(36),且丝杆(36)的外表面与升降杆(2)套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第二电机(41),所述第二电机(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2),且第二支撑板(42)的一端与升降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彩
申请(专利权)人:陈敬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